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新的世纪 实现伟大振兴

2001-05-20吴仕民

中国民族 2001年1期
关键词:世纪中华中华民族

吴仕民

世纪之交,无疑是时间链条上一个重要的连接点。在这个连接点上,人们的思维会变得空前活跃,或抚今追昔,或畅想未来,于是便有了一个又一个关于“世纪属性”的判断:有人说,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还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美国一些人士则毫不隐晦地说,21世纪还将是美国人的世纪。对这些断语,我们似不必过于介意。但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人对21世纪的走向是多么地关注。我们更应该看到,新的世纪对中华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应当而且必须冷静、睿智地返顾过去,思谋未来。

20世纪对中华民族是一个至为重要的世纪: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前赴后继,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华民族是带着巨大的灾难和空前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1900年8月,八国联军带着洋枪洋炮,一路烧杀,攻进了北京。于是,继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又一次处在外敌的蹂躏之中,山河破碎,民众倒悬,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这些条约无异于铁索和铜锁。但是,泱泱中华岂能屈服于敌寇,五千年文明怎能毁于一旦?面对强虏,中华儿女呐喊奋起、英勇抗争,一批一批志士倒下,一片一片土地染红,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悲壮篇章。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血牺牲之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驱逐侵略势力,重整万里山河,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实现了中国的空前统一与团结,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的新纪元。中华犹如烈火中的凤凰,积聚了新的生命能量。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更深地镌刻在各族人民心中。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的灿烂孕含着各民族共同的情感与追求,铸造了共同的民族精神。“中华”一词源出很早,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若使游步中华”;魏晋时期,在天文星野中标有“中华”的名称。“中华”一词由“中国”和“华夏”演化而来。中国在历史上长期用“民”、“族”、“人”等来表示“民族”的意义。19世纪末,“民族”一词引进中国(人们通常认为梁启超在《东籍月笪》一书中首先使用“民族”一词),随后由“中华”和“民族”组成了具有特定意义的“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成为一体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所以“中华民族”一词的出现,乃是以一个专用词汇表述了既定的历史事实,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这一词语出现并非偶然,逢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遭受外国侵略、面临亡国亡种的厄运之秋,各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联,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比如,1913年初为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内蒙古西部22部34旗王公曾共同通电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持民国”(《西盟会议始末记》);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一首诗里写道:“何处是我家?我家在中华!……何处是中华,何处是我家;生在中华,死为中华!”(老舍《大地龙蛇》)。《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更成为各族人民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悲壮呼号,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中华民族在这个世纪走过的道路曲折而又艰难,除了对抗外敌的入侵,还同形形色色制造民族分裂的败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感召力、凝聚力日益增强。

各民族获得了平等地位,结成了新型的民族关系。〖HT〗在中华民族的漫漫行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的历史和文化,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各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共同合作,团结互助,在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灿烂篇章。但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主流也有支流,各民族有团结合作的一面,也有摩擦冲突的一面,民族间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行为方式造成了差异、矛盾和冲突。更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奉行的是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这妨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也给民族关系造成了损害。新中国成立以后,山河一新,旧的民族关系随着民族压迫、民族剥削制度的垮塌而被埋葬。伴随着公有制的建立,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确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也庄严地载入宪法。各民族步入了共同建设国家、共同发展进步的崭新天地。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是各民族并肩携手、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新历史的伟大开端。

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华民族以自己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今天我们漫步在中华民族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找到记录那些历史辉煌的遗迹。但是,中华民族也曾有过忧伤和黑暗。盛唐以后,中华民族前进的步履变得蹒跚,封建制度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桎梏。明代以后,更是由于闭关锁国、工业和科技落伍而使国家趋于衰微。落后不仅意味着忍受贫困,也意味着要遭受欺凌。外敌纷至沓来,苦难接踵而至,贫穷和被奴役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魇。

但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曾为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民族是不应当衰落的。于是,民族的精英在寻求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和再造辉煌的道路,曾有过众多的理论和方案。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喊依然在耳,西方道路、苏联模式曾经试行,在历经磨难和艰辛探索之后,已经有了历史的结论,中华民族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华民族阔步向前,从整体上已经步入小康──这是无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在新的世纪,中华民族将在小康的台阶上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挺进。

如果说20世纪中华民族发展的轨道是醒起来、站起来并开始富起来,21世纪的方向则是富起来进而强起来。这将意味着21世纪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纪,同时也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世纪。

在新的世纪,中华民族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民族前所未有的富强。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强大之本、尊严之基。按照我们党和国家规划的战略蓝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1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项实力空前增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发达程度达到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中华民族将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正确方向的始终坚持和崇高目标的如期实现,是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各民族应为此矢志同心,不舍昼夜,不达目的,决不罢休。21世纪中叶仍属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也就表明我们仍然要面对强国、面对压力。为此中华民族还必须作坚韧的奋斗,在下半叶需继续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之路,跻身于先进民族的行列。

在新的世纪里,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团圆。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挺身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后所蒙受的奇耻大辱,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但是,台湾海峡成为鸿沟,台湾象一片孤零零的叶子在太平洋上颠簸,祖国尚未完全统一,民族尚未真正团圆。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意愿,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伟大而神圣的使命。由于种种原因,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的状态,又持续了50年之久。这完全违背两岸人民的意志,完全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人同此心,天同此理,山河分割、骨肉离散的悲剧不应再延续下去,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台湾问题系及中华的民族感情、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和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息息相关。中华民族有智慧和力量成功解决这个历史难题。新的世纪是中华重新崛起的世纪,也将是中华归于统一的世纪。

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而担负的光荣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外部条件。世界正处在激烈的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但是世界并不安宁,战争的阴云仍在飘荡。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仍然存在,对中华民族的安全和统一构成威胁的因素没有消除。以美国和原苏联为首的两极对峙的格局结束以后,世界人民普遍期待着的稳定而和平的时期没有如期到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在重新构建。美国的21世纪战略已有轮廓,这个战略的核心是构建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美国以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主宰国际事务。美国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21世纪的世界和平构成极大的威胁。

战争是制造死亡和苦难的机器,是任何稍有正义之心的人都不愿见到的。但战争一直象恶梦一样伴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几乎很少有间歇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对世界的战争与和平问题给予充分的关心,对可能的战争威胁保持高度的警惕。历史上,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数的惨祸。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落后、贫困、蒙耻、受辱,皆由帝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所致。历史的悲剧不应重演,但以力才能止战。中华民族必须以巨大的努力和世界人民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其中包括警惕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挑起事端、制造内乱,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谋求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新的世纪,我们需要不断增强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一个民族发展需要内部关系的和谐,民族关系永远处在运动之中,如果把它喻作长城,则会遭风雨侵蚀,因而需要不断添砖加瓦。民族关系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我们党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实现共同繁荣是新世纪中华民族的壮美追求。现代化的实现、国力的强盛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密切相关,但又不能简单等同。我们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进步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并且必须抓紧去做。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注意处理好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和各民族的现代化的关系,处理好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和各民族都得到发展的关系,使国家的现代化和各民族的现代化连为一体,互动共进,以实现国家强盛、中华富强、各民族共同繁荣。西部大开发是共同繁荣的根本性举措,初定为50年之期,恰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可以预期,那也应当是各民族初步实现共同繁荣之日。

在新的世纪,必须致力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5000年的中华文明放射出新的光彩。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永恒的使命。文化对一个民族是至关重要的,她既是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又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处于弱势的民族必然处于弱势。民族的振兴,是生产力的发展,更是文化的昌盛。新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有纪年的又一个一千年的开端,在这第三个千年,将是东方和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的时期。这种相互激荡会有助于文化的互相吸收,促进文化的发展,但也会有孰强孰弱、此长彼消。因此在汹涌的西方文化潮流面前,我们决不能茫然失措,更不能妥协退让,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要有文化自信力,必须坚决摒弃对中华文化的妄自菲薄,坚信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采取有力的行动,面对新的时代特点,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汲取他人之长,以滋养和壮大自己。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不断获得新的活力,不断弘扬光大,去照耀新世纪的天空。

一代伟人孙中山所缔造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的国歌写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在这诞生于20世纪之初的歌词里,有对中华悠久历史的颂扬,更有对中华振兴的憧憬。无数中华儿女的美好夙愿应当也一定会在新的世纪成为灿烂的现实。(责编:李小林)

猜你喜欢

世纪中华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做人美德
My School Life
季札挂剑
世纪中国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