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门券收藏展览与交流

2000-06-14四川自贡:李克定

收藏 2000年12期
关键词:高价评奖交流

四川自贡:李克定

门券收藏展创新构想

综观十几年来大大小小的门券展,基本上都沿袭着“专题门券”这条老路。这里不是说老路错了,而是说门券展要不断地探索新路子。

(一)总体创新构想。变单一门券展为复合门券展。就是除门券外,其他藏品如旅游图、导游图、简介、明信片、照片、图片、火花、邮品、纪念券、请柬、年历片、月台历、挂历(翻拍的彩照)、粮票、烟标、杂志封面(彩色插页)、绘画(小型)、书法(小型)、篆刻、剪纸、拼贴工艺品、书签等都可进入门券收藏展览。搞复合门券展的目的是深化门券展专题的内涵,增强画面的观赏性,内容的趣味性,把门券收藏展推向更高的水平。

(二)基本原则构想。基本原则有三条,第一,主(门券)、辅(其他藏品)材料数量(以枚、张为单位)的比例,主材料应占50%以上,辅材料只能占50%以下。第二,专题必须以主材料为主线,辅材料只能对主材料起衬托、说明、深化作用,即任何辅材料必须是同主材料有关。第三,辅材料应该穿插在主材料中编排,不能搞成前一半是门券,后一半是其他藏品。

(三)专题创作构想。复合式门券展对专题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复合门券展的选材拓宽了,给专题创作构思以更大的驰骋余地。应该注意克服“览胜”、“风采”、“四十佳”、“百个基地”等泛泛老套。专题既要专又要深,标题和选材都要体现真正的专题特色。太专就很难深下去,一部专题要成为再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完整的画册。编排既要美又要新,画面要美,编排要新颖。可以破除贴片旧有规格,只需告诉参展者展框的规格就行了,由参展者自己去设计创作展出方式,怎样才是“新颖”,应由作者自己去领悟。

(四)评奖改革构想。综观已往门券展的评奖都不尽人意,误奖之事时有发生,大有改革的必要。主要包括:组织上实行评委独立操作,组委会不干预评委工作;改繁琐程式为评委现场打分制;实行多项评奖,把原来只评专题奖改为评专题奖、创新奖、组织奖等,并对优秀论文评奖。

对当前门券交流冷落现状的分析

集券界对当前门券交流形势有“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感叹,有人甚至惊呼:“门券交流已如日落西山,奄奄一息;门券销售好比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如果说前者只是一种感觉,而后者则是一种错觉。

集券者中起步早的以中老年居多,人数估计只有100多人。加上80年代后期大发展中大投入的高速成长户,人数也仅数百人,这两部分人汇成集券大户群。他们集券量少则万余枚,多则2万余枚,对泛泛集券已没有兴趣。他们或整理研究,或主攻精、冷、边券,调整交流面,对进出大市券的交流敬而远之。

从门券本身分析,门券涨价许多达到10~100元以上。不仅热点地区景点涨价,冷点地区景点也跟着水涨船高;冷边券和高档券都攀比高价,而券价(除特殊券外)只要上了2元以上的券界问津者寥寥。一方面券价太高,一方面囊中羞涩,这是造成门券交流冷落的另一种因素。

此外,商业券的高质高价,使绝大多数集券者望而生畏,购者寥落,难成气候。门券展中的镶币、磁卡门券专题,专题不专,无研究内涵,仅是显示气派而已(两者均为高价券)。花大钱购高价券,一不保值,二无特殊社会效应,集券者这样做是否值?!高价商业券的生命力何在?商业券萎缩是造成门券交流冷落的又一因素。

与此同时,集券队伍正不断扩大。现在新成员一上马,就是专题开路,对什么世界级、国家级、四十佳、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档次高、数量大的门券感到可敬而不可及。最终在难以招架的情况下,只得采取“冷落”交流。

从交流费用分析,邮资涨价也有一定影响。以我为例,平均每天5封信,一个月邮资需支付120元。再加上出差、补贴办刊、购券等,支出已相当可观,靠离休费怎能承受?当然,办法还是有的,就是收缩。这实际上是放慢集券速度,不停下来就已经不错了。

目前,职工下岗和部分单位不景气,使一部分集券者收入减少,他们对交会费、购券、交流都感到力不从心。

总之,整个集券界的经济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笔者常用“穷棒子”队伍来形容(据我接触300多人的经济状况来看,都属于“穷棒子”阵容)。由于经济条件决定,这支队伍以购券作为集券来源的比例极小,不到10%。还有10%左右的集券者,既无钱又无券源,几乎是山穷水尽。购券量占集券量50%的人也屈指可数。这说明,集券界的门券主要来自其他方面(包括廉价所得的大市券),券源的半冻结状态,决定着门券交流难免冷落。

促进门券交流应采取的对策:一是千方百计地开辟券源,与人交流,关键是自己要有券;二是量力投入,主要是资金、精力(出去找)的投入,不投入是不行的;三是营造根据地,包括组织活动、订一两份民刊,特别是真心实意地结交一批好友。如果这三条你一条也没有,那矛盾就难以转化了。反之,情形就不一样了。

责编毅民

猜你喜欢

高价评奖交流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如此交流,太暖!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高价草莓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评奖获奖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
取消“热闹的评奖”是文化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