面对教师备课的一声叹息
2002-04-25陈伟国
陈伟国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近年来,出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各校都十分重视抓好教师的备课问题,中学教师的备课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我们通过抽查发现,目前教师在备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和值得反思的地方,其表现如下; 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内质。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艘在何处?显然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但现实的状况是,教师备课就是抄写教案,一些地方甚至为教师印刷了具有固定格式的备课本,教师备课按格填空,填满即止。领导抽查教师备课也仅看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环节是否齐备,抄写字迹是否工整,数量是否达到要求,能否做到一课一个详案等。据我市教研室的同志对345位教师备课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分析学情,80%的精力用于抄写教案,本末倒置已至于此,令人心惊。我们认为备课应是终身的随时感悟,而不应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应是写在纸上供人查验的吃饭家什;备课应是形式和内容俱佳的美好篇章,而不应是徒有外观的花拳绣腿。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乏创意。教育是极富个性的事业,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每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是不相同的,每一次都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因此备课应该是百花齐放,各具风采,充满创造性的。但事实恰恰相反,在平时的教案抽查中,我们见到的似乎都是拷贝、克隆的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只有在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教师备课评比中,才能见到为数不多渗透新理念,体现新设计,包含新思路的好教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教师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害怕标新立异的备课在检查时通不过。二是目前尚未形成教师备课创新的奖励机制,教师缺乏动力。若要教师备课创新,领导首先要改变对备课限定的、一元化的僵化要求。自由、开放、宽容是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备课的可靠保证。
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少源頭活水。有些教师备课只认教参,成为教参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他们依据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参内容绝对化。应该说备课参考教参没有错,但在备课时,对教参应做去粗取精、去虚求实的加工处理。教参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何时、何地、何学生群体都适应)的备课法宝。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呈现出多变、多元、多彩的特征。因此,我们教师的备课迫切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对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