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伦比亚黄金博物馆

2001-03-27

知识窗 2001年1期
关键词:殖民者印第安人哥伦比亚

老 李

哥伦比亚是流传中的“镀金人”之乡。传说奇布恰酋长每逢大典或祭祀时,便全身涂上金粉乘筏前往瓜达维亚湖沐浴,部落臣民即向湖中抛掷金银饰物,故而湖底铺满金泥和金器。当时哥伦比亚的富人们死后,为防尸体腐烂并祈求死者升天,都以金器塞在死者内脏或置于尸体旁陪葬。

西班牙殖民者16世纪进入哥伦比亚后,到处寻找“镀金人”和瓜达维亚湖,并且疯狂的盗墓,将搜掠来的黄金饰品毁熔成锭运回欧洲,使当地的印第安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同时,殖民者大量征用印第安人采矿。年产黄金数千公斤,1661年—1681年哥伦比亚所产黄金占世界黄金产量的40%以上。

1939年,哥伦比亚国家银行从掘宝者手中收购了一只“金瓶”。此瓶纯金制作,造型精美独特,瓶口顶着4个金球。这件事引起哥伦比亚政府的重视,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抢救“国宝”工作,多方收集未被殖民者掠走的残余金器。并于1968年建起黄金博物馆。现藏有各类金器3.3万件,总重量达1.5吨,是全球最大的黄金馆。

黄金博物馆坐落在首都波哥大市中心圣坦德尔公园内。该馆警卫森严,每批观众不能超过20人,分批进入。在悠扬的印第安乐声中,一个金光灿烂的黄金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琳琅满目的展品造型各异,精美绝伦,令人目瞪口呆。每件展品都附有考古学家准确、简要的文字说明。

展品分为三大类,一是印第安人装饰头、面、鼻、耳、手、胸、腹、脚部的金饰品;一是雕饰着人物等图像的殉葬品和宗教祭祀器皿;一是盒、碗、碟、刀具、香炉、鱼钩之类实用品。小件用纯黄金,大件用金铜合金,器面雕饰着各种图像。而那些金箔则薄如纸,金丝细如毛发,充分展示了印第安人从公元前2000年~16世纪之间,不同时期、不同部族熔铸、雕制黄金器件的高超技艺。在远古年代,印第安人就能用一种简陋的泥炉使火力达到1063°C以上的熔金点,并拥有高超的碾箔、压花、蜡铸、包金、焊接等技术,证明印第安人是一个创造了高度文明的民族。

印第安人求神拜天和喜庆节日时,喜欢在头、胸、腹等部佩带金器,这些金器都雕上人物头像或飞禽走兽图纹。宗教祭祀器皿上的雕饰更是千姿百态,祭天盛器上雕刻了鹿、鹰、蟾蜍等图案。蟾蜍使用频度最高,因它被视为智慧的化身,象征五谷丰登、子孙满堂。

近年来出土的金器格外引人注目。1969年,在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金筏、金席片、金瓶等殉葬器,历经数千年仍然闪着幽幽的金光。1987年出土地的3个头盔、2个羽冠、4只金瓶和4个植物形状的容器盖,盔冠上图案精美,瓶体形如一裸体女人,表现了古代土著人独特的审美观。

此外,黄金馆还收藏了12000多件陶瓷器和大量的木制品、纺织品、贝壳制品,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十几种土著古文化的灿烂成就。

猜你喜欢

殖民者印第安人哥伦比亚
漫画
可可曾当货币使用
从《黑暗之心》看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主义
乌干达传统土地产权体系研究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印第安人布克
READINGS
裸体 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