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采风
2000-06-13文/朝阳��
文/朝阳��
千禧龙年的春节尚未过完,当代体育杂志社的老总王离黑就打点行装,正月初七便匆匆登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航班向着世界最大的都市——纽约出发了。
他干嘛这么急,竟然在炎黄子孙极其看重的2000年春节、万家团圆的期间,踏上了异国之邦?
因为他心中的武术……
因为旅居海外的华人武术家苏昱彰先生也是春节尚未过完就已从台湾故居返回了纽约——他那远在美利坚的八极螳螂武艺总馆。
为了采访苏昱彰,我们酝酿已久,筹划已久。显然,苏昱彰以国术八极、螳螂拳培养出了一个五胜泰拳王的外国弟子马杜碟(详见《精武》1999年第5期、总第123期《谁来打败泰拳》一文),对于我们以及《精武》的读者太有吸引力了。都说“泰拳五百年来无敌于天下”,如今却被我们一个海外老武术家教出的洋弟子五度掀下搏击领域的高峰——世界泰拳擂台大赛。当时,我们得悉这一来自美国的消息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遗憾。高兴的是,历史悠久,并且影响了东方武道的中国武术终于争了口气,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泰拳——这个昔日的“学生”。遗憾的则是,武术发源地中国,漫说学院专业的、民间传统的“大师级”人物之多,犹如过江之鲫,竟然没把这一殊荣包揽下来,反而让一位“孤悬”海外的老武术家占了先机。说来很让人脸红,甚至就是算笔经济帐,这也让我们多花了不少“旅差费”,因为去一趟美国采访的花销,绝对比国内多。但是,美国之行的采访,是势在必行,不仅是读者诸君的愿望,而且我们更想知道、更想披露、更想挖掘苏昱彰先生的八极螳螂拳的绝招,同时,也想问,他是怎样来调教洋弟子拉法野·马杜碟去打败泰拳的。(下转2页)
苏先生是我们的同胞,他的那些绝技如果培养我们国人可能更适合,武术毕竟饱蘸着中国文化的素养,这是勿庸置疑的。拙文《谁来打败泰拳》结尾有段话:“……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对苏昱彰先生还有一个期待——为中国……”可作以上文字的注脚,也说明我们想采访苏昱彰“预谋”已久。
既然“预谋”已久,差不多1999年11月就开始运作了。可是,越洋电话打过去,都是录音:苏昱彰已去日本……大概给“东洋鬼子”上武术课去了,再就是回台湾……总也机缘难遇。终于有了回音,已是迫近春节……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王老总的匆匆美利坚之行。
从中国的北京到美国的纽约,在飞机上得呆七八个小时,疲劳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天长地久有尽时”。到了目的地,出了候机大厅,苏昱彰早已等候在那里。王总与苏先生虽未谋面,但在电话里早已是熟人,异国他乡,寒喧中自然透着同胞、同道(同为武术事业操劳)的亲切感。
苏昱彰先生的八极螳螂武艺总馆不仅宽敞,而且纤尘不染。就在他的武馆,王总(下简称总)采访了苏昱彰(下简称苏)先生。
总:学武的人都知道,在搏斗中力量起的作用很大,但也不是谁力量大,谁赢的希望就大。如果这样下去,谁还练武了。过去武术存在神秘感是生存的需要,现在没有必要啦,过去什么传内不传外,都是落后观念。
苏:以前这种观念是生存的需要,就那么大个村子,你的东西(技术)全传出去了,一点不保留,大家都会了,谁还学,还怎么吃饭。现在生存手段多了,这种观念没有必要啦。
总:你教徒弟有保留吗?
苏:没有啊,真的。有人功夫练不好就说老师不传秘诀,其实是自己不下功夫。
总:你们排谱吗?
苏:排。
总:那什么样的人能入谱?
苏:拜师的,真正学拳的。拜师是中国很好的传统风俗,真的,拜师才能使武技更好的流传下去,中国的京剧、评剧都拜师的。拜师就像基督教,是一种洗礼。圣经里有一个故事,讲教徒受洗后给饼吃。拜师的人才能遵守教宗,不走旁门左道,真的。现在的硕士、博士都有导师,这就跟拜师一样,导师要一直指导到毕业的。
总:现在美国开八极螳螂拳武馆的,都是你的徒弟吧?
苏:不是,有别人的,但我的系统占很多。
总:八极、螳螂拳是很优秀的拳种啊!
苏:是啊,它生发于山东。山东是圣人之地啊,像孔子、孟子都生在山东。山东人文化素质很高,脑子也好使,所以动作设计的都很艺术,打人也心服口服。
总:你的师傅还有其他徒弟吗?
苏:有啊,像徐纪(在台湾)、梁挺(在波士顿)。我们三个把武术当作自己的事业,混口饭吃。
总:不是混口饭吃……有朝一日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你们这些海外的武术家功不可没啊!我看现在欧美很多国家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日本的太极拳研习之风很盛。
苏:现在在欧美,有什么病都练太极拳。他们觉得太极拳运动量不大,对身体还有好处吧。在外国住的这么久了,教外国人学功夫真的好有感触,他们学的很认真啊。总觉得有一天外国人会超过我们。日本的许多功夫,如柔道本来是学中国的,可现在却超过了,并且成为世界的,而中国的却没有成为世界的。我希望为中国功夫尽点力,如果年轻人有兴趣,我可以传授给他们。
总:什么时候到东北去吧,冬天……夏天去吧,冬天太冷。
苏:太冷没关系。你们那里租一个像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一天得多少钱?
总:一天用美金算……
苏:不,你可以用人民币算,方便点。
总:人民币……大约两千多,不会超过300美元吧……
(随后又谈起了哈尔滨的经济,如吃与住等情况)。
苏:如果条件具备,我可以到国内传授八极、螳螂拳。
总:怎么教啊?如果学生也招得不多,恐怕机票也收不回来啊!
苏:那不要紧,机票钱我们自己拿,只是推广国术嘛。
总:看看市场情况吧,恐怕收入不及日本,没有人愿意一个月拿一万美金让自己的孩子学拳(笑)。
苏:(笑)那没关系,我不过是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刚才我们王总提起日本,苏昱彰先生似意犹未尽,他接着谈起了日本方面对于武道的状况。
苏:日本就有好多大企业、公司出资,赞助武道或体育事业。这样的话,体育、武道才有发展。国内方面我不太了解。在台湾,如果想搞一个武术比赛,想找一个公司赞助,人家可能会说“不用,不用,我还是赞助篮球比赛好一点。”就这样,做武术是很困难的。为什么日本、韩国的一些武道项目能推广呢?政府也是一分钱不出,但企业出钱。比如跆拳道、空手道比赛,在美国,租场地都需要钱,企业可以花,你给我挂个“××牌电视机”的广告就可以了嘛。在国内如果要办一个武术比赛,有人会投赞助吗?我看也很难。
不是我们的武术不好,要怪就怪我们的制度不好。台湾的许多公司也很有钱,他们赞助羽毛球或高尔夫球……却不会赞助武术。不过,近来好些了,有些比赛也能够找到赞助商,比如知名服装品牌。
依我看,要想搞好武术,首先一点,国家要牺牲一点,培育市场,到一定程度,企业家就会参与。比如足球,世界上哪个国家投入都很大。如果没有国家的培养,武术运动要想发展是很难的,以前国内不开放,也没改革,那现在就该抓紧了。海外的武术发展还是不错的,国外的华侨,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他们对现在国内的武术情况不了解,例如套路等,但你可以教。找一个机会,请很多海外的武术家回来,统一制定全新的武术规则,再去推广,或在海外搞个武术比赛,请当地武术权威做裁判,其影响力是很大的。
总:对。传统武术怎样与比赛结合,不能只靠太极拳套路、八极拳套路,这样路子就窄了。
苏:只在国内培养选手和裁判,而不去注意中国武术在海外的力量是不够的。
总:如果武术只靠套路想走向世界,这种推广力度就很小,武术。实质是打的艺术。如果武术戴上拳击套,就不能发挥手上的威力。您前几次带徒弟参加各种比赛,费用是谁出的?
苏:自己。如果拿了冠军,得了奖金,还可弥补弥补,就这样,连住旅馆的钱都得自己出。但情况毕竟比以前好多了,在美国打比赛,有奖金可以拿,中国比赛有奖金吗?
总:过去没有,现在有了,但不多,不像国外拳王那样几百万、上千万。
苏:在外国好多格斗类比赛,都有公司出钱赞助,而华裔武馆都是自己掏钱,也很难。
总:像您这样有知名度的武术家所经营的武馆,现在经济状况如何?
苏:还算说得过去,比起一些小武馆强多了。在纽约,教授真正中国功夫的武馆,据我所知,有15家,但比起纽约2 000万的人口来说,还是太少,太少。
总:像您这样,与武术一生都联系在一起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听说您还学过中医,在美国有行医执照吗?
苏:我在美国任美国中医工会理事。
总:现在,除了对海外武术家要多交流外,能使中国武术在全世界得以推广,可不可以借鉴其它武道,像空手道、泰拳……
苏:比赛规则要统一。为什么篮球、足球很多人喜欢看呢?看得懂。但看武术比赛,那个人怎么被打败了,不知道。所以散打为什么慢慢少了,是有原因的。中国武术的散打其实是很激烈的,踢、打、摔都可以用。只要比赛规则统一制定好,如怎么打可以得分。不这样不行,必须让观众明白。
总:不知苏先生什么时候开始习武的?
苏:从6岁开始习武。
总:50多年了。对现在习武的人有什么要说的吗?
苏:第一,中国的武术文化,小到两人打架,大到战争,在中国就有一种意识,一种延续,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当然,要从小练武术最好。有些人说没时间练,如果等人长大再想习武,胳膊腿硬了,就没办法了。中国武术的许多动作是年轻人的体能才可以做的,比如我到60岁了,以前没有压腿,现在叫我压腿,太晚了,是不是。许许多多年轻的人练武,武术才会流传,才有延续性。年纪大习武也可以,只是一种身体锻炼了。这就像棒球、足球,没有七、八十岁的人还上场的。〖JY〗□
王总的此一次美国之行,目的达到,十分圆满地结束了采访苏昱彰先生。
在采访中,苏昱彰明确地表示了推动中国武术的拳拳心意,并将在合适的时候来华(确切地讲是哈尔滨)授八极、螳螂拳。以苏先生的高超功夫,豁达大度的性情,极其高尚的武德情操,为了让我们的读者掌握克制泰拳之能,一定是会传授真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