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心灵 人人有责

2001-04-29徐岫茹

祝您健康 2001年6期
关键词:秽语精神疾病精神科

徐岫茹

您家的老人、孩子心理健康吗?您本人有过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帮助的经历吗?您能够鉴别各种精神疾病吗?您的邻居、亲友中有精神病患者吗?您会不会感到这些问题令人反感?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心理健康、精神卫生的问题关系着每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将2001年确定为“精神卫生年”。各类精神和心理行为问题等精神障碍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疾病。世界上有17%

22%的儿童、青少年受到发育、情感、行为和学业问题的困扰。成人中每时每刻也约有1/3的人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处在成长发育高峰的中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种种压力,而成为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应该像对待感冒、发烧等躯体疾病一样,不应做任何道德评价。当孩子患某些躯体疾病时,家长都很理解,也会关怀备至;但当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或是患有某些精神疾病,家长往往是侧目而视,用怪异蔑视的目光看待孩子,而且认为孩子不争气,给自己丢脸,表现出淡漠、忽视、疏远和排斥的态度。

近年来,我接待过多例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如最近一例咨询个案,男孩小吴7岁多时发病,当时有一些小动作,如用衣袖蹭脸,家长告诉他这动作难看,不要这样做,但孩子无法控制自己,后又出现不由自主的晃头、皱眉挤眼、伸胳膊及全身抽动,有时还说些骂人的话,嘴里不停地嘟囔等症状。家长虽知孩子有病,却认为这病见不得人,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并一再批评孩子不求进取、毛病太多,结果症状越来越严重。到12岁时才不得不去医院,被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小昊在患病前学习成绩中上等,患病后虽能坚持上学,但学习成绩下降,父母就认为是他懒惰、不用功造成的。

这类患者男孩居多,是因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上有问题,还与母亲怀孕期某些因素有关,如服了某些不该用的药,或与孩子幼时患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可以说孩子是无辜的。目前治疗还是难题,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但病程较长,一般到14、15岁神经系统发育健全,症状可逐步得到缓解与消除。

我想起某次出差,在火车上遇到由母亲陪同到北京治病的10岁男孩小丛,他患的也是“抽动秽语综合征”。小丛的父亲是医生,正在国外工作;孩子患病后,母亲每个月带儿子赴京治病。这位母亲说,她的工资都用来给儿子治病了,但她仍感到儿子聪明可爱,她有信心使儿子恢复健康。这位母亲的坦然自信对儿子是极大的鼓舞,小丛一路上与周围旅客谈笑风生,还与人们一起打扑克。现在我从电话中得知,小丛已经基本痊愈,并且学习成绩较好。

在新世纪的人才竞争与挑战面前,关注人们的精神健康的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果发现您自己或周围的人精神上有问题,应该打消各种顾虑,及时向心理咨询门诊和精神科医生求助,才是正确的做法。有些精神科医生告诉我,今后“精神病医院”将会改为“脑科医院”;精神疾病是一类发生在脑部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意志与行为活动的异常。

我在心理门诊工作中,多次听到来访者谈到,他的亲朋好友如何因精神打击走上自杀道路。曾几何时,由于人们缺乏心理卫生知识,社会上许多人存在着错误的看法,例如,将有轻生念头、悲观厌世的抑郁症患者,看作是对人民的背叛;将做事犹豫不决的恐惧症患者,说成是心胸狭隘;而把因精神障碍导致成绩下降的中小学生,说成是贪玩弃学的“坏孩子”等。

儿童青少年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大脑与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因此,他们在精神上比较敏感与脆弱,极易受到伤害;尤其是精神上已经有各种问题的孩子,非常需要同学伙伴的帮助、父母的支持,需要教师的理解、尊重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对待成人患者也是一样的。让我们牢记:消除偏见,勇于关爱!我们都应伸出一双热情的援手,关爱自己周围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尊重人的个体差异的宽松温暖的环境。人人都懂得一些精神卫生的知识,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更健康!

猜你喜欢

秽语精神疾病精神科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Case report on Tourette syndrome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aripiprazole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
针刺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2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例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强迫症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