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美国的敌人?
2001-07-13李永明
李永明
联合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制约和抗衡中国、朝鲜和越南,是美国在冷战时期亚洲政策的核心。
这种战略出发点是遏制和围堵以中国和苏联为主要力量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渗透和扩展,保护美国和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利益。如果说,美国这种地缘政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逻辑思维在冷战时期有其历史必然性的话,那么,在冷战结束已有十多年的今天,仍然用冷战时期的逻辑思维和地缘政治角度制定今天的亚洲政策,显然不符合亚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也达不到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目的。
今天,亚洲发生一个最重要和最明显的巨大变化,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当年阶级斗争满天飞、无产阶级专政天天讲的中国了。今天的中国目前推行的政策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允许和发展私人经济,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事实上,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私人经济、集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中国已经摆脱冷战时期的旧思维和旧战略,逐渐朝国际化迈进,逐步地融入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际社会。
但仍抱着冷战思维的美国总统布什及智囊团却把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近期的种种行径更显示美国把中国当成“敌人”。其实,美国在亚洲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不可能来自中国,尽管中国在致力发展先进武器,增加国防预算,但其矛头不是对付美国,而是为了保卫自身领土完整。
真正“假想敌”是日本
那么,美国在亚洲有没有“敌人”?有的,那就是日本。在亚洲真正威胁美国利益的不是中国,也不是韩国更不是东南亚国家,而是日本。日本的威力首先表现在它的强大经济和贸易实力方面。过去的事实表明,在亚洲,只有日本才有能力同美国展开贸易战,使美国几次威胁要对日本实行301贸易条款。
中国要像日本那样在经济和贸易上同美国竞争,现在并不具备条件。一个简单原因是,中国不可能像日本那样长期获得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呵护,而把大量资金用于经济。中国需要足够的资金建设一支可以保护辽阔国土的军队,中国需要足够的资金确保13亿人口每天有饭吃。
美国的错误认识
中国改革开放后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美国货和美国资金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日本的心情也越来越复杂。美国的愚蠢之处就在于冷战过程的大部分时期里,断绝同中国的一切经济来往,而聪明的日本人却在冷战整个过程里,都没有断绝同中国的经济联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日势必要更加激烈地争夺中国市场,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
美国对中国另一个错误认识表现在对日本侵略中国和整个亚洲的历史上。日本在二次大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不仅侵略亚洲国家,也攻击美国。但是,日本一些政客至今不承认二战的侵略行为,不承认从发动珍珠港袭击到占领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是一场侵略战争,它至今仍然坚持认为它发动的战争是为了把亚洲国家从西方国家手中“解放”出来。这就明明白白地表明:日本军国主义论调不仅仅是针对中国、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也是针对美国、澳大利亚的。日本一些人大肆美化二战中被美军击毙的山本五十六等一批“皇军将领”,不是针对美国又是针对谁呢?美军是太平洋战争的主角,日本要翻案,当然首先翻美国的案。遗憾的是,美国人对此一直胡里胡涂,以为这只是中国、朝鲜和韩国同日本之间的历史旧账,更有甚者,以为可以利用日本反华势力来遏制中国,实在是一种不明智的策略。今天,日本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野心固然首先是针对中国,但又怎么能保证它以后不会扩大它的针对性呢?
日本对台湾出于私利
美国对中国的另一个错误认识表现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人的台湾情结和一部分台湾人的日本情结,是台独的一种动力。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日本漫画《台湾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如果“台独”阴谋得逞,美国捞不到什么实惠,最大的实惠将落在日本人怀中,日本人的台湾情结和一部分台湾人的日本情结,以及地缘政治将使台湾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而美国最多再次成为日本和台湾的抬轿夫和看门人。
无论从目前还是从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看,中国都不是美国的“敌人”,也不可能成为敌人,只能成为国际比赛中的追赶者。然而,中国广阔市场和潜力巨大消费群体,却是任何外资不愿放弃的。美国对华政策应充分体现这种特性,应建立在亚洲实际情况基础上,而不应建在过时逻辑思维之上。G
(摘自马来西亚《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