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时代”与收费邮件
2000-06-14伟
记者/李 伟
敏感问题
“如果免费电子邮箱开始收费,每年收费多少元,您可以承受?”这是9月11日至17日新浪网的调查问题。80.54%的人选择了“10元”,这是最低价位的选项。国内最大信箱服务网站263在此前做了一次模更大的调查,他们的态度谨慎措词小心:“如果收取很低的费用,你是否愿意使用建立在更先进技术平台上的263收费邮件系统?”但还是有55%的人坚决选择了“不愿意”。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免费信箱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不够稳定的系统,随之而来的病毒,难以放心的保密制度,还有四处流窜无孔不入的“垃圾邮件”——谁能给我一个称心的网上信箱?
启动电脑打开信箱,很多人每天的工作从收发E-mail开始;事实是我们已无法离开电子邮件。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1999年全球电子邮件信箱数量已达到5.69亿个,每一个互联网用户平均要收到1746封电子邮件;而到了今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052封,有趣的是如果照这种发展速度计算,到了2050年,全球所有的能量都将被用来发送电子邮件。据CNNIC的调查报告,中国网民共拥有E-mail帐号6510万,用户平均每周收到电子邮件18封,发出10封。当莱昂纳多·克林洛克教授在1969年10月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时,他可曾想到这种壮观景象?实际上1976年吉米·卡特和沃尔特·蒙戴尔竞选总统时就曾大量使用电子邮件发动攻势,只是当时一封“妹儿”的邮费是4美元。
她是网络时代的厚礼,但不是免费的午餐,网络世界本身就是新麻烦的集散地,电子邮件难免是是非非。
保密:技术的遗憾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公司来说,为客户保密是服务的首要宗旨。网络专家们普遍认为,电子邮件甚至没有明信片来的保密,实际上它一旦进入了递送系统就行踪不定了。当一封电子邮件离开了公司的服务器,它在网络中就像一个接力棒,在达到目的地之前经过四五个服务器是常有的事。在这过程中的每一次短暂逗留,意外的事情和故障的机率就会增加。电子邮件可能被窃取、偷看或者就是在传送过程中走错了方向,如果那只是一封平常信件还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有敏感内容,就将是潜在的灾难。所以即使在网络通讯已深入每家公司的今天,全球每年仍要把3000亿美元花在传真、邮递、快递等传统方式上。
另外从技术层面看,任何在计算机上的书写和浏览都会在计算机本身或网络服务器上留下踪迹,根本别想“毁尸灭迹”。用鼠标点一下“删除”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比尔·盖茨在公司服务器中残留的电子邮件就曾被联邦司法部调出,成了微软反垄断案中的证据。网盟的技术总监吴江林说:“我们这种技术人员都使自己公司的信箱,信放在别人的服务器中终究不踏实。”
同时这种技术上的缺憾也在催生一个巨大的市场,包括微软在内的很多厂商都在致力开发更安全的邮件系统。据IDC计算,这方面支出在2004年将达到9.52亿美元。
安全:抗拒诱惑
病毒最开始只是程序员们在实验室中的游戏,有了电子邮件病毒也找到了“飞翔的翅膀”。任何一次的大规模的病毒灾难,电子邮件都难逃干系。如今没人敢打开名为“I LOVE YOU”的邮件,隐藏在美丽谎言下的是使系统瘫痪的“爱虫”,在5月4日这天就感染了4500万台电脑,最可怕的是它侵入了用户的邮件列表,自动向储存在其中的地址发送病毒。从CIH到“特洛伊木马”,电子邮件都是病毒传播的帮凶。
目前世界上共有计算机病毒4万多种,而且每月都在以300种的速度递增,“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邮件”,专家们只能无奈地忠告。
垃圾信:另类骚扰
很多人对“伊妹儿”的钟情是从电影《电子情书》开始的:冬日的纽约街头,汤姆·克鲁斯款款深情地对梅格·瑞恩说:“Youve got mail?"这部戏拍于1998年,如果今天重新演绎的话,台词也许会是“Youve got spams?”“spam”是一个美式新词,专指垃圾邮件。对于“伊妹儿”的忠实情人来说,今天无孔不入的垃圾邮件已构成了网络生活中的另类骚扰。
据FORRESTER公司统计全球电子邮件中的30%是垃圾信,信息垃圾的大行其道与近年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据估计到2004年,市场营销企业每年将发出2000多亿封用于市场营销的电子邮件,届时电子邮件营销行业的市值将达到48亿美元。由于这个行业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规范,它们大都以“快速致富”和色情为诱饵,实际上是地地道道的广告传单。推销商发一封电子邮件和发100万封的费用相差无几,在广告宣传费大量节省的同时,倒霉的当然是网络用户,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检索信息,还要时刻担心病毒的侵入。如果当着女同事打开堆满色情内容的公用信箱时,你又怎么解释?更凄惨的是ISP,垃圾信占用了宝贵的带宽资源,造成网路拥堵,甚至系统宕机。
8月中旬,中国电信的《垃圾邮件暂行处理办法》颁布。《办法》认为凡是非主动请求的电子邮件广告、刊物或其他资料;没有明确的退信方法、发信人回信地址等的邮件、都可视为垃圾邮件。对此中国电信开出了罚单:对于拨号用户在接到投诉后三日内进行警告,并开始监控,若仍发送垃圾邮件,则暂停直至永久关闭帐号,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当地执法机关,对专线用户(包括ICP ISP)同样先警告,直至封堵端口或路由。
但如何认定垃圾邮件的真正源头,也就是找到信息垃圾的始作俑者呢?
免费的悖论
目前大多数用户使用的都是基于web的信箱,也就是网站提供的信箱,所以当你的信箱用得很不爽时,最先想到的是提供服务的网站。邮件服务是网站的一块招牌,用户的每一次使用都将带来7~10的页面浏览量。虽不能说得信箱者得天下,但像263、163、21cn、索易等以邮件服务见长的网站在最近的CNNIC排名中都取得了不错的位置。
这种信箱最大的优点是免费,而且可以在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上操作。有调查显示48%的美国人上网是冲着免费信箱去的。但免费要付出代价,以263为例,仅硬件、软件、系统升级与维护的投入就达1500万元,还有50名工程师日夜工作以保证系统正常。这对于财力日益窘困的网络公司来说压力沉重,投入不足事故不断,像拥有4000万用户的hotmail就曾系统宕机,遭到大规模投诉。另外免费形成了无差别服务,特殊用户的特殊需要难以满足。
263在今年3月开始推出面向普通用户的20M收费邮件服务,每月15元。“收费不是否定我们的免费服务质量,但要达到电信级的运营,需要不断更新的系统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无法做到”,263市场部的曹可佳说,“邮件服务不仅是网站一家的责任,与接入商、用户端的设备以及黑客行为都脱不开关系,但我们会给用户一个具体的承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先满足部分人的需要。寻呼机的服务费每年还要600元,信箱服务为什么不能收费呢?”
免费是互联网的一贯作风,在它的推动下,网络面向所有用户,成为群众性狂欢,这是科技进步的力量。但免费时代是否真的到来?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技术始终要面对瓶颈,当免费服务面向最广泛的大众时,能否得到所有用户的满意?也许正如林肯的逻辑:“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你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永远满意,这是恰恰就免费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