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拯救自己,她卧底“黑色血窟”

2002-03-04刘兆福

现代家庭 2002年4期
关键词:刘旭伊通丙肝

刘兆福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粮库会计刘旭真可谓祸不单行。因肩周炎到县中医院针灸,却被庸医三针扎出了血气胸;为治愈血气胸,在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输血时,又感染了丙型肝炎。性情刚烈的刘旭,没有被连遭厄运吓倒,她毅然将两家医院、一家血站推上被告席。为了获取强有力的证据,刘旭拖着病弱的身躯,乔装扮成买血人打进“黑色血窟”,惊心动魄地与“血头”周旋,终获“血证”。在如山铁证面前,被告不得不低下了头。倒了“血霉”的刘旭,终于为自己讨还了血债,但她的肉体和心灵仍然饱受摧残,生命危在旦夕。

小小肩周炎带来连连厄运

1997年9月3日15时左右,新婚不久的刘旭因患有肩周炎,在丈夫崔本兴的陪同下,来到离家不远的县中医院就诊,一位姓王的医生对其进行了针灸治疗。进针后,刘旭感到肺腔巨痛难忍,20分钟后便出现胸闷气短、虚汗淋漓的症状。丈夫崔本兴连忙去找王医生,然而却没找到,一位闻讯赶到的男医生连忙将三枚银针从刘旭的右肩内侧拔出。刘旭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在丈夫的搀扶下回到了家,倒在床上便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崔本兴招呼刘旭起床吃饭,却发现妻子面色苍白,呼吸极度困难,吓坏了的崔本兴火速将刘旭送到伊通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抢救。医生诊断为:针灸所致“血气胸”。医生当即锯掉了刘旭第九根肋骨,为她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从刘旭胸腔内抽出9650毫升不凝血陈旧性液体,并发现其“右侧胸膜肥厚,广泛粘连”。由于手术失血过多,医生为其输了1200毫升血。输血前刘旭的肝功能化验正常,新输血液来自伊通县血站。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没等“血气胸”彻底治愈,又一个更为残酷的病魔悄悄地在刘旭体内“安营扎寨”。10月8日,刘旭出现另一种症状: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特别厌油腻,时常恶心呕吐,并伴有肝区疼痛。短短几天,病情急转直下,形容枯槁憔悴的刘旭成了名副其实的“黄脸婆”:肤黄、尿黄、眼仁焦黄。面对这一切,刘旭不禁惶惑不解、悲从中来,她发现自己悲伤的泪水落在雪白的被子上都变成了一个个小黄点,她怀疑自己得了黄疸性肝炎。在医院做了肝功能两对半检查后,刘旭愕然地发现自己得了甲肝。当时她的“血气胸”的症状还很严重,但她还是遵从胸外科主任的意见,于10月27日转到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40余天后,病情仍不见好转。此时已陷入经济困境的刘旭不得不于12月4日提前出院。

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令刘旭夫妇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悲愤之中,也因此,刘旭的病情很不稳定。一个小小的肩周炎却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令他们始料不及。转眼到了1998年,3月8日,肝区巨痛的刘旭在丈夫的劝说下,来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经检查,化验结果是丙型肝炎。医生告诉他们:丙肝属世界级的疑难绝症,目前尚未能根治,也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调养来延长生命。

“我的一生不是毁了吗?”刘旭悲痛欲绝,这张重如千斤的诊断书,无疑变成了一张死亡判决书。

新婚生活渐起波折

其实刘旭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染病前她虽性格开朗、能歌善舞,但由于感情上受过伤害,所以在处理终身大事上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与成熟稳重的崔本兴不期而遇,结成了美好姻缘,这一年,刘旭28岁。

然而,如今的刘旭已与患病前判若两人了。她形容枯槁、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当她患上丙型肝炎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原本喜欢到他们新房来聚会的亲朋好友,都视她如洪水猛兽,对她敬而远之,谁也不再登她家的门了。亲朋好友如今对她形同陌路令她心寒齿冷,只有丈夫的爱才能温暖她饱受伤害的心灵和肉体。虽然婚后他们夫妻俩也常因一些小事而争吵,但自从刘旭患病以后,崔本兴再没有“借机”与妻子吵闹,而是对她百般呵护。善良的崔本兴说:“如果此时冷淡妻子,不是把她往死路上推吗?

刘旭也不是一个自私的女人,为了丈夫的健康,她坚持不与他吃一个锅里的饭。在房事上,他们因为新婚本应激情如火,然而她不得不故意冷淡丈夫,也不与他同床共枕。她含泪对丈夫说:“别再压抑自己了,你就是找小姐,我都不介意,只要你对我好就行。”而崔本兴却这样安慰病中的妻子:“没关系,如果我真的传染上了,那咱就一块病吧!”一席话说得刘旭热泪盈盈。

这一年的春节,刘旭记忆犹新,无论丈夫怎么劝,她都不愿到婆家一起过,而是劝说丈夫去,自己则一个人过年三十。那天,她孑然一身地躺在冷清的家里,听着外面此起彼落的鞭炮声和大人小孩的嬉闹声,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凄凉,那种寒冷的感觉直入骨髓,挥之不去。刘旭一个人想了很多,一想到自己将来不可能为心爱的丈夫生个一男半女时,她的心碎了。虽然丙肝的母婴传播概率小于10%,但刘旭怎敢冒这个险呢?现在已经够不幸的了,怎么可以再添一个不幸的孩子?她思前想后,越来越觉得不能只是默默承受自己的不幸,这太不公平了。现在,只有依靠自己去为自己讨回公道,讨回尊严和权利。

独闯“黑色血窟”取“血证”

刘旭病发前,身体健康,从未有过肝病史,她患病后敏感地判断出问题出在“输血”这一环节上。因此,她找医生咨询,到新华书店买回各种医学和法律书籍,最后证实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把自己害得这么惨,伊通县第一人民医院和伊通县血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0年5月25日,身患重病的弱女子刘旭将县中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县血站三方推上了被告席,刘旭当庭要求三被告赔偿医药费、护理费、交通费、伤残补助费、精神损失费共计300多万元。第一被告县中医院表示,愿意承担刘旭治疗血气胸那部分治疗费用及七级伤残赔偿费(后经法庭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刘旭得到应有的赔偿共计11万多元)。

然而在法庭上,县医院、县血站却为了各自的利益订立了“攻守同盟”,他们辩称: 为刘旭提供的血源是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的,况且,目前医学上对丙肝的感染途径除血液传播外,还有10余种之多,因此对刘旭感染丙肝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于被告的矢口否认,刘旭肺都气炸了,她声泪俱下据理力争,但终因证据不足,第一次较量就败下阵来。官司的失利并没有使刘旭心灰意冷,她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法律是注重事实真相和证据的,要想打赢这场官司,必须掌握如山的铁证。也就是在此时,她的肝区疼痛难忍,病情日益严重,到医院一检查,被告知她的肝脏已经硬化,医生建议她入院治疗。但是为了取证,刘旭毅然放弃了治疗机会,拖着病体整天马不停蹄地在县血站周围转悠,她知道要想掌握足够的证据,必须先从输血的源头——县血站查起,这是她目前最主要的任务。

不久后的一天,一个脏兮兮、面黄肌瘦、眼神呆滞的“女乞丐”在血站附近走来走去,这个人就是刘旭。她经多方打探,得知血站附近有一个“黑店”专门容留乞丐,从事卖血活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刘旭已下了最大的决心。她来到一家个体旅店门口,正犹豫之间,只见门里走出一个满脸麻子、乞丐模样的的老汉,他径直来到刘旭跟前,跟她搭讪:“大妹子,咋这么眼熟,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刘旭立刻装出一副可怜样说:“大哥,你能不能帮帮我,我丈夫犯法蹲了监狱,前不久,家里又着了一把大火,孩子都烧成重伤,为了给孩子治病,我不得不出来讨钱。”“麻子脸”见刘旭模样还算周正,便动了“恻隐之心”,对刘旭说: “真有个挣钱的道儿,不知你愿不愿意干?”刘旭不由地睁大了眼睛明知故问地说:“是不是卖淫?要是这样我宁可要饭也不做这种皮肉生意,我是个本分人。”

“麻子脸”知道刘旭没明白自己的意思,便开导说: “真是大姑娘要饭死心眼儿,我说的是让你做无本生意——卖血,卖一次能挣200多块,比卖淫都强,干不干?”

听完“麻子脸”的一番话,刘旭只觉得脑袋“轰”的一声,她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罪恶的源头——非法卖血。她不由得瞧了几眼脸色蜡黄的“麻子脸”,仿佛自己身上的丙肝正来自这个脏老头身上,她心里一阵翻江倒海般地恶心不已,但为了取证,她不得不违心答应: “我愿意。”

一走进店内,里面阴暗潮湿、乌烟瘴气、怪味扑鼻,只见50多个蓬头垢面、肮脏龌龊的男女混居在一起,有3层铺位,人满为患。他们有的三五一群在唠嗑扯谈,有的蒙头大睡,还有的在床上望着天棚痴愣发呆……眼前的一切令刘旭压抑颤抖,这哪里是旅店,分明是人间地狱。刘旭的到来,立即成了这些人眼中的焦点,她感到不寒而栗。

这时,门开了,进来一个身穿白大褂的“血头”和两个虎背熊腰打手模样的人。只听一声“抽血了”的吆喝,“乞丐”们开始骚动起来。刘旭不由心里一紧,吓得连忙往后退。以前刘旭听说过合法献血要办献血证,还要通过体检、化验和消毒等诸多手续,这里却只要“血头”一声吆喝,伸胳膊挽袖子就抽,这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一管子一管子的鲜血从“乞丐”们身上抽出,缓缓地流进储血袋中。见到如此恐怖的场面,刘旭只觉得头皮发麻惊恐不已。

当挨个抽完血,“血头”点名时,发现少了一个“乞丐”,便四处搜查,最后从床底下拖出一个骨瘦如柴、惊恐万状,大约十六、七岁的大孩子。两名打手怒目圆睁,一边打一边骂:“他妈的,我叫你藏,今天我非把你身上的血抽干不可。”那个可怜的少年被打得鼻青脸肿,抱头求饶,最后被抽出大约400毫升的血,抽完后,他便昏死过去。

当那个穿白大褂的“血头”拿着粗大的针管来到刘旭面前时,她吓得骨头都软了。那个“麻子脸”向“血头”简单介绍之后,“血头”让刘旭伸出胳膊,刘旭吓得连忙后退,嘴里不停地喊着:“放了我吧,我不抽,我害怕……”两个打手不由分说像抓小鸡似的把刘旭按住,“血头”举针便刺,刘旭殷红的血被抽了出来。“血头”说:“今天少抽点,验验血型。”说完3个人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他们走后,屋子里热闹开了。有高声叫骂的,有痛哭流涕的,也有无奈叹气的。瞧着这令人揪心的场面,刘旭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后来,她从一个女盲流的口中得知,这里的“血头”花言巧语把伊通县的“乞丐”们骗来,进来后便没有了人生自由,每天被逼着抽血,稍有不从便非打即骂,可怜这些乞丐、盲流生不如死,在劫难逃。

就是在这一天,刘旭见过一个60多岁的老乞丐在抽血时血管被堵住了,“血头”竟随手抽出扫帚上一根细铁丝去捅。几个钟头之后,老头的手臂被感染肿得不行,“血头”立即把他赶了出去。还有一个小“乞丐”几次想跑都没跑成,被打手抓回修理了一顿,可怜少年一天竟被抽血4次,抽得他奄奄一息。

刘旭感到后怕了,如果逃不出去,将必死无疑。她绞尽脑汁在想对策。就在这时,“血头”进来把刘旭叫了出去。他说:“你是A型血,明天就可以抽。”刘旭慌忙说:“大哥,我们一块来的还有几个姐妹,我把她们也叫来卖血。”“血头”一听很高兴,不过他还是谨慎地派了身边的一个打手陪刘旭同去。刘旭将打手领到正阳街自家门口,对他说: “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叫她们出来。”不一会儿,刘旭的丈夫崔本兴拎着菜刀出来了,打手一看知道上当夺路而逃。

提供线索捣碎黑窝

侥幸逃出“黑色血窟”,刘旭想起这些至今仍心有余悸。她这个受害者对非法采血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也十分同情那些仍在“人间地狱”里饱受煎熬的穷苦人。一个大胆的念头掠过脑际——报警。这样一条伊通县血站非法容留不合格人员卖血,血站管理混乱,“血头”猖獗的举报线索引起了吉林省警方的高度重视。2000年12月15日,吉林省公安厅、四平市公安局联合出击,一举捣毁了伊通血站附近几个个体旅店的卖血窝点,抓捕了5名血债累累的“血头”“血霸”,释放出大批被容留羁押失去人生自由的卖血者。那些重见天日被折磨得面黄肌瘦的受害者,哪里知道他们能够死里逃生,真是多亏了刘旭的及时报警。

血站被捣毁,刘旭深感欣慰,她的艰难取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后,她又马不停蹄北上省会长春来到吉林省卫生厅,对非法采血进行法律咨询。她了解到,根据卫生部1993年7月1日发布的《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文,对采供血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成为了刘旭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的坚强后盾。

为了防止血站在法庭上狡辩抵赖,刘旭经多方查找,最后经有关部门查实,为刘旭供血的3名供血者李海军、徐宝珍、刘永志均无献血证,无体检单,其中徐宝珍也无身份证,而伊通县血站更无献血者化验单,管理混乱。因此,对于刘旭身染丙肝,伊通县血站难辞其咎。

在寻找证人的过程中,刘旭也几经周折。她先找到当时同居一室的病友,家住新家乡打草村二道岭子屯的农妇张晶。那年冬天奇寒无比,二道岭子屯距县城有80多里地。丈夫崔本兴借了辆摩托,病弱的刘旭紧紧抱住丈夫的腰,往张晶的家赶。一路上,刘旭伏在丈夫宽大的后背上,不禁凄然泪下。好在张晶最终同意了亲自出庭为刘旭作证,她自己也是因输血成为一个丙肝患者。

案件终于峰回路转了。2001年4月15日,伊通县法院再次开庭。在大量的人证物证面前,法庭认定被告血站和被告县医院对原告刘旭感染丙肝负有过错责任,被告赔偿原告人民币共计83860.15元。

一个柔弱的病妇,终于以超常的毅力和勇气,将两被告告倒,为自己讨还了血债和公道。然而,在这场官司中,疾病缠身的刘旭身心备受煎熬,为治病打官司,她已倾家荡产、债台高筑。经医生诊断,她的肝已经癌变。刘旭感到她的余日无多,面对每年将近1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她所获的这点赔偿只是杯水车薪。刘旭虽然胜诉了,然而她也高兴不起来。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依旧充满艰辛与苦难,这场变故摧毁了刘旭一生的幸福和快乐,这是多少金钱都无法补偿的。她只能在冷漠和鄙视中忍辱含悲延续自己的生命。

当笔者采访她时,只见她的桌上堆满了各种法律书籍。她说,在我有生之年,还想为社会做点事,在这场官司中 ,我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也看到了许多像张晶一样无辜受害者的无奈。因此,我要学习法律,以帮助像我一样遭遇不幸的姐妹们,为她们伸张正义。

猜你喜欢

刘旭伊通丙肝
伊通烤烧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charged spin-1/2 Fermi gases
Cobalt anchored CN sheet boosts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chemical CO oxidation∗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17岁少年捐肾之死:有个孝子医生深渊沉沦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Free Ammonia onAmmonium Oxidization in Granular and Floccular Nitrifying System*
农发行伊通县支行争取县级财政补贴已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