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大观》再现日军侵华史实
2000-06-14哈尔滨:王莉娅
哈尔滨:王莉娅
在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前夕,收藏界传来喜讯。哈尔滨市收藏界人士张学伟收藏到一本史料珍贵、史学价值高、国内罕见的图书—《满洲事变上海事变新满洲国写真大观》。这一发现又为揭露日本侵华行为提供了新的铁证。这本16开本200多页的旧书,是由日本雄辩会讲坛社于昭和7年(1932)4月20日出版的,当时的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题了字,当时的日本海军大臣和陆军大臣一一作序。该消息经哈尔滨《新晚报》报道后,立即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界、史学界的倾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新闻机构进行了报道和宣传。史学界也为之震动,黑龙江大学历史学教授徐立亭给予本书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本书为研究东北三省沦陷史提供了大量的新资料,为研究日军侵华史提供了无法否认的佐证。哈尔滨收藏界对该书的史料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东北烈士纪念馆为之欣喜,此书中大部分照片馆藏中均未见,属国内首次发现,成为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新的历史见证。
本写真大观共分四大部分,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三省及上海、杭州等地的全过程。其中近800幅图片及大量文字叙述多为当时日本军方战地记者拍摄和撰写,而满洲事变的概要和上海事变的概要均由当时日本陆军新闻大佐古城胤秀撰写。内容包括伪满洲国的建立、满洲事变、上海事变及日本移民满洲等,并作出详细叙述,佐以大量图片,其侵华实质及行径昭然天下。书中大量图片均为军事作战照片,并不乏日军残酷迫害我抗日志士的图片及东北军张学良部、上海十九陆军蔡廷锴部抗日的图片。本书开始以几十幅照片反映了日本扶持伪满洲国成立的过程,并用图片一一列出当时伪满洲国的主要官员,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日本妄图霸占东北的野心。在满洲事变一章中,用整整两版登出了当时日本国内和侵略东北时主要军事及行政官员的照片31幅,且一一作了任职介绍,其中包括当时总参谋次长闲院官载仁亲王,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最高军事机构,其侵略行径不可否认。本章用多幅战争图片报道了日军占领奉天城、宽城子一带的经过,及占领嫩江、大兴等地时受到黑龙江军队顽强抵抗的情况。本书42页~43页用大幅图片说明日军埋葬战亡士兵的情景,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军队的顽强抗日精神。该书47页刊登了“昂昂溪附近黑龙江军配置要图”,图片中清晰可见马占山等军的军事布署情况,反映了马占山军抗日的作战安排。此后又以几组图片反映日军占领大兴、昂昂溪后直逼齐齐哈尔作战及行军的场面。而那些反映我军战死的英灵们的墓地的照片,则暴露了战争中日军大量屠杀中国军队的事实。
本书从50页至72页用了51幅图片说明日军占领天津、辽西、锦州、山海关、锦西、哈尔滨和吉林等地的过程,及东北军张学良部队在日军占领过程中所做出的英勇抵抗。第77页图片上清晰可见的标语口号“宁为断头鬼,不做亡国奴”,“打倒野蛮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者”是日本军作为上海事变借口的一部分,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一幅幅血腥的图片,又把我们重新带回到上海事变的历史中。上海事变部分以大炮控制下的上海开始,画面阴森恐怖,接着是南京路上难民逃难的场面。四川北路、闸北已成为日军陆战队同十九陆军蔡廷锴部作战的阵地。图片中满眼皆是枪炮、坦克、装甲车、军队,到处都是战场、硝烟、炮火、断壁残垣。一面是日军占领中国一地又一地后的欢呼声,一面是中国人民在铁蹄蹂躏下的呻吟声。这一切都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罪行的有力见证,是日军倒行逆施的自我揭露,是日本对中国人民欠下的笔笔血债,也是中国军队和人民英勇抗日的真实写照。这是一本日军旨在炫耀其占领中国的战绩的图片集,然而,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些图片已成为日军侵华、践踏中华民族主权的有力的历史见证。
该书的发现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它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侵华史实的有力驳击,是收藏界人士对历史做出的贡献。今年1月23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舆论之会”在大阪国际中心举办了主题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对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的集会,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张目,篡改历史事实,否定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残暴罪行。同时日本最高法院再次判决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东史郎败诉。这些事件充分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进而妄图否认整个侵华战争的丑恶嘴脸。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张学伟先生以其敏锐的政治触角、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之心,向新闻界披露了自己的收藏,这使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不攻自破。此举也代表了收藏界乃至全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和正义事业的人们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正告: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任何倒行逆施,妄图否定历史真相的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也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张学伟先生能慧眼识金,收藏到史料价值如此珍贵的图书是与他个人丰富的收藏经验和深厚的东北史学知识分不开的。他自幼喜好收藏,1985年开始从事地方志工作,参与《黑龙江省志》分卷的主编、主撰和编辑工作。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东北地方邮政历史及东北历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是黑龙江省集邮协会中最年轻的学术委员。自1984年起,多次获得黑龙江省邮展的各级奖项。1993年,他以《黑龙江地区早期邮政(1762~1932)》获得了全国邮展银奖。1997年又以《黑龙江地区邮政(1906~1932、7)》获全国邮展镀金奖。展品中驿站、文报、外国在华邮局、快信等珍稀邮品数十件均为他多年潜心收藏的结晶。他是一位淡泊名利、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笔耕不辍,先后撰写并发表了《东北地方加盖邮票的形成与混乱》等数十篇论文。1987年11月在东北三省首届集邮学术讨论会(大连)上,他首先提出在东北地方加盖票的解放区加盖、国民党加盖、邮局加盖、自行加盖基础上增加伪维持会加盖一说,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予以确认。80年代中期,他开始对黑龙江地区纸币进行研究,其中对呼兰、巴彦、五常、通河、克山、绥化、明水、木兰等40余县市的纸币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考证,系统地总结了黑龙江地区货币发行的脉络,首次提出黑龙江地区抗日义勇军货币体系,包括马占山、冯占海、丁超、邢占清、李杜、高玉山等抗币,使黑龙江省地方币体系得到完善。为了弘扬黑龙江省的收藏文化,给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对收藏文化、知识、史料等进行探讨和交流的场所,从1998年11月开始,他兼任了《文化导报· 北方收藏》的主编。一年多时间里,在他的努力下发表了来自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的稿件数百篇,对提高收藏界的学术研究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张学伟先生不仅在集邮方面有所建树,其收藏领域还涉及字画、碑帖、钱币、典籍等。他认为黑龙江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因素,使黑龙江产生了许多难解之史实,如纸币、抗币、邮票、邮戳、报纸等发行或使用始末之谜等,作为黑龙江人他有责任完善本地区的历史。收藏证明历史,研究取证于收藏,收藏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他将倾其毕生精力继续从事收藏和历史研究工作,用史料帮助解开这些历史之谜。
责编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