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小明珠”
2000-06-14
江南“四小明珠”
先来看一组数字:
1996年,作为地级市的江苏省苏州市以国民生产总值(GDP)1002亿迈入千亿级城市。1999年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其GDP已经达到1358亿;
1997年,浙江省会杭州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36亿,凭借13.1%的增长率在这一年加入千亿级城市的行列。1999年GDP为1225亿;
1998年,江苏省无锡市以1052亿的国民生产总值撞开了千亿级城市行列的大门;
1999年,浙江省宁波市以1070亿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加入了“千亿富豪俱乐部”;
至此,甬杭沪宁这一条互相联通的高速公路上,已经出现了4个GDP过千亿的城市。这4个城市,像四颗璀璨的钻石,对称地托护着上海这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中一顶最美的华冠。
千亿级城市在中国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有必要作一个纵向的和横向的比较回顾。
从表1、2中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在1990年,全中国都还没有出现千亿级城市。我们还可以推断,此后几年,中国的千亿级城市也是寥如晨星的;其次,一直到1997年,中国城市中的前十强都尚未完全达到千亿级。
再考虑江南这4个城市的情况,我们会发现,事实上1997年GDP排在它们前面或与之并肩的,除了4个直辖市外,是作为华南经济中心的广州、全国第一位的经济特区深圳。而西北经济中心西安(500亿),东北经济中心沈阳(854亿)都只能屈居其后,且排名被挤出了前10名。众所周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上,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还天然地具有吸收周边城市发展带来的商贸成果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不说,江南这4个以经济亚中心地位(在江浙一带,经济中心当然是上海)而跻身全国十强的城市堪称是一个奇迹。
而当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1997年的数字(1997年全国大中城市人均GDP前十强,表3)时,还会发现更有趣的现象。
在这里,除了上海和广州的地位巍然不动外,其他几个区域中心的排名都被挤出了前10名,而新出现在排行榜上的是几个经济特区。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提及的这4个江南城市,其在排名表上的地位却如上海和广州一样稳固,排名甚至还略有前移。众所周知,经济特区由于政策的特殊性,在聚集资金和人才上是有特别的吸引力的,但是江南的四小明珠在经济实力上也与之不相上下。1998年和1999年这4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十分之好,相信排名还会靠前,总之,这4个城市在几项指标中都构成了坚实的第二梯队。
而当我们再看一看中国地图时,恐怕吃惊程度会更大。
这4个城市的排列是如此紧密,文化是如此相近,几乎可以用一个挨一个来形容。从最南面的宁波出发,沿甬杭沪宁高速公路驱车,到达最北端的无锡,最快大约只用6个小时。在中国南方,方言变化十分厉害,但这4个地方的口音却十分相似。在地理上,4个城市同属一个概念,那就是江南。
在甬杭沪宁高速公路上,你放眼远望,四周的景色是十分相似的,在一块块的农田中,到处都可以看见厂房,也随时会掠过一个个开发区。个把小时,你就可以看见一个十分繁华的城市。用城市带来形容这条高速公路边的地区,已经不过分了。而这个城市再用“华冠”二字来形容,应该说也恰如其分。
江南的富庶,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似乎已经是习已为常的事了。但是,如果我们稍为深入一点看问题,就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错,江南确实有其气候和位置优势,但是到了解放后,尤其是到了改革开放后,这一带有一个重大的劣势,那就是人口密集度高得惊人。杭州的人口是600万,是全国的1/200,而土地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600,人口密集度是全国的3倍;无锡人口是432万,是全国的1/280,土地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为全国的0.5‰,人口密集度为全国的6倍!其它两个城市也大体如此。而几百年来的开发,早已使江南的土地失去了肥沃的优势。
再看地缘,在30年代,上海作为东方第一都市,集中了经济、人才、运输和金融数大优势,其对江南的辐射作用是不可小觎的。但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先发优势首先体现在南方。广东省由于毗邻香港,在地缘上比江浙要领先一步。而上海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度处于困境之中,其辐射能力大大下降。公平地说,江南的地缘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只能是略占上风。
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很自然地浮现出来:江南为什么能跻身“千亿富豪俱乐部”呢?
带着这个问题,《南风窗》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