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券之中观历史

2000-06-14成都:王雪刘昕

收藏 2000年9期
关键词:月票年券租界

成都:王雪 刘昕

成都人民公园与金属门票

早在唐宋时代,成都私家花园就有多处,陆游的《花时遍游诸家园》诗可为证。清末仿效西方,各都市皆建公园。成都最先创建的是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该地在清代原为几条胡同,是驻防清兵的兵器库、马厩和仓房,其后辟为稻田、菜圃。清宣统三年(1911)因废除旗米供给制度,满人生计日窘,乃就地创建园亭,杂植花木,设楼卖茶,任人游观,其时已初具公园规模。尽管此前成都已有东郊望江楼、南郊武侯祠、西郊杜甫草堂、北郊昭觉寺存在,但它们或是名胜古迹,或是祠堂庙宇,与公园概念并不相同。

屹立在成都人民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记载着1911年9月至11月四川保路运动的那段历史。它作为辛亥革命的前奏,受到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评价。这里现已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念地。

有关成都人民公园创建初期是否发售门票,《成都城坊古迹考》与《成都文史资料》说法不一,亦无实物可佐证。但成都人民公园在实行售票制度以来曾使用过的金属代价币门票、成为西部地区目前仅见的金属门票。该票铝质,方形圆角,中有圆孔,无面值,规格2.3×2.3厘米。正面铸有“成都市人民公园一人门票”字样,背面为汉语拼音。这种金属票于40年前使用,当时每票5分,入门时收回。金属门票由于使用时间短,数量少,在成都也仅有个别门票爱好者收藏。

上海公园早期门券

上海第一个公园是100多年前英租界的外滩公园,园址原是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的浅滩。清咸丰四年(1854),根据外人租界地皮章程第五款,此地应让给公众使用。英租界工部局遂将此填平辟为公园,于同治七年六月二十日(1868年8月8日)开放。

公园初建时,仅允许外国人入园,激起中国人的抗议,租界当局迫不得已于1890年在苏州河南岸修筑了一个公园对华人开放。以后又建造了昆山公园、虹口公园、汇山公园、兆丰公园、司德兰公园、胶州公园、顾家宅公园等。

上海的公园实行门券始于1928年6月18日,在先对华人开放的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实行。1928年7月1日,外滩、兆丰、虹口三公园也实行门券制并对华人开放。门券分年券和零券。年券上无使用者照片,大小如现今公园月票,硬卡式。法租界公董局和公共租界工部局发售的年券都限于在该租界内公园通用,使用期为一年。这些印有两种文字的租界公园门券,记录了旧中国一段令人难忘的国耻。

“文革”时期的上海公园月票花

公园月票花是公园按月出售的优惠门票,将它贴于使用者的月票卡上以作入门凭证。公园月票和大多数城市的汽车月票一样,由于每年换卡,月月购票花,票面的图案和色彩也需不断变化。公园月票花一般题材广泛、设计美观,颇具艺术欣赏性,它和火花一样大小,便于收藏、展示,受到收藏者的喜爱。

早期公园月票花图案简单,不能与现在色彩绚丽的公园月票花相比。但“文革”期间,上海的公园月票花尽管受到“红色风暴”的冲击,依然在设计和印刷上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月票花被深深地打上了“文革”的烙印,和文革邮票一样成为那个时期的历史见证。

责编毅民

猜你喜欢

月票年券租界
学生月票
电子月票卡在205国道唐山段的选型和应用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