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培训在东北师大
2001-04-28张贵新
张贵新
[背景]东北师范大学近年来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他们曾对6省(市)中学教师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深入了解教师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大规模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为课程改革获得第一手资料;受教育部的委托,对全国11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进行评审、筛选,并在全国52个实验区开展继续教育的研究;在此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东北师范大学多项评估指标成绩优秀。为给今后的培训提供借鉴,本刊特刊发东北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一些具体做法。
教学方案
我校在基本遵循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教学方案的基础上,除了将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和课题研究的比例安排为4:3:3外,还充分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和培训目标。例如,中文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课程的设计注意提供广阔的中国文化视野和中国教育的背景,提供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尤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联系,课程设计体现全新知识的建构,注意提供文理学科间的渗透和互补类的综合性课程,加强语文学科的知识量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注意增强语文学科知识的信息密度,同时又把视点聚焦到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上。
在数学学科教学方案的研制上,充分发挥高师院校的学术专长,对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理论支持。注意以数学的高观点理论指导基础教育教学,使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融会贯通,互补互促。比如数学系设计的“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系列课程”,即《高观点下的分析学》、《高观点下的代数学》、《高观点下的几何学》等就是如此,以高等数学思想揭示初等数学问题,使学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经过两期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结合中小学教育实际精心研制的教学方案,是可行的,学员对此很满意。
培训模式和方法
为了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分散研修为主。集中学习则采取专题或系列讲座等授课方式,或组织专题研讨班、论文答辩,开展教育实地考察(境内外)等形式。根据学员的不同状况,我校各院系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各有收获。
在培训方式上,从激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员的主体学习意识出发,我们主要尝试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引导式培训,即教师主要发挥咨询、指导作用,引导学员利用图书资料和电子信息库去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例如,在中文班的电脑写作课教学时,教师鼓励学员进行经验的自我反思、升华和知识的自我更新与重构,学员感到收获很大。二是本体式培训,即挖掘学员自身资源,组织学员开展学科论坛、周末论坛、学员报告会、研讨座谈会等,让学员互学互教,互相获取营养,互相受到感悟,使全体学员都得到提高。三是互补式培训,主要是组织学员与我校的学生、教师和来校考察的教师进行交流座谈,互相补充提高。如化学班与本科生开展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政治班开展的“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讨论活动,等等。有的院系组织本科生给学员讲课,学员讲评;有的院系还组织学员给本科生讲课,然后进行评价。这些活动,使本科生和学员都有很大收获。四是分合式培训,即把一个班学员按学力水平先分后合进行培训。如政治班的计算机课,按程度先分初、高级两班培训,初级班强化業余辅导,在中期再合二为一。数学班在培训前期按初中和高中分别组织交流,初中班逐步补偿高中知识,最后,合二为一,组织“数学论坛”,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培训手段上,我们从实效性出发,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让教师和学员动手制作和演示课件。同时,各培训院系都尽早地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努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生命科学学院还创建了“基于网络自主性学习”的培训模式,即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生物学》为主,教师个别辅导,课堂进行广泛交流的新的教学形式。具体做法是:主讲教师首先将专题的题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学习指要、参考资料(包括期刊、书籍、网址、教材)发布到自己建立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培训网上,学员通过访问该网站,确定1~2个专题,在专题主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专题研究报告。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得到学员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学员们经过自学,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形成专题报告,并制成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室向全体学员报告,从而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学员不仅增加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如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同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处理等,都提高了学员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学员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获取想要得到的各种信息。
立题与跟踪指导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除3个月的集中培训外,还将进行约8~9个月的分散学习,即到所在工作岗位,开展教育科研,完成立项课题,同时结合课题自学理论并进行教育实践。根据我校的管理细则和指导教师职责,学员在集中培训期间,教师向全体学员公布精心设计的可选研究课题目录,供学员选择,尽早完成开题工作。导师根据学员个人情况拟定研修计划,明确指导方案和课题要求。
学员在高校时,我们向学员所在省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寄回我校印制的信函,通报该学员集中期间的学习内容和情况,提出学校的要求。分散学习期间,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主实践,教学相长,交流互动。
我们采取三种方式进行跟踪指导:一是明确规定学员在分散期间每季度向我校汇报一次课题进展情况,并征询导师意见。因此,从学员离开我校后,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的联系络绎不绝,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对于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指导教师都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其他问题,如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一中的一位学员来信索取有关体制改革的材料,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第四中学一位学员需要教学软件,班主任老师都及时满足要求,将有关材料寄给他们。二是设计跟踪指导调查表,内容包括课题进度、完成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对这个调查表学员很重视,例如物理系在离校时每人一份(共72人),现已收回68份,过5个月后,又向学员发了第二批表,然后收回。通过调查表了解学员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学员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指导。三是安排指导教师到学员所在地走访,到目前为止,9个承担培训任务的院系,都已派人下去跟踪指导,并且都是院系一把手亲自带队下去,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与学员见面,了解学员的论文进展情况、工作状况、对所在学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与学员所在校的领导、教育厅师范处领导沟通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大有益处。
总结与评估
在整个培训期间,我们坚持每周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每月一次调查问卷,每课组织学员评议,巡视员随堂听课,经常走访学员,使负责培训人员能够与学员沟通,随时掌握和把握学员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管理工作。通过总结、评估以及跟踪调查,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已经显现出良好的效果,学员在基础教育第一线起到骨干和辐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