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草原拥抱网络文明
2001-05-20储叶来
储叶来
新世纪的曙光,在祖国北疆的大草原上闪耀;伴之而来的,一种属于新世纪的文明——信息文明,也被草原独有的广阔胸怀拥抱着。
从空间位移到数字位移
回顾蒙古民族发展的历史,人们对这个 “马背民族”感慨万千。
人们很容易发现,无论是马还是汽车、飞机,都给草原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它们都以空间位移为特征。但是在今天,以数字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悄然走进了草原。数字网络的位移扩大正使由以汽车、飞机为代表的空间位移的比重减少。
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有一位名叫闵建军的农民,需要脱毒马铃薯“克星一号”,便在网上发了一条求购信息。锡林郭勒盟种子公司从网上看到了他的信息,几天后即从乌兰察布盟调入25万公斤“克星一号”送到他家。闵建军感慨地说:“我坐在家里,在电脑上敲了几行字,就有人把货送上门来了。”
令人心驰神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陈巴尔虎旗有一位叫白易拉的牧民,两年前办起羊肉卷加工厂,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灵,鲜美的巴尔虎羊肉一直找不到好销路。就在白易拉一筹莫展之际,亲友鼓励他购置了一台电脑,并将产品信息上了因特网,结果不到一个月就与哈尔滨市一火锅连锁店达成长期供货的大宗合同。
农村牧区的农牧民尝到了数字网络的甜头,同样,城里的企业也是如此。据内蒙古自治区信息中心的统计,如今,内蒙古已有几十家企业的200种名优产品上网营销,年销售额超亿元。鄂尔多斯集团、鹿王羊绒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企业网页,通过互联网为产品在国际市场寻找买主。鹿王羊绒集团的孙女士介绍说:“过去一笔与欧洲的生意,需要几位业务人员乘飞机往返洽谈,既费时又费钱,现在只需通过互联网上加密的‘网上洽谈室就可把生意搞定!”
“数字位移”取代“空间位移”,草原变得不再遥远,外边的精彩世界离草原又是如此之近!据自治区数据多媒体通讯局副局长钱占国介绍,现在,内蒙古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已覆盖全区,任何有电话的地方都可以上网,目前已有网络用户5万多,个人用户访问速率可达56Kps,采用专线手段接入的多媒体网用户,上网速率可达64K——2M。他说,内蒙古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以310M的高宽带接入互联网更将会把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模型展现在草原人民面前。
网上“量身定做”打破“流水生产”
网络打破了传统工业那种一条流水生产线上重复着的某些固定劳动。
以生产名牌西装著称于世的内蒙古仕奇集团,于1996年和1999年先后在因特网上创办了国际和国内两个“网上裁缝店”,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国内外顾客在网站上输入必要的身材数据和型号,根据图样确定款式及面料,然后到制定的网上银行预付款,就可以享受到仕奇服装裁剪师量身定做的优质服装。“量身定做”打破了“流水生产”!网络改造了传统!仕奇集团的“网上裁缝店”办得非常红火,特别受日本客人的欢迎。据介绍,国际业务10天、国内业务15天内顾客就能收到成衣。目前该企业国际业务的定货平均每天已达70套,集团在全国260多家专卖店中均开展了这项业务。
网络悄悄地改变着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同样,网络也在静静地改变着政府传统的的决策信息来源、形象宣传方式。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区唯一一个实现联入互联网的地方政府。锡盟盟委书记布和朝鲁说:“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地方政府应该首当其冲,必须加快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
基于这一卓有远见的认识,锡林郭勒盟把建立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信息网络服务网络列为2000年重点专项推进工作之一。截止目前,全盟144个苏木(乡镇)政府均已建立了信息网络管理服务站,其中已有136个苏木(乡镇)成功地联入169公众多媒体互联网,891个嘎查各配备了3-5名信息员,建立起拥有2408人的全盟四级信息网络队伍。一个高起点、多功能的信息网络,在锡盟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形成。
建立四级信息网络,为农村牧区提供了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锡盟行署信息服务中心在“锡林郭勒行政公署主页”上增设了包括农畜产品、基础建设、科技服务、草原旅游、疫病防治、饲草饲料供需等内容的“农村牧区信息港”栏目,发布农村牧区的各类供求信息,苏木(乡镇)政府也以电子邮件方式向旗(县、市)政府和行署信息服务中心及其他国内网站传递、发布和收看信息。
本着“宣传内蒙古,服务全社会”的宗旨,近年来,自治区已有80%的政府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站点。内蒙古对外经济贸易网页,每周发布名优产品信息,自1998年开通以来,全球访问人次超过600万。近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跟上全国政府信息化的步伐,要求加快全区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并明确规定了建设目标。
迈进新世纪走向新文明
今天,信息技术在草原上超速度发展,同草原文明一样,信息文明必将使草原人民生存方式又一次发生质的变化。郝乐梅,一位草原上的普通农家妇女。前一段时间,她那六个月大的儿子得了肠胃炎,高烧40度,这下可急坏了全家。焦急中她把孩子送到旗医院,输了五天液,孩子高烧已退,但腹泻很厉害,为此她到全旗各大药店寻买腹泻药,前后花了一千多元,依然不见效。一次,她丈夫上网时,她顺便用中文雅虎搜索了关键字“婴儿腹泻”,几秒钟后屏幕上出现了十几个相关网站,最后进入了“摇篮网”,在网上关于婴儿腹泻的内容全部列出来了。她在上面仔细翻看专家的点评,心里愁云顿开,原来治疗儿子的病是如此简单又省钱。她按专家的意见进行治疗后,小儿子的病好了。她兴奋地说:“如今在我们偏僻的小镇,坐在家里也能利用互联网投医问药,使我头一次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记者还从内蒙古外国专家局获悉,该局从去年开始通过互联网引进外国专家,仅一年,就在网上引进了67位法国、德国、以色列等地的技术、管理专家,专家们参与的72个项目,60%以上产生了显著效益。今年,他们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随时向国外发布招聘信息,期望在环保、水利、畜种改良、荒漠化治理和城市建设规划等领域得到外国专家的指导。
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改变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电子商务、网上医疗、甚至网上聊天等等已然炒得越来越热,但它只是掀开了莽莽草原上的一个角,其发展之路依然漫长。
新的世纪、新的技术、新的文明,给内蒙古大草原带来了新的机遇。勤劳智慧的草原人民一定会努力抓住这个机遇。(责编:王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