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话多汗
2001-06-13盛国
盛国
朱
邻居小王的女儿,出生才6个月,十分可爱。但令小王夫妇不安的是,入春以来,女儿出汗特别多,上半夜睡着后出汗更加明显;另外,小家伙特别容易兴奋,有时关门声稍响就惊跳不已;她的头发也不对劲,显得稀黄,头枕部头发已稀成秃状。经医院医生检查,拍摄腕部X线片,抽血查钙、磷、AKP等,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过一阶段治疗,出汗、惊跳等症状明显好转。
出汗过多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常较成人多;另外,天气炎热,衣被过多,进食过快,紧张,恐惧等均可引起出汗过多,此种情况均为生理性出汗,家长不必多虑。但如果小儿安静时多汗,或睡眠中汗出淋漓,或全身性出汗,则要考虑可能是疾病所致。
引起小儿出汗过多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肺结核。
3、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4、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
5、退热药使用过量。
简易自我辨别
各种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在出汗时间、部位、伴随症状上均有其特点:
活动性佝偻病多为晚上入睡后出汗,熟睡后逐渐减少,伴易惊、骨骼畸形。
通宵出汗,伴低热,要警惕结核病或其他慢性病。
空腹时多汗,伴头晕应注意低血糖。
多汗伴关节酸痛、心跳增快应注意风湿热。
全身性出汗过多多为结核病、风湿热、低血糖、甲亢等。
头部多汗多见于佝偻病。
单侧肢体出汗应注意对侧脑肿瘤等颅内病变。
如果怀疑小儿为病理性出汗过多,需要经过儿科医生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有关疾病的诊断。
常用处理方法
在门诊常常遇见一些小儿,汗出湿衣,着凉感冒,甚至引起肺炎,诱发哮喘发作,打针、住院,影响了小儿正常的学习、生活、生长,对这部分小儿,必须积极止汗。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汗症有独到的效果,根据小儿出汗部位、时间,伴随不适症状,辨证为气虚、阴虚、湿热,应用益气固表、养阴止汗、清热化湿等方法治疗可使出汗减少,体质增强,减少感冒。
对气虚汗出、反复感冒的小儿,家长可在小儿感冒缓解期让其服用一些益气固表中药:黄芪20克太子参20克红枣20克,久服有益于健康,达到减少出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