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的“标尺”

2001-04-29钱梦龙

人民教育 2001年1期
关键词:毕业证书标尺成绩单

一个人在求学时期若能遇到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福。

我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辈子的幸福”的人,因为我遇到了武钟英老师。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他是一位中年教师,经常穿一身青灰色的中式长衫,显得温文儒雅。他的神情不是太严肃,可也不是满脸堆着职业性的微笑”,而是那种既不失教师的尊严、又使学生愿意亲近的恰如其分的温和。他教我们国语课兼班主任,我已经想不起他上课时许多生动的细节,只记得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他似乎从未厉声地斥责过学生,因为同学们都把执行他的指令当作一种荣耀,有时他的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都是无声的命令。当时我还不懂什么叫偶像崇拜,武老师事实上已成了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偶像。

我从小贪玩,脑子似乎又有些笨,学习当然很糟,在武老师教我之前,已创下了先后留级三次的“光荣记录”。凡教过我的老师,几乎一致认为我是个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劣等生”。

小学五年级是我的学习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一年,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一年我+分幸运地转到了武老师的班上。

武老师肯定早就听到过我这个在学校里很有点知名度”的学生的名字,因此,教我不久,就把我叫到了他兼做卧房的办公室里。我当时对武老师还不大了解,以为自己又做了什么错事,心里不免有点惴惴焉”。

“钱梦龙,大家都说你笨,我可不大相信。”

听武老师说话的语气并没有责备的意思,我紧张的情绪才渐渐松弛了下来。

他边说边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王云五小字典》。

“现在我教你一种‘四角号码查字法,这也许有些难,但如果你能学会,就可以证明你不笨。你想试一试吗?”

我怯怯地点了点头,对自己究竟能否学会这种有些难”的查字法信心不足。当然,我也很想争口气,证明自己不是“聪明面孔笨肚肠”。

第一步先学“四角号码”口诀,共四句,武老师耐心地一句一句给我解释,又教我怎样确定一个字的四个角和它的附角。看我大体弄懂了,他就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让我试查。从未翻过字典的我,居然很快就把它们从字典里找到了,连我自己都大感意外。

武老师显然很高興,笑眯眯地拍着我的肩膀,还捏着它摇了两下,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确实感受到了他无声的赞许:瞧,你一点也不笨!

接着,他交给我一项任务:自备一本《王云五小字典》。以后,他每教新课之前,先由我把生字的音义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小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那时,我可是个被大家瞧不起的留级大王”,而武老师却如此“委以重任”,真使我在受宠若惊之余感到无比的幸福。作为对老师的报答,我每一次都竭尽全力地把这项光荣任务完成得无可挑剔。

就这样,我学会了并且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字典,还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渐渐地,我不再害怕学习了,尤其天天盼望着上武老师的国语课。而且,我对作文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作文只要有几个“优美”的句子,武老师总要在评讲时兴奋地读出来,有时还让我自己读。到六年级时,他还把我的一篇作文推荐给《嘉定报》,并居然登了出来!看到钱梦龙”三个字清清楚楚地印在报纸上,那种感觉,真比在全校大会上登台领奖还风光百倍。

还有一件事,对我当时幼小心灵的影响是那样深远,以至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每每回忆起来,仍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

那是到学校领取毕业证书和成绩单的一天,也是我小学生活的最后一天。我一早就到校了,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就像等待一个重要的谜底揭晓一样。

这一天武老师例外地脸上挂满了笑容,当他把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发到我桌上的时候,还特意摸了摸我的头,说:“成绩不错啊!你要好好看一看我给你写的评语。”

我一面摩挲着那张简朴的毕业证书,一面急切地打开成绩单。评语栏中的第一行字赫然跳进眼帘:“钱梦龙同学天资聪颖……”这个“颖”字我不认识,但和聪”字连用,我约略猜到了它的意思。一回到家,急忙查《王云五小字典》,证实了我的猜想。果然!聪颖”者,聪明”也。武老师都说我聪明,成绩单上写得明明白白,这还用怀疑吗!多年来沉重地压在我心头上的那句聪明面孔笨肚肠”,到此时终于被一扫而净了,连一点阴影都没有留下。

当我跨进中学校门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爱读书、有自信的少年学子了。

但是,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的是,那时候太懵懂,根本不理解武老师两年来一步步的诱导,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进中学以后,竟从未回小学去看望过武老师。直到1949年,我参加了工作,才想起我少年时代这位改变了我的人生历程的引路人,回母校去找他,而他早已离开了学校。有人说他在本市某大学任教,至于究竟是哪所大学,谁也说不清楚,也有人说他去了北京。总之,我再也找不到我的武老师了。现在,我都已经退休几年了,武老师若还健在,该有九十多高龄了吧?可是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他呢!

其实,我又何必远寻?自从我走上讲台的那天起,五+多年来,武老师那温文儒雅的身影,无时无刻不映现在我的记liz的心幕上。他永远是我心中的一把标尺”,一把测量我的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尺”。在我半个世纪的教书生涯中,记不清有多少次面对屡教不改”的顽皮孩子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我都不敢有一丁点儿“放弃”的念头,就是因为心中矗立着这样一把高高的“标尺”。

猜你喜欢

毕业证书标尺成绩单
爱尔兰学校将体育纳入毕业证书考试
向第一名看齐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三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标尺”
校长鞠躬568次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以党章为标尺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
装把尺子 灵活度量屏幕
成绩单的妙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描述数据稳定性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