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正班级待遇

2001-04-29

父母必读 2001年7期
关键词:红灯区副班长待遇

滏 阳

我是一名教师,爱人是一名连科级也不是的公务员。说起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经常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自豪,以“就是警车从咱家门口过心里也不紧张”而自得。

有一次,我们又谈起这类话题,我说:“别说是违法乱纪的事,就是损公肥私的事咱也没做过!”爱人说:“你是一个教书的,想违法乱纪没那条件。我才是真正的公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我撇撇嘴说:“这会儿你是没权,有了权可就难说啦!”在我们的舌战刚拉开序幕时,没想到儿子却一语惊人:“你们谁也没资格说大话,你们都搞过不正之风!”

一句话把我们惊呆了。仅有10岁的儿子正是童心未泯的时候,他什么时候看见了这么多,还把它们都记住了?为了看一看我们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也为了通过儿子的目光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廉洁”,我们不约而同地以鼓励的目光期待儿子说下去。

儿子说:“妈妈收过别人的礼;爸爸坐公家的车回过家!”

儿子说的这两点都是事实。我们一时难以辩驳。我想说,如果妈妈不那么做就会得罪那位亲戚,至于我们惟一坐过的一次公车,那只不过是顺路而已;再说坐一次公家的车比起贪污受贿来说,简直算不了什么……但是为了保护儿子心中的那份正义,那份纯洁,我没这么说。

我知道,儿子早晚要了解社会上的一切,要面对社会上的一切,我希望他能永远保持现在的判断力,并能身体力行。

我和爱人都当教师时,经常谈一些升职称之类的话题。那时儿子刚刚上学,有一次他一放学就兴奋地说:“妈妈,这次我考了95分,你看我当个小教一级学生够不够条件?”我和爱人愣了愣才知道他是从“中教一级”中套来的。后来爱人弃教从政,几年后升了个副科长,享受正科级待遇。那段时间,我们经常以此为话题谈来谈去。有一次儿子放学回家说:“妈妈,我当副班长了,还兼少先队队长,享受正班级待遇!”我和爱人相视而笑。

还有一次,爱人和我说起某领导到泰国考察时,也对红灯区进行了一番“考察”的传闻。儿子问:“妈妈,什么是红灯区?”我想了好半天也没想起合适的说法,只得说:“红灯是让人看见就停的,红灯区就是不让随便进去的地方,进去就违犯了纪律。”没过两天,儿子放学后对我说:“妈妈,我进红灯区了!”我和爱人吓了一跳。儿子接着说;“上课时我在下面叠飞机,被老师捉住,老师说我违犯了课堂纪律!”我松了口气,说:“傻小子,那不叫红灯区!”

对这些我们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过深的思考,直到有一次儿子要我们去送礼,才引起我们对家庭话题的重视。那是在一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儿子说:“妈妈,我们班要调整班干部,晚上你到班主任那里送点礼吧,让我从副班长升为正班长!”我大吃一惊,训斥道:“你小小年纪,从哪里学了这么多歪门邪道!”儿子说:“前天你还和爸爸商量要送点礼,让爸爸升成正科长呢!”我无言以对。

家庭对在外面工作了一天的成人来说,是一个放松的空间;对于在校学习了一天的孩子来说,是个验证自己判断的实验室——这件事同学是怎么看的,老师是怎么评价的,回来后爸爸妈妈又是怎么说的……他的小脑瓜里在不断地比较着、冲突着、肯定着、否定着,渐渐地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家庭中经常谈论的话题时时刻刻都在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有其父必有其子”、“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父母,在家里当着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要格外注意,不要因自己的言行不检点而影响了孩子。

由此,对于看似鸡毛蒜皮的家庭话题我再也不敢信口开河了。我们对平时的话题有了选择,在单位有什么不痛快,对别人有什么不满意,对社会有什么看不惯,都要避开孩子说;在孩子面前,尽量讨论一些正面的、明亮的、快乐的事情,并用善意和幽默的态度来议论这些话题。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更多地接触社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丑恶的阴暗的东西。但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用什么态度和方式去处理这些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个人的事。对世界的认识与他一生是否幸福快乐有很大的关系。

责任编辑/晏然

猜你喜欢

红灯区副班长待遇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韩将清理百年红灯区
阿姆斯特丹颁布红灯区新法令
我的竞选旅程
我当上了副班长
“副班长”上汽加入新能源“补习班”阵营
印尼政府关掉最大红灯区
查作业的“权力”为何导致敲诈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