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首大学:以个性和希望带进21世纪

2001-05-20马本立

中国民族 2001年1期
关键词:吉首办学民族

马本立

1958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吉首大学,经过几代吉大人辛勤奋斗,已成为一所湘西大地上汇集了众多少数民族师生的美丽校园。吉首大学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24多万平方米,图书资料64万册,有中文、政法、生化、医学等12个院、系(部),21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一级学科中的9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200人,成教在籍学生4005人,学校教职工1013人,正副教授280人。办学40余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近三万名各类建设人才,被誉为“湖南民族地区人才的摇篮”,荣获了国家民委、原国家教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各类建设人才是立校之本

提高教学质量、为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吉大立校之本。

长期以来,吉首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人文化内涵和合乎理性的行为,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近几年来,学校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优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素质教育力度。在1997年,顺利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综合性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9年吉大大学生计算机过级率在全省本科学校中名列第三,1998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赛中获二等奖,1999年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国家、省级奖励20项,艺术系女声合唱团2000年参加北京国际合唱节并获得银奖。

40多年来,吉首大学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人才。现任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同志曾在这里学习过。全国“扶贫状元”、“全国优秀组织部长”郭树人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土家族青年作家彭学明毕业于吉大。现在,吉首大学毕业生遍布国内外,有的是专家教授,有的是商业巨子,还有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干部、技术骨干。他们大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才华,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增强办学活力让“人才”特色鲜明

面对新世纪,吉大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开展“改革”大讨论,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宣传兄弟院校改革经验。

吉大在1998年实施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2000年,教职工代表大会又通过了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两个方案。分配制度改革以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实行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人事制度改革以打破终身制,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为价值取向。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办学效益。

1998年,吉大又在全面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了教学改革。学校明确把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明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不失时机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的改革作为学校诸多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的努力,改进了教学方法,逐渐建立起了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鲜明特色,深受社会欢迎。学校因此在1998年12月被评为“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心全意为民族地区服务是吉大的办学宗旨

吉大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又地处湘西。在边远落后地区如何办好高等教育,求得生存和发展呢?吉大为此明确提出了“立足湘西、面向基层、服务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把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全心全意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40多年来,吉大结合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短、平、快”效应;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职业基础技能训练,使人才培养在知识的能力水平上与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改革招生分配办法,努力消除民族地区专业人才“空白点”。通过努力,学校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智力服务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仅据湘西自治州1998年的统计,湘西州75%的初中教师、55%的高中教师、40%的党政干部都毕业于吉首大学。各县市党政领导干部,半数以上是吉大学子。为此,湘西人民称吉大学生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人才。

与此同时,吉大已先后建立了11个研究所、43个实验室,形成了“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和“应用生态”三个优势学科。在社会科学方面,从民族区域、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究,先后完成了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其中许多成果被各级政府决策所采用,民族学研究异军突起,沈从文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资源分布、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特种经济作物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实验。学校选育出来的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米良一号”,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扶贫项目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引种推广;“湘西晒红烟”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为当地产生上亿元经济效益。

几年来,吉大还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将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地方政府的资源政策优势和外地大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实行有机组合,优势嫁接,组建了老爹酒业公司。“老爹酒”是吉大在省级科研项目“土家族祭祖成份的测定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生产出来的一种高档礼品酒。1997年4月,吉大与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吉首大学出技术和房产,在吉首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组建“湖南吉首老爹酒业有限公司”,联合生产老爹酒。1998年,学校与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着手构思了猕猴桃产业化项目,计划实现包括建成猕猴桃基地6万亩,年产猕猴桃果汁10000吨,果酒5000吨,总投资8700万元,年工业产值2.9亿元,利税5000万元的中型企业。这一项目仅猕猴桃种植一项,就使12万贫困人口受益。

实施“四大”工程把握“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近几年来,吉大针对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并取得了新成效。

第一,高起点抓先导工程。吉大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为立身之本,建立了党委讲师团,并在学生中成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学会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逐年增加。吉大还建立了桑植贺龙纪念馆、永顺塔卧革命老区纪念馆德育基地。1998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2000年,学校又步入“湖南省文明单位”行列。

第二,高效率抓保障工程。一是加强党的建设,狠抓校级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和自律,使学校班子成为师生信得过的、具有战斗力的集体;二是抓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代会,实行校务公开,完善校长接待日制度,倾听群众声音;三是抓制度建设,规范师生言行;四是认真搞好“三育人”,保障学校中心工作。

第三,高质量抓素质工程。学校以人的素质提高为重点,深入开展“三讲”教育,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教育。1998年以来,吉大有一人获“全国模范”教育称号,一人获省“师德标兵”称号,多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奖”及其它国家、省级奖励。

第四,高标准抓载体工程。我校以环境为载体,加大人文环境建设。投入力度,成立了报社和电视台,对师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奋发向上的育人氛围。几年来共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近20项;并曾获得“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湖南省民族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十五规划”:把吉大办得更好

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吉大认真制定学校“十五”规划。确定“十五”期间主要目标是: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四省(市)边区,以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在办学结构上,以发展普通教育为主,适度发展成人教育。积极探索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以本科为主,保留少量专科,下大力争取研究生教育,创造条件开展留学生教育。通过五年的建设,达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把吉首大学办成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

同时,吉首大学通过教学科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抢占市场制高点,达到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不断强化管理。在新的世纪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充满希望的综合性大学。

(责编:梁黎)

猜你喜欢

吉首办学民族
马寿涛、王江、贺炜作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吃遍吉首
刘宛丽、罗云梦、张明、赵常春作品
作品赏析
MINORITY REPORT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