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2001-09-18钱晓勤徐丽桂徐弘于凤云
钱晓勤 徐丽桂 徐 弘 于凤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常抓常新。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如何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做好工作,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析,并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一、现实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措施上都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仍以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两课”教师为主体。尽管他们大多数都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但随着弹性学习制度的实行,这支队伍必然显得势单力薄。虽然一些院校实行了导师制,聘请一些师德、师风高尚的博士生、副教授等兼任学生导师,负责关心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的学习,但由于这些导师本身都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要求他们带较多的学生也显得不够现实。
其次,将信息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并主动占领不够。校园附近的网吧虽不同程度地补偿了校园计算机的不足,但对金钱和利润更感兴趣的网吧老板其初衷决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上机的困难。其无序的管理使你根本无法甄别深夜12点以后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是在上机学习,更无法确定在这里学生们究竟从网上获得了什么信息。但有一点却毫无疑问,即整天泡在网吧里的,都是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和成绩往往与泡吧的时间成反比。
再次,在内容和形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没摆脱传统的统一计划集中型模式。时间步骤“齐步走”,目标要求“一刀切”,教育内容“一锅煮”。目标非常遥远,要求非常抽象,重知轻行,不贴近学生生活,不真切了解学生所想所思,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据资料显示,目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不接受态度的青年学生几乎占到学生半数,而反感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竟占到学生总数近1/5。
二、办法和措施
1.提高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当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且隐现着意识形态的竞争、社会政治制度的竞争。因此在校园里弘扬马列主义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就不仅仅是“虚事做实”的问题,而是要实事实办、实事办好的问题。
2.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一些家长的放任、精力不支或能力有限,教育的责任就不得不落在了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肩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责任心和正义感,需要大量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量正直、聪慧、敏锐、具有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的杰出人才。在高等教育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的今天,高等院校更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塑造满足未来社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的重任,担负起间接引导社会风气根本性好转的责任。每一级领导以及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这项神圣使命。可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有着自身的存在价值,还有着更高的社会存在价值。
3.改变传统理念,完善相关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不能得到高校师生的信赖,能不能得到其他部门的认同,并不取决于这个队伍的自我重视、自我拔高,而取决于这个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他们杰出的工作,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能不能被人们理解,奉献精神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这也是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过去常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作“消防队员”的传统看法和习惯做法,在不断向这支以年轻人为主的队伍提出各种不同要求的时候,更要对他们多一份关心和支持,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方便,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今后的分流拓宽渠道,这些都是每一级领导不可回避的责任。
为了适应弹性学制,改革现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制定与导师制相关的政策和实施办法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要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今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底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如实行导师制,具备什么条件方可担任学生导师?导师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量如何计算?面对这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原先在学年制下制定的学生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也就显得不合时宜。各主管部门、各高等院校都应当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4.重视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难想象,一个品德和修养低下的学生会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会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道德品格来进行。但高尚的品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才能形成,经过长期的磨砺才能实现。随着弹性学制的实行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自主性的增强,德育同样需要探索出新思路和新方法。一方面,不应强求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能集中时则集中,不能集中时则分散,区别对象和层次,做到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另一方面,教育者还需要由面对面的教育更多地转向通过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大众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来进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网络建设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开设网上“论坛”、网上“交友”以及“电子信箱”等,与学生平等交流,让他们袒露心怀,倾诉苦乐,领悟哲理。甚至也可以利用学生好玩的天性,开发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游戏软件。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使教育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第一作者系扬州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扬州225002)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