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内种植术治疗前牙根折的观察
2000-06-14王宝彦苟建重赵淑贤张兰
王宝彦 苟建重 赵淑贤 张 兰
作者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西安710004)
摘要目的:为了保存牙根的前牙。方法:将根管内种植术治疗用于 149颗根折的前牙。结果:以过对3、5、7年组分析,显效率分别75%、71.43%和77.27%。 好转率分别为23.21%、22.45%和18.18%。失败率分别为1.79%、6.12%、4.55%。讨论 :结果显示应用此方法有治疗快速、外形美观、合乎卫生、能够完整地保留根折牙齿使其继 续较好地发挥功能的优点。提示应当慎重选择牙根冠1/3折断的病例,重视牙周组织炎症的 治疗和牙折的急诊处理。
关健词前牙根折根管内种植
REALIZATIONS ABOUT APPLYING ENDOSSEOUS ENDODONTIC IMPLANTION
IN 149 FRONT TEETH WITH ROOT FRACTURE
Wang BaoyanGou JianzhongZhao ShuxianZhang Lan
Department of Oral Medicne Stomatological Collegfe Xian Medical Universit y
AbstractAim:In order to save anterior teeth with root fr acure.Method: An Endosseous endodontic implantation was used in 149 anterior t eeth with root fractureResults:It wa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curativeeffect was observed with follow-up in-groups of 3,5,to7years.The effective rateis 75%,71.43%and77.27%,the rate of mend is 23.21%,22.45%and 18.18%,the ineffect ive rate is 1.79%.6.12%and4.55%in3,5,7years.Discus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 his method is quick,handsome,clean,and that the anterior teeth with root fractur e could be saved 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 entirely.It is supposed to be carefulthat the root fracture is located in coronal third of the root when endosseousendodontic implant was applied,and patients periodontal tissue inflammation oug ht to be cured.It is necessary that emergent treatment of root fracture should b e put in Practice right an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Antreior teethRoot fractureEndosseous endo dontic implant
前牙根折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急症之一。由于根折发生的同时往往 伴有颌面部损伤,常常使根折牙的治疗被推迟、延误或遗漏,增加了保留根牙的难度,经常 因此而拔牙,影响了患者的容貌。自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根管内种植术治疗了根折前牙149 颗,经远期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3例共149颗前牙,男74例女27例,年龄17岁~76岁。其中15颗牙的根折线 位于牙根颈部与中1/3之间;11个牙的根折线与龈沟或牙周袋相通。
2方法
根管内种植器械按要求消毒备用〔1〕;开髓孔应靠近牙齿切缘,根据情 况将牙髓腔在术前预先消毒或在术中拔除牙髓、制备根管;使开髓孔-根尖孔-骨内钉道三者 成一直线;注意降温、保护患牙;根尖孔置放氢氧化钙糊剂、选择合适的固位钉,以磷酸 锌水门汀粘固粉粘固,植入种植钉时要防止牙折片冠向脱位;调整咬合、充填开髓孔;术后 局部冷敷,酌情使用抗生素,定期复查。牙周炎患者根据适应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或手术治 疗。
3结果
参照根管内种植术〔1〕疗效判定,93例149颗前牙经过治疗,全部复位固 定无脱位。部分病例获远期疗效观察见附表
4讨论
牙根折的治疗因牙根折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方法。临床上常采用的结扎丝或 粘结牙外固定虽然操作简单,但是需要将邻牙同时拴结一并固定之。此种方法限制了牙齿的 自由,而且易影响容貌、有产生继发龋、牙龈炎、牙周炎的危险〔2〕。
据以上观察表明,根管内种植术治疗前牙根折具有疗效确实快速、外形自然美观,能够完整 地保留根折的牙齿可继续较好地发挥其功能、不与邻牙发生联系的优点,对患者的心理也是 很大的安慰,而且在牙根合并有牙槽骨吸收的情况下,还可以显著地改善牙齿的冠根比而防 止牙松动,符合现代美容医学各方面的要求。
4.1适应证的选择从6个失败的病例来看,有4个牙的牙根折线是位于牙槽嵴根方2mm以 内。因此提示在选择适应证方面应当注意,牙根折线应当位于结合上皮根方,根折线越靠近 根方其固定效果越好。目的在于防止来源于牙周的感染和增强冠方牙折片抗扭转的固位力。
4.2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4.2.1急诊处理牙根折多是外伤引起,常同时伴有颌面部软组织挫伤、骨折以及其他 外伤。所以应当仔细了解病史、全面检查。在排除有颅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等部位损伤、或在 病情稳后,及时诊察患牙损伤情况,包括根折的部位、数目、牙移位的程度、牙周组织的损 伤状况、有无牙周病等。在颌面部创伤得到清创后,若病情允许,可以考虑立即行根管内种 植术,或者即刻将患牙复位并作暂时固定,为后期的处理创造条件以便择期再做根管内种植 术。
4.2.2复位与固定
牙根折常同时伴有根折断面冠方的牙槽骨损伤,断牙复位困难常是由于断面有纤维肉芽组织 或牙碎片嵌入、或对位不准确所致。因此,在复位前应当参照X-光片明确牙移位和损伤情况 ,并且了解患牙和邻牙在伤前的排列位置等情况。复位应当在麻醉下进行,适当的按压患牙 牙槽骨区的牙龈并缓缓地向根方按压断牙使断牙复位,同时消除咬合干扰。复位患牙时忌用 过大的力量向根方强行复位,若不能完全复位,视折线的位置可考虑去除断根或体外将牙齿 对位后做牙再植根管内种植固定。复位良好的断牙在X光片上其折线缝隙很小。正确复位后 ,可以先用结扎丝或树脂夹板临时固定以防止再发生移位,这样就为软硬组织的愈合提供了 稳定、安全的条件。内种植钉应选用直径为1.2mm~1.5mm为好。钉体进入牙槽骨的长度应 大于6mm或大于切缘至根折断面的长度约5mm以上。应当注意口腔卫生,防止产生继发龋、牙 龈炎、牙周炎〔2〕。正常情况下,成功的种植术后无显著肿胀和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常常是感染的征兆〔3〕。而感染也是牙槽骨、牙根吸收的主要原因,应当十分 注意术后的反应,防止感染。
4.2.3牙周治疗根管内种植术只是针对根折和牙松动而采用的一种对症治疗方法,而 牙 周组织的炎症能够直接影响术后的愈合及远期疗效。种植失败常被认为〔4〕是由于 骨受到过高的热损伤、种植体过载、手术前在手术区存在感染、种植体受到污染、外源性骨 感染以及种植体加工、植入过程污染等。牙折发生时常常由于牙移位而撕裂上皮附着,导致 根折断面与牙周袋或龈沟相通。因此,应当在及时、正确复位、暂时固定的情况下,积极进 行牙周基础治疗。待观察3个月后再次临床检查,确认牙折线与牙周袋不相通之后,再考虑 做根管内种植术,必要时结合牙周手术,以重建软硬组织的附着关系,达到防治来自牙周的 感染、保证内种植术的长期疗效。149颗牙当中6颗失败的牙就是由于没能有效控制牙周组织 炎症和定期随防患者导致牙周感染,患牙逐步松动而失败。
4.2.4重视随访术前和术后都应当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定期随访可以有效地防止 牙周组织炎症的复发;及时发现牙槽骨、牙根吸收等问题以便及时对症治疗,提高根管内种 植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宝彦,苟建重,张兰等.根管内种植术.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6;12(2): 144,1996;12(3):225
2Syme SE,Fried JL.Maintaining the oral health of splinted teeth.Dent Clin Nort h Am 1999;43(1):179
3Rothman SL,Schwarz MS,Chafetz NI.High-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nuclear bone scann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ostoperative stress fractures of themandible:a clinical report.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1995;10(6),765
4Piattelli A,Scarano A,Piattelli M etal.Implant periapical lesions:c linical,histologic,and histochemical aspects.A case report. Int J Periodontics R estorative Dent,1998;18(2):181
收稿日期2000-01-27
编辑/杨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