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昨夜今晨发生了什么?

2001-02-13

新闻记者 2001年3期
关键词:时效性版面编辑部

忻 闻

《新闻晚报》自去年6月1日起推出“昨夜今晨”新闻版,尝试以时间段来选择新闻题材,每天一整版,已连续刊出了一百多期,逐渐成为《新闻晚报》的特色新闻版,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推出“昨夜今晨”,是希望使出晚报新闻的“撒手锏”———时效性。

点子是“逼”出来的

如今,报纸不仅面临着各大媒体群雄割据的态势,还要承受广播电视的竞争压力,同时又有来自“第四媒体”的挑战。分析这些媒体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纸质媒体的最大弱点,就是其出版受到时间的制约,因此在时效性上不及其他媒体。而时效性恰恰是读者最为关注的。

广播电视已进入正点滚动播发新闻及少量插播新闻阶段,不仅可以重播一小时前的新闻,同时又可以借助卫星等现代化通讯手段进行现场报道。而随着网络新闻的介入,在现场报道方面,网络更是充分体现出优势,可以即时播发新闻,而不受时间的限制。当然,报纸特别是日报也有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如报道全面、完整、深度和可靠等,但要和其他媒体抗衡,还必须在时效性上下功夫。

在“昨夜今晨”新闻版“出炉”之前,新闻报社内部作了数轮专题研讨———从内容到形式。比较全国各地的报纸,我们发现,《羊城晚报》和《北京青年报》都有类似的栏目和专版:《羊城晚报》有一个不定期栏目,主要刊登以本地社会新闻为主的突发新闻;《北京青年报》则有不定期的“昨夜新闻”版,内容涉及国内外重大的事件性新闻,有主打图片和文字,强调视觉冲击力,同时还有与老百姓及时沟通、注重时效的“热线传真”专版。这些专版的版口位置相对前移,可见他们对这类版面的重视程度。

在讨论中,我们曾经担心,如果做一个整版的“昨夜今晨”,它的“生命”可能难以维持长久,因为在同行中有过类似版面“夭折”的先例;而我们的报纸新组建,无论人手、经验还是设备都比较欠缺。因此,有一种意见认为,不妨以“昨夜今晨”为名开设一个栏目,做不下去就收场。但是,大多数同仁认为,这样一个好点子岂能轻易放弃,况且我们面临的是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于是,报社上下对这个新闻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尽管人手紧,仍然决定拨出采编强手,每天出一个整版的“昨夜今晨”。在该版面创办之初,采访部和编辑部每天下午5:00都要聚在一起讨论选题,充分发挥编辑和记者各自的优势,确定“昨夜今晨”版的稿子。久而之久,在我们的编辑部和采访部形成了一种默契配合的定式:编辑部的编辑每天会密切关注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大量信息,经过筛选,将可以进行二次采访整合的新闻线索提供给采访部;而采访部的记者也把在各自条线上发生的新闻及时地提供给编辑部,编辑部便立即派人搜集整理背景资料,以使记者采访来的新闻更加完善,并更具可读性和时效性。为了让这块版面好看、出挑,报社上上下下像呵护新生儿一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

第一时间捕捉第一现场发生的新闻

在编辑该版面时,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新闻的时间定位。最后达成共识,将发生在“昨夜今晨”的新闻收进我们的采编视野,而报道则以时效性为中心展开。

具体而言,“昨夜今晨”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

1.第一时间报道

报社派出“新闻直通车”,及时在街头巷尾捕捉突发新闻;加上鼓励记者具备争夺第一时间新闻、第一现场新闻的意识,使版面上独家新闻得到了保证。同时,借助兄弟报纸,特别是同一时段晚报的交换稿件,以提高新闻传递效率;另外,每天还专门安排记者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搜索最新新闻,尽量做到全方位监控新闻、采访新闻、跟踪新闻、证实新闻,从而充分保证拥有足够的新闻“备料”以供选择。

从读者角度来说,他们的信息获得渠道无处不在,既可以从广播、电视又可以从网络获得更多的即时新闻。而报纸因有一个出版过程,不可能像其他媒体那样有众多播发时段,因此,我们在编排版面时,除了报道新闻的发生、过程外,在截稿时,还注意补充报道新闻的最新事态,尽可能让“昨夜今晨”上的新闻以最新的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有时离封版时间只剩几分钟,也要等待甚至是一句话的最新信息。如去年9月15日,该版头条以《上海经受严峻考验》为题报道了昨夜今晨上海各行各业抗战“桑美”台风的新闻,告诉读者上海是如何度过这个狂风暴雨之夜的。应当说,这条新闻具备了新闻性、时效性和接近性。尽管版面“主食”已确保,但我们还是不甘心,仍留心着“餐后的甜点”,想进一步做活做足这条新闻。于是整整一个上午,采访部的几位记者全力以赴追踪这次台风的最新动向。果然,上午10:45,有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台风已开始离开上海。编辑立即将这几行字拼上了版面。此时,临截稿封版只剩几分钟!尽管是几行字,但读者关心啊。

2.第一时间整合、传递

第一时间报道固然重要,但第一时间的整合、传递同样不可或缺。通过提高各地新闻的传递速度,并进行适当的整合,使之在上海第一时间首发,也可以凸显出新闻的时效性。去年7月25日,台湾4民工受困急流中,而台湾当局和当地警方却视而不见,致使4位百姓命丧黄泉。尽管新闻发生地离我们很远,也不可能去现场采访,但编辑部极其关注。于是,通过靠近发生地的外地媒体、卫星电视等辅助手段,搜寻有关该事件更为翔实的内容;整个早晨派专人搜集相关信息,及时跟踪,短短几小时,整合出一组相当精彩的动态解释性新闻,传递时间几乎与该事件发展同步。

增强记者编辑的新闻“预备”意识,也是加强新闻时效性的一种手段。在人手少,信息获取量相对少的情况下,我们的记者编辑对新闻线索不分彼此,共同关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力争在第一时间整合、传递有价值的新闻。如果谁提前了解到可能发生的新闻,就会及时通知采编部门,于是,采访预案和编辑预案便可同步完成。去年5月下旬,一位编辑从某报看到一则几十字的新闻,说6月1日上海四平路将试行“可变车道”。采编部门立即准备了预案,6月1日,一组“可变车道”的新闻便得以及时刊出。去年7月7日,是上海地区高考首日。深知“昨夜今晨”版力求新闻鲜活、即时的读者也积极参与。当日上午,好几位读者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在街头拍摄到的精彩照片送到编辑部,其中一位读者拍摄到一组交巡警“飞车送考生”的照片。我们毫不犹豫地推出这组照片,使之成为当日最出挑的一条新闻,也使《新闻晚报》在当日的高考报道中出了新意。读者的关心和参与,使“昨夜今晨”捕捉到了更多的第一时间新闻。

把什么告诉我们的“上帝”?

我们知道要抓出色的时段新闻,那么,在“昨夜今晨”中,我们又该把什么告诉我们的读者呢?最理想的内容定位当然是这样的:搜索并编辑出昨天下午4:00至今天早上11:00发生的新闻精选,不管它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还是国际新闻、体育新闻,内容可以包罗万象。选稿时,我们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主要选择动态事件的新闻。

但是,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毕竟,一份日报是一个整体,它应以其整体性的日报功能取胜。一份报纸,头版是“面孔”,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最好的即时新闻如果具有了被头版选用的价值,那理所当然应该上头版;同时,如果选取了国际和体育方面的即时新闻,将直接“威胁”到国际新闻版、体育新闻版的“生存”时,“昨夜今晨”也只能割爱。在实际操作和一次次的内部研讨中,我们戏称这是一个家庭中,父亲与儿子、兄弟与姐妹之间的关系,必须加以统筹安排,否则就会造成家庭矛盾。

经过不断摸索,这种“家庭矛盾”得以妥善解决:所有版面的稿件首先服从头版调用,“昨夜今晨”自然也不例外,但“昨夜今晨”可以成为头版的延续和链接;同时,“昨夜今晨”版不涉及国际、体育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深受读者欢迎的国际版、体育版的完整性,也尊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样,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昨夜今晨”只能侧重于社会性新闻和事件性新闻。至于操作的关键,则在于对新闻内容进行判断,精选出其中具有重要性、时效性和可读性的新闻。

比如去年,轰动一时的“农夫山泉称纯净水无益健康”激“水战”发后,6月8日全国纯净水厂家聚集杭州“围剿农夫”。我们获悉后,记者当夜赶赴杭州,写出了当夜和次日一早“开战”的精彩场景。这条经济新闻,因其民生性和可读性,受到了读者的高度关注。新闻刊出后,不仅在水厂而且在市民中反应强烈。于是,“昨夜今晨”又连续几天追踪报道,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

又如去年7月25日刊出的《根宝今晨挥汗拍广告》一文,原本是经济条线记者无意中发现的。我们考虑到,徐根宝是足球界的风云人物,如今引退之后又成了力波啤酒的形象代言人,他拍广告将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呢?这条新闻,读者既关心,也有可读性。因此,7月25日,在徐根宝拍广告的当天上午,本报派出记者进行独家采访,连赶路、采访带写作,不过三四个小时,既富时效性,读来又过瘾,自然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好菜还要好“烹调”

在编辑“昨夜今晨”这个版面时,所有编辑人员最感头痛的是频频换稿,因为每个时段常会有新闻发生,而只要有新的内容,不到最后封版时间,是绝对不能停止更新的。刚开始的几天,常常是因为几篇文章的变动,几乎要重拼几个版面,每块版面的工作量翻了好几倍。版面质量提高了,但效率却不高,有时甚至还影响了整张报纸的出版发行时间。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版面形式重新作了改造,采取模块式的排版结构,即所有的文章版块一律定为方块形,文章不走弄堂不拐弯。这样的组版形式既营造了报纸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又便于及时更新版面,大大提高了组版的速度。

例如去年7月25日版面,由《海南游大跳水》、《根宝今晨挥汗拍广告》和《4民工受困洪流台军警见死不救》等构成。原先《根宝今晨挥汗拍广告》并未列入组版计划,到了上午10:15,编辑部才得到这篇文章,而当时版面几乎已拼完,主打文章是《4民工受困洪流台军警见死不救》。若在以往,是绝对不敢轻易动版面的。亏得文章都是方块形,挪文章就像在房间里搬个桌子椅子一般方便,于是轻松地把《4民工受困洪流台军警见死不救》从版面中央移到了右下角,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腾出中间的位置,正好可以让“根宝”舒舒服服地“拍广告”了。

为了让版面在视觉上有动感和提示,我们在每篇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标出第一报道时间的刊头标志(比如:今晨6:00消息),让读者可以在版面上很感性地看到昨夜今晨上海和全国各地每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新闻。今后,一旦我们的信息源畅通,我们还准备将重要性差不多的稿子以时间先后次序来排列,使我们的平面媒体如同广播电视一样滚动报道,进一步活跃版面。

在版面文章处理上,我们每期都尽量开设一块主打新闻区,用图片、标题、文字造成视觉强势。整版稿件一般控制在10条左右,记者采访稿基本占5成,自发来稿占2成,其他整合稿件约占3成。为突出整合稿件的时效性,并确保其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的办法是进行证实采访。

最好的“昨夜今晨”应该怎样?

现在回头看看“昨夜今晨”百多期的版面,我们发现法制类、突发事件的新闻占多数,初步统计结果表明,类似这样的稿件约占7成。

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追求最出色的新闻。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内容上,如何突出文化内涵,提升新闻品位?我们的新闻选择是否还可以考虑向文化、体育、国际等领域渗透?在形式上,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在时效性上,如何得到更多更好的第一时间的新闻?而目前我们采用的方式还有很多局限。

因此,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比如在本市建立一张强势的信息网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获得突发新闻,尽量多地捕捉到完全意义上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新闻。同时,还应拓展外地稿源,力争在第一时间获得外地新闻稿;在各个新闻版面上,许多新闻的选编会出现重复,包括国际、体育、文化等新闻版,所以我们主张在不影响头版的前提下,“昨夜今晨”版应尽量以时间序列来选择新闻,而其他版面的新闻则可以更多地以新闻的重要性为选稿标准。

在我们心中,最好的“昨夜今晨”版是这样的:以时间为经,凸显新闻的时效性;以空间为纬,搜索最接近的事件;以最便捷的阅读方式,为读者组版。记者是“全天候”的记者,而编辑则是“千里眼顺风耳”的编辑。

因为,读者的最大满足,就是传媒工作者的最大荣耀。

猜你喜欢

时效性版面编辑部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版面撷英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求果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读编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