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银行业:彻底开放下的出路

2001-12-27黄金老

世界知识 2001年24期
关键词:国有银行外资银行银行业

黄金老

外资银行在中国迅速发展

作为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很早就对外资银行敞开了大门。截至2001年9月底,外资银行在华共有营业机构近190家,其中,分行158家、法人机构19家、二级分支机构13家,大部分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天津等地。外资银行总资产440亿美元,贷款186亿美元,存款65亿美元,资本金(含营运资金)30亿美元。这些外资银行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达31家,其中上海23家、深圳8家。目前,外资银行在外汇贷款和国际结算业务领域已分别占领了22.7%和35%的市场份额。在外资银行较为集中的上海、深圳等地,所占市场份额更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银行业的这种开放速度属于较快之列。许多发达国家虽然加入了WTO,签署了服务贸易条款,但迄今为止仍未对外资银行开放本币业务,并对外资银行实行地域限制。1995年,外资银行资产占中国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重将近2%,虽低于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比例,但却与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相近。同期,美国外资银行资产仅占其全部银行体系资产的3%,澳大利亚、比利时为5%,加拿大为7%,法国为8%,南非为2%,意大利、瑞士、挪威为1%,而丹麦、芬兰、瑞典竟为0%。只有英国(19%)、德国(25%)、西班牙(31%)、新西兰(91%)较高。

银行业全方位开放的承诺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政策取向是提供优惠政策与严格市场准入、限制业务范围相结合,总体而言,限制成分更多一些。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在金融服务业之中,银行业的开放承诺最为彻底:

Q审慎性发放营业许可证。中国金融服务部门营业许可的发放条件完全是审慎性的,即在营业许可上没有经济需求测试或数量限制。不迟于2007年1月1日,取消所有现存的对所有权、经营方式、外资金融机构企业设立形式以及对分支机构许可发放方面的非审慎措施。

Q外汇业务及时开放。中国在加入WTO之时将向外资金融机构全面放开外汇业务,取消地域和服务对象限制。也就是说,一入世,中国将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包括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经营所有外汇业务(包括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

Q人民币业务分阶段开放。对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中国将在四年内分五批放开20个城市的地域限制,五年后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并且,设在中国某一地区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向其他已开放人民币业务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Q金融咨询类业务及时开放。自入世之日起,外资机构即可获得在中国从事有关存贷款业务、金融租赁业务、所有支付及汇划服务、担保及承兑、公司并购、证券投资的咨询、中介和其他附属服务。

简单地讲,在加入WTO五年之后,外资金融机构在服务地域和服务对象上已与中资金融机构没什么两样。中国在开放国内银行市场方面做出的承诺之广泛超出了人们的一般预期。

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

由于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改革攻坚过程之中,诸如国企改革尚未完成、政府不当干预、较多的不良资产、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经营机制尚待改变、金融监管行为扭曲、法制精神与信用文化的缺失等制约银行业有效发展的因素,均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外资银行在竞争力上将比中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外币经营优势;熟悉国际市场和具有丰富的作业经验;跨国公司客户业务遵从习惯,使其在竞争外资客户方面具有相当优势;资本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网络优势;具有良好的经营能力、管理经验和风险控制能力;有相对吸引力的薪酬体制和激励机制;具有先进的IT技术以扩展其在华网络。

中国的银行服务市场不会立即全部开放,外资银行也不会在短期内做好抢滩的全部准备,因此,现实的威胁是,外资银行将在某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从国际经验和已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来看,下述五个方面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1)优质客户,特别是跨国企业、三资企业、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大型工贸企业集团以及高新技术企业;(2)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兴的零售业务;(3)外币存贷款业务;(4)中心城市的金融业务;(5)竞争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据初步估计,加入WTO五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外币贷款份额将占20%~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以及绝大多数衍生产品和投资银行业务。加入WTO十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可接近1/3左右。在人才方面,大约会有20%以上的金融人才流向条件及待遇较好的外资银行。

全球的外资银行发展趋势也证明了外资银行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以及薄弱的金融基础极具渗透力。统计表明,外资银行资产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率,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分别为18%、23%、29%和16%。在发达国家,由于本土银行的强大竞争力,外资银行所占比例并不高,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均占有较高的比例。

不过,中国的银行体系也不会被外资银行冲垮。中国银行业虽然较脆弱,但已有多年在竞争中生存的历史,这一点与国内很多行业,如电信、农业等有着本质的不同。1995年中国颁布《商业银行法》之后,中国的商业银行获得了较规范的发展,银行数量与规模、筹资能力、业务品种与收入来源、服务对象广泛性等竞争力指标均已显著改善。更重要的是银行从业人员的观念有了较大转变,竞争和风险意识深入人心,信贷文化初步建立。政府和社会也不再把商业银行看成“国家机关”,而当作一家服务性企业。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中资银行业还有着某些独占优势。经过50年的积累,中国的银行体系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城乡的分支行网络。再者,中资银行在本土经营,与中国居民和中资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消费贷款上,国有银行的网点优势和人海战术,就很有竞争力。所以,关键在于,中资银行能否有效把握五年过渡期,以压力促动力,推进实质性改革。

中资银行业的综合改革

当前,国有银行的综合改革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形成多元化的产权制度,二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

关于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人民银行已经明确,将分三步,即公司化改造—股份制改造—上市,来达到这一目标。目前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技术性原因,最大的难题是不良资产比率不符合15%的上市要求。就股份制改造以及上市而言,我认为:(1)稳步试点的想法难以实现;(2)分拆上市,还可以考虑海外上市;(3)股权结构要尽可能分散化,特别要鼓励外国战略投资者入股;(4)约束国有股东行为。

公司治理的内容相对庞杂。国有银行的改革进行了20年,成效不够显著,出在我们对企业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国有银行的各种管理制度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但常常流于形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有银行的治理框架有问题。公司治理不是口号,而是很具体的制度安排。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设计一套约束—激励机制,使国有银行的决策层和行政层更有效地为国有银行的整体利益而工作。一是确立清晰的战略目标,并使之阶段性量化;二是重组业务流程,形成矩阵组织结构;三是建立量化的核算体系;四是开发和培育人力资源;五是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六是建立多样化、高透明的激励机制;七是实现充分的信息披露;八是建立健康负责的董事会。

美国著名中国金融问题专家拉迪(Lardy)在1999年撰文指出,中国银行业需要十年准备,方能达到与外资银行同等的竞争力。我们认为:*‘在产权多元化方面,国有银行至少需要4年时间;*‘在管理制度健全方面,国有银行还需要3年~5年时间;*‘在资本金补充方面,国有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不足5%,每年使之增加1个百分点,需要4年时间;*‘在不良资产方面,国有银行目前的不良资产比率为12%~18%,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需要5年时间;*‘在人力资源优化方面,按照现在的每年裁员2万人的规模,需要8年时间。综合以上估算,国有银行还需要5年~7年时间,方可成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

猜你喜欢

国有银行外资银行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给银行业打气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