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投资微观效益研究
2001-09-18李凤海
李凤海
高校投资微观效益系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把教育资金划拨到一所学校以后,这些资金在学校运作使用中的效益。具体包含资金分配流向合理与否,资金使用率如何,资金物化的教育设施利用状况如何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效益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大学作为国家设立的办学机构,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不要讲投入产出,要不要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呢?这个问题在教育界一直很少谈及。目前,人们一般谈论较多的是投入问题,谈投资效益的却很少。这种只追求投入而忽视效益的现象,造成了投资效益不高,不良资金大量出现,已经影响了高等学校自身的健康发展。追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是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投资微观效益低下面面观
教育投入是资金运作的一种方式,但教育投入不像企业那样见效快,效益表现有直观性。因为教育作为国家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以培养学生为目标的,换句话说,人才就是教育投资的主要回报。由于人才培养周期长,并且呈阶段性,所以教育投资回报率很难一下子把握,这也恰恰是多年来忽视教育投资效益的原因之一。虽然教育投资效益不具有现实直观性,但这不能成为忽视投资效益的理由。因为对教育投资到某一个具体办学单位来说,其资金运作过程还是可以把握效益的。教育投资效益不应仅仅反映在投资的最终结果上,而是应该体现在投资的使用过程中。
据调查,我国高等教育资金使用不当、效益不高、浪费较大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具体地讲:一是培养的成本费用过高,主要反映在我国高校员生比、师生比过低。二是学校设备利用率很低,设备配置上也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机大批量地进入大学,但在微机的配置上,许多学校是先机关后教学单位,结果许多微机在机关里成了打字机、游戏机,而真正需要微机的教学单位却一时半时得不到解决。三是资金流向不合理。国家有限的投资应尽可能地流向教学,可是在相当多的学校中,资金流向趋于行政办公经费。居高不下的差旅费,大得惊人的办公费,占有很大比重的招待费,将有限的资金占去了许多,真正用到教学上的就非常有限了。四是投资缺少规划和监督,基本建设浪费较大。首先是乱建乱规划,建了拆,拆了建;其次是建筑质量不过关,有的刚建成就不得不再投入进行维修。五是经商办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在一度高校“创收”热中,许多高校都步入商海办企业、办公司,但由于市场风云变幻,这些投资多半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在一些高校中由于用人不当,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到学校捞一把,让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诸如此类的现象绝非一所学校所有。由此产生的不良资金运作,在全国高校中恐怕不是个小数字。六是管理粗放,日常浪费巨大。水煤电、车马行、吃喝招待等经费在学校总经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一些学校中,长明灯、长流水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好好的教室被闲置,好好的实验室常年不用,利用公家的设备搞经营肥自己的腰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二、高校投资微观效益低下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投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投资监督失控的问题;既有资金使用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也有责任制落不到位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投资微观效益差的原因主要有:
1.学校冗员过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几十年来,高校一直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用人制度是计划调配,由于计划常常失控,各个学校都盲目地进了一些人,这就造成了程度不同的超编现象,形成了有用的人进不来,没有用的人出不去。国有企业改革提出减员增效的问题,高等院校同样也存在消肿减编的问题。虽然近两年高校扩招,缓解了人员过剩的压力,这种缓解是远远不够的,冗员过多、机构臃肿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2.学校办社会,不堪重负。社会上有的机构,高校都有;社会上没有的机构,高校还要有。学校是办学单位,但精力不能全部用在办学上,办什么伙食、公寓、幼教、医疗、邮政服务、老干部服务、安全保卫等等需要社会上办的事情。
3.学校管理者素质太低,责任心不强。国家投资交给了学校管理使用,但由于一些学校的管理者素质不高,资金使用凭主观意志决定,随意性较大,乱投资乱建设,没有长远规划,没有责任心。在一些人看来,反正损失了也是国家的,自己没有什么责任。这恰恰是资金运作中不良资金发生的根本原因。
4.责任没落实,监督不到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只管拨款,只给权利,没附加责任,造成资金使用过程脱离投资主体的监控。资金投出去了,至于怎么使用,很少有人去过问。各个学校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大起作用。
5.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有缺欠。目前,在相当多的学校中财务和计划搅在一起,形不成约束的机制。花钱的和支钱的捆绑到一起,从财务制度上来说就是一个漏洞。
6.学校采购体制高度集中,暗箱操作使采购过程利益化。高校办公备品、仪器设备的购进,集中到一个部门,弊多利少,不仅多了一个层次,而且多了一份利益追求,增强了追逐利益要回扣的倾向。
7.基本建设项目招标制度不规范。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刚引进招投标制,在运作中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施工甲方监督制度没有真正形成。
三、解决高校投资微观效益低下的对策
根据高校投资微观效益低下的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解决高校投资微观效益低下,应着眼于投资监督体制的完善。
1.明确投资者责任。投资的回报率本应由投资者来关心。我国教育投资的主体是国家,代表国家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般说来,教育投资是由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来实施的,因此,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理所当然的是投资的监管部门。监管部门不仅要管好投资,而且要监管好资金的使用。监管的办法就是跟踪调查,了解所划拨经费的使用情况。鉴于多年的教育经费拨款体制上的积弊,可参照国务院向各大型企业选派监理员的办法,派人直接监督;也可以考虑由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类似的制度派出人员进行直接监督。
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近几年国家重点工程已经建立了责任追究制,教育投资为什么不能建立同样的追究制呢?对一所学校超过百万元的投资项目,就应当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也就是要通过契约的方式明确责任,并用契约的方式监管,发现问题的就要确定责任人的责任,并依法追究行政的和法律的责任,哪怕是若干年以后出了事故,也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3.在高校内部建立起会签制度。一所院校在一年中总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工程,也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投资问题。目前的投资体制决定了长官说了算,决定对了,决定错了,完全取决于长官意志,取决于领导的决策水平。而现在一些高校领导成员并不一定完全懂得财务管理,这样就会增加投资决策的风险,还会导致乱投资问题的发生,造成人为的浪费。所以在高校内部建立一个类似国外大学的计划室是十分必要的。计划室是一个校长的理财机构,它是在校长的领导下专门负责校内立项和资金投放的论证部门,是校长的参谋部。学校的每一项工程,每一笔较大的投资,都要通过计划室的充分论证后提出意见,然后由校长办公会讨论,由校长决策、签批。
4.财务制度实行包干制。在上级部门把资金划拨到学校以后,正常的教学和行政经费要实行财务包干制,在年初将经费一次性划拨到使用单位,并且一包到底、包死,调动用钱单位理财的积极性。比如行政事业费,就可在年初一次性划拨到部门去,让部门自行掌握,一方面让部门知道当年可使用的金额,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部门谨慎花钱,还可以省却了校长一支笔批钱的麻烦。当然划拨经费要实事求是,要尽可能的科学合理,否则就很难保障事业的正常进行。
5.强化内部审计制度。鉴于内部审计有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可考虑将各学校的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就是既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领导,又直接接受学校的行政领导。各学校的审计部门把对上级负责与对学校领导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审计部门真正发挥作用。
高校资金使用是经济运作活动,一定要按经济规律来规范进行。在我国财力仍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用好每一分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也是高等教育解决当前资金紧张的明知之举。当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投入,但投入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在微观效益上忽视了,那也会犯历史性错误。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党委宣传部
(延吉市133002)
责任编辑: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