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以冲突:一块土地上的两个民族

2001-05-20高占福

中国民族 2001年1期
关键词: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犹太人

高占福

20世纪的最后一个冬天,世界并不太平,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巴勒斯坦,这块位于西亚的土地,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再次发生的流血冲突,昭示着即将进入新世纪的人类,远离战争与流血,缔造和平与幸福的路仍然很漫长,很艰难。

历史的积淀:两个民族共有的土地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公元前12世纪初,非利士人控制迦南沿海地带,“巴勒斯坦”由此得名,意即“非利士人的土地”。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中第一次用“巴勒斯坦”这个名字作为迦南地区的总称,以后罗马人正式采用此名。现在的巴勒斯坦,是以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疆界为界,它北接黎巴嫩和叙利亚,南濒亚喀巴湾,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壤,东隔约旦河与约旦相望,西临地中海,面积仅26319平方公里。

勒斯坦最古老的居民是一种类似欧洲尼安德特人的人种,远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繁衍生息。公元前2500年左右,闪族的亚摩利人和迦南人迁至这一地区。约1000年后,闪族的亚兰人、欧姆尼人、穆阿比人和以东人又先后来到这里,并在约旦以东建立了一些小王国。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系闪族的一支,公元前2000年前后,从两河流域的乌尔出发经哈兰移居巴勒斯坦。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并大肆迫害犹太教徒,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地向世界各地流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巴勒斯坦地区仅有极少数犹太人,他们居住在加利利一带,而非犹太居民仍留在当地。公元637年,阿拉伯穆斯林占据巴勒斯坦。不久,巴勒斯坦成了阿拉伯帝国叙利亚的四大军区之一,即非勒斯丁区。此后,巴勒斯坦除少数坚持自己宗教信仰的犹太人外,大多渐渐地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了,与阿拉伯人融为一体。在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的过程中,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逐渐形成。他们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恪守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成为阿拉伯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后至20世纪40年代,巴勒斯坦的居民中,巴勒斯坦人一直占据多数。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大多数巴勒斯坦人流落他乡,仅有1/3继续留在当地,而犹太人大批地从国外移居巴勒斯坦,从而彻底改变了巴勒斯坦的人口结构,使犹太人占据多数,一直到今天。

巴勒斯坦也是犹太民族的摇篮。曾是伊拉克两河流域闪族游牧部落的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为逃避宗教迫害,由亚伯拉罕于3800年前率部来到现在的耶路撒冷的所在地,在此诞生耶和华一神教。为躲避旱灾,犹太人曾一度迁徙到埃及。公元前13世纪,为以色列民族和宗教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摩西,在带领犹太人迁出埃及的过程中创立了犹太教。之后,扫罗(公元前1028—前1013在位)作为以色列统一王国的第一位王建立了国家的雏形。以色列民族实现统一,主要是在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大卫和所罗门时代。在大卫(公元前1013—前973年在位)时代,统一了以色列,选择了雄据战略要地、影响以色列全局的耶路撒冷为新都城,并通过连年征战,为以色列民族的形成创造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所罗门时代(公元前973—前931年在位)的以色列人,在民族统一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政治上,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组织,将全国划分成12个新的行省,并任命了总督。宗教上,用7年时间,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公元前975年竣工)。从此,圣殿成为犹太教的象征,耶路撒冷成为王国的政治中心和以色列民族的宗教圣地。从扫罗王受膏登基到所罗门王朝时期,统一王国先后经历3个王,共计97年。这一时期是以色列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更是他们对巴勒斯坦历史产生影响的重大时期。但在所罗门王死后,国家就分裂了。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此后,犹太人不断举行起义,遭到残酷镇压,被杀或被卖为奴的达100万人。犹太人一批批地离开故土,流落世界各地。至12世纪中叶,整个巴勒斯坦只有1400多名犹太人。由此可知,以犹太教为其灵魂的犹太民族,是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块历史圣地哺育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民族,而这个民族又对这块土地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犹太民族向人类贡献了《圣经》,全世界125个国家与地区中,约有近2000万犹太教的信奉者;奠定了商业时代的金融法则;以占世界不到0.3%的人口,获得了30%的诺贝尔奖。无论在科学、思想还是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无不闪烁着犹太民族的智慧之光,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卡夫卡、海涅、门德尔松、毕加索以及新闻通讯的鼻祖路透,还有许多国家的著名政治家都是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如为我国人所熟知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在经济上,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22个阿拉伯国家总和的40%,以色列现有高科技公司2500多家,数量仅次于美国。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其作品中描绘以色列:“这里是世界上最凄凉的地方,寸草不生,没有希望。”然而,以色列建国后的50多年里,在不断卷入战争,人口增长近10倍的情况下,非但没有垮掉,反而一跃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被世人誉为迷一样的国家。

耶路撒冷:融三大宗教为一体的城市

位于地中海和地中海之间犹地亚山区之巅的耶路撒冷,是人类三大宗教的共同摇篮和圣城,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和平之城,在阿拉伯语中称古茨,意为圣地。耶路撒冷对犹太教来说,无疑是生命之源,3200年前,摩西在赴耶路撒冷途中去世前,就创立了犹太教。耶路撒冷也是基督教的圣地。在《圣经》传说中,耶路撒冷是耶稣生活、传教、遇难的圣地,《圣经》中的人名、事件和地点,在耶路撒冷几乎都有相应的遗迹,如君士坦丁大帝时修建的圣墓及圣母玛利亚之墓,著名的古罗马方形教堂等。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教继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大圣地,是穆斯林早期的礼拜方向,直至公元623年后,才改向麦加朝拜。伊斯兰教认为,至圣穆罕默德在始传伊斯兰教的第9年的一个晚上,在天使哲卜利勒的陪同下骑天马从麦加到耶路撒冷,踏着一块岩石,攀上七重天,聆听天启后赶回麦加。耶路撒冷萨赫勒金顶清真寺巨岩上有他升天时留下的马蹄印。所以当你漫步在耶路撒冷,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灵魂的深深震撼。三大宗教文明如此神奇地镶嵌在耶路撒冷这个美丽城市的土地上,莫非是用厚重的声音在诉说,人类文明是人类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

现在的耶路撒冷有170多平方公里,比半个世纪前扩大了3倍,人口近70万。而最能体现耶路撒冷原貌的当属锡安山上方圆仅1平方公里的老城,在地理位置上它属于东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的。耶路撒冷老城在人文景观上泾渭分明,老城按宗教和民族分为穆斯林区、基督教区和亚美尼亚区。每个区的建筑风格、店铺、语言、衣着、食品、习俗各异,尽管没有区界,人们也不会找错,这是居民长期和平共处的见证。耶路撒冷居民基本能宽容地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各种生活方式在这里以自己的传统在延续。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数千年的历史、宗教、政治矛盾交织,加上外来干预,中东已成为冲突最多的地区。耶路撒冷更是阿以争端的核心,因为它是世界大部分人信仰中魂牵梦萦的神圣古城,是感叹个人生命的短暂渺小和人类生命绵延的伟大创造力的思索之地。

阿以冲突:走向和平的路漫长而又艰辛

19世纪中叶,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出现了犹太复国主义政治思潮。1897年,奥地利犹太人西奥多•赫茨尔在《论犹太国》一书中提出了建立犹太国的设想。1897年8月29日,第一届世界性的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产生了第一个世界性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美英等大国的支持。1917年11月,英国发表了《贝尔富宣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迁回巴勒斯坦定居。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就此越来越尖锐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做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两个国家的181号分治决议,但把巴勒斯坦56.5%的面积划归仅占当地人口33%的犹太人;而占当地人口58.7%的巴勒斯坦人仅拥有43%的面积。耶路撒冷由联合国托管。犹太人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分治决议,而阿拉伯人则愤怒地表示了强烈反对。尽管如此,分治决议仍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建国的法律基础和保证。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领导人本•古里安发布建国公告后10分钟,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布承认以色列。以色列的建立以及美国等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标志着巴勒斯坦人和整个阿拉伯民族同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由于阿拉伯世界普遍拒绝联合国不公平的分治决议,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而以色列复国后又在美国支持下不断向外扩张,这就使阿以矛盾日益激化,双方都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其结果是,在从联合国分治决议到1982年的35年间,在中东地区发生了5次大规模战争,小的冲突和流血事件从未间断。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从阿拉伯手中夺取了东耶路撒冷后,于80年代通过立法,确立整个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这就更加剧了阿以之间血与火的冲突。在阿以冲突的5次战争中,双方死亡近20万人,有大约20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离家园,170万人生活在以色列统治之下。战争不仅使以色列全部占领了巴勒斯坦的近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的6万平方公里和戈兰高地700多平方公里土地,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达到8.7万平方公里,是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犹太国”面积的6倍。5次中东战争的惨重损失使双方终于明白,武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和平共处才是两个民族在一块土地上生存的唯一选择,是双方人民的共同愿望。

1977年11月19—21日,阿拉伯世界实际上的“盟主”埃及,率先向犹太人伸出了民族和解之手。埃及总统萨达特以非凡的勇气,出人意料地访问了以色列。10个月之后,美、埃、以三方在戴维营举行正式会议后于1978年9月17日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署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领》,以色列归还了占领的埃及西奈半岛,开创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先河。不到20年后,以色列又与约旦缔结了和平条约,与许多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半官方关系。阿以冲突从整体上显示出了和平的主旋律。但和平的实现有时是以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的,萨达特在访问以色列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在3年后遭暗杀,以色列总理拉宾在1995年11月4日也遭暗杀,凶手都是本民族的极端分子。尽管阿以和谈自20世纪70年代举行以来,20多年间路途并不平坦,耶路撒冷归属、难民、定居点、边界、水源等和谈最棘手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并成为和谈的死结,可和平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在以色列120名议员中,同意土地换和平的最初仅为14人,现为118人。和平已经找到立足点。耶路撒冷是政治、宗教、民族的复杂综合体,从长远看,一城两都、一城两治和睦相处才是双方应选择而又能接受的出路。

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在期待,阿以冲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中东和平之路还有多远?这是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话题。前美国总统布什在1991年10月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中东和会前曾说:“在世界上的这个多事之地取得和平成果或达成和平协议之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太多的战争与流血冲突,阿以之间战火至今未息,双方走和平的路艰难而又曲折。人们共同的愿望是:犹太民族有着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不幸,依靠对自己文化的热爱和宗教的信仰,才使他们在逆境中生存下来,因此更应理解领土仍遭其占领的邻国,特别是与它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渴望和平的期盼。他们毕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1300多年,也是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两个民族只有在民族平等、和平相处时,安宁和幸福才会降临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责编:王红文)

猜你喜欢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犹太人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自尊
天下
巴勒斯坦 女孩
巴勒斯坦冲突再起
巴勒斯坦发生校车事故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