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巩固和建设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大家庭
2001-05-20李瑞环
民族工作在我国始终是一件大事。
第一、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我们中国是由960万平方公里领土、56个民族、12亿人口组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我国少数民族有近1亿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有157个,占国土总面积的64%。因此,我们讲人民的团结,领土的完整,国家的统一,都是以各民族的团结为基础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中国就会陷于动乱和分裂,中国就不成其为中国。
第二、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习惯、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而有差异就会有矛盾。这些矛盾的妥善解决,始终是实现社会稳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民族地区的各种矛盾解决得好,民族关系和谐融洽,就为全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否则,全国的安定团结局面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它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我们讲现代化建设,讲提高综合国力,讲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都是就包括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这个整体而言的。如果民族地区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我们的各项宏伟设想,就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地区的经济长期搞不上去,发达地区的经济也会由于资源和市场的制约而难以保持发展后劲。
第四、它关系到边防的巩固。我国陆地边境线2.1万公里,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仅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就达1.5万公里。只有把民族地区建设好,把各族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激发出来,共同承担守疆卫土的光荣责任,才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边防长城,才能保护祖先留下的疆域不受任何外来侵犯和蚕食。
第五、它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条件。如果不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切实提高1亿少数民族人口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就谈不上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
第六、它关系到挫败国际敌对势力的图谋。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民族问题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一些国家的动乱、分裂、解体,多数都与民族问题密切相关。国际敌对势力也力图把挑拨、离间民族关系作为遏制、搞乱中国的突破口。我们只有重视和做好民族工作,谨慎和妥善地处理好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民族地区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
民族地区的经济确实比较落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成绩显著,城乡面貌大有改观,但总体上还没有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这些地区历史上就不发达,现在的发展速度又相对较慢,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以199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1985年相比,民族自治地方与全国的差距由218元扩大为655元;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由385.9元扩大为1464.3元。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本来就不够合理,财政、资金又十分困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无法适应。民族地区有优势、有潜力,但受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一时还发挥不出来。对这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下大决心,下大力量,努力把经济搞上去,否则就会越来越落后。
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普遍比较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这些地方平均收入、生活水平与沿海地区相差甚远。迄今全国没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8000万人口和其中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2700万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民族地区。在荒漠干旱、高寒阴湿和石山秃岭地区,有一部分群众连吃水都成问题,生病就医、小孩上学就更谈不上。如新疆的喀什、和田等地,许多群众常年喝“涝坝水”,即在村头挖一大坑,夏天下雨盛满后供一年饮用,由于坑水被严重污染,群众喝后引起许多疾病。造成这种情况,有的是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彻底解决无疑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则与我们有些同志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议而不行,抓而不实有关。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对群众的疾苦,我们理当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困难较多,有两个条件是必需的,一是领导威信,二是群众精神。领导威信不高,不能号令三军,群众精神不振,一切无从谈起。领导的威信从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或靠宣传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靠真心实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实事才能逐步地建立起来。群众也只有在他们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使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感到有希望、有盼头,他们才会有劲头、有积极性,才会振奋精神,在发展经济中改善生活,为改善生活而发展经济,这在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的民族地区,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培养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都十分重要,都必须切实抓好。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相一致的。这些工作如果不抓紧抓好,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就没有前提和保证。同样,如果经济长期不发展,群众生活长期不提高,这些工作也难以做好。实践证明,经济落后可以导致一连串的落后,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任务都应当放到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过程中去完成。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关键是搞好资源开发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多方援助,更离不开这些地区本身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践证明,民族地区要真正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繁荣富裕,必须有一条符合本地实际、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发展路子。就大多数民族地区来说,这条路子就是做好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民族地区具有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显著特征。这些地区地上地下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农用土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当大部分也在这些地区,已探明的多种有色金属储量几乎都占到全国的1/3到1/2以上,水利蕴藏量超过全国的一半,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把资源开发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尽快使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有效和可靠的途径。
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的帮助,要朝资源开发的方向努力。各行各业、各部门对民族地区资源的开发,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要赋予扶贫的意义,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劳动力,增加资源就地加工和利用的比重,促进当地各类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当地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搞好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不只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对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我国产业重心地带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优势,把这些优势同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我们国家就会有更大的发展。因此,一切关心民族团结、国家振兴、子孙后代命运的人,都应该关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责任为此做出一份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是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的,我们的民族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让我们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进一步巩固和建设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大家庭,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1994年9月8日在国家民委举办的各界少数民族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文章标题及各节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