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太极拳发展的思考
2000-06-13蔡新林/文
蔡新林/文
有关太极拳发展的问题较多,但笔者认为,如能解决好太极拳的客观定位、量化标准、学练方法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则对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和让其更好地造福人类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应把太极拳立为太极学
面对日益复杂的未来世界,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整体素质才能与之相适应,而健康的身体又是整体素质的根本。所以,应采取哪些理想的运动方式来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
健康的身体是人生之本。健康的标准应该是有健全的身心和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根据这一标准来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研究、分析和比较之后就不难发现:具有很强的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传统太极拳就不愧为当今世界上最理想的运动项目之一。中国传统太极拳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体表现,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门生存艺术,其完美的构思和内含的深邃哲理堪称独步世界。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大部分的疾病往往是客观条件、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造成的。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剧、世态炎凉等社会问题,使许多人出现了心理失衡,肌体能力下降,疾病增多,未老先衰等现象,自然法则是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我们必须与其合拍才能保持康泰。大道自然。太极拳正是以“自然为法”,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协调完整”,和有全息思维,以达到一定的“境界”。并遵循“防患于未然”和“整体施治”的原则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祛除病魔,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增智益寿的目的。尤其是太极拳的身心兼修,可练就超常的机能,含义深刻,是一般以肌体锻炼为主的拳术或其他运动项目所难以比拟的。它在健全人的身心、培养良好的品德、防病治病、开发人体潜能、提高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作用。它在高水平的防身自卫或体育竞争(拳架、器械、推手、散手等比赛)方面也是别具一格的。它追求“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整体应战”、“按客观规律决策”、“内化内发”等,这是有史以来,技击、竞技方面的一次飞跃。
太极拳在“悟练”的同时,很注重“静养”。这对经常参与超强度训练或某些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比赛而造成的一些内伤或后遗症的运动员来说,只要正确的学练太极功法,一般都可以减轻症状或完全康复。“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从某个角度来说,在其背后是否隐藏着不利于运动员健康的因素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同样,那些竞技场上的佼佼者在退役之后,如能正确地从事学练太极拳,将会大大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药物、手术的防病治病和太极拳的防病治病,超越生理极限的训练、竞技和健全生理机能的训练竞技等,如能做到相辅相成,达到相对的统一,那必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此外,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有很深的寓意,使人在学练的同时,能学到许多拳以外的东西,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它内含的哲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足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其他拳术无法与之相媲美的独特之处。
在历代贤人们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如今的太极拳已演变成一门具有完整的科学理论、系统的优越功法、广泛的实用价值等综合性学问,因此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可见,太极拳已不仅仅是一种拳术,应该提升为一门包括太极哲学、太极功法、太极应用的学科——太极学。因为从现代社会和太极拳目前的发展进程来看,我们如果还只是“就拳论拳”已远远不能适应,而应将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为世人的身心健康、潜力开发及和平幸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太极拳发展的趋势。我坚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仁人志士为弘扬太极学、造福全人类而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确立标准,广泛普及●
众所周知,一种不受政治、权威、种族等影响的,规范、严格、公正的竞赛规则和可以衡量水平高低、并尽量数据化的定级标准,是任何一项竞技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太极拳作为一项竞技项目也不例外,应用“量化标准”。当然,每一项目都有其相应的规则。因此太极拳里的一些相关的概念必须明确。如太极拳架(套路)、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等只是太极拳里的一部分,其竞赛规则也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不应把它们与太极拳等同起来。
近些年来,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只通过拳架演练而获得“拳架冠军”的选手就被称为“太极拳明星”、“太极拳高手”、“太极拳名家”等;再加上一些宣传报道的偏颇,以致不少人为了争得荣誉,片面追求拳架的形似,不求甚解,忽视了理论学习、功力训练和实践应用等,造成了人们片面地认为太极拳只是“健身拳”、“老人拳”或“太极操”而已。同时,一些太极拳的教练员、裁判员等称号也只是演示一下拳架或学习一些比赛规则就可获得。某些太极拳架比赛的裁判员甚至并未学练过太极拳,而只是凭“印象”给运动员评分。结果教练员自欺欺人,误人子弟;裁判员优劣不分,埋没人才。这极大地挫伤了人们学练太极拳和参赛的热忱,也对太极拳的继承、整体水平的提高及推向世界等方面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确立科学、统一的太极拳水平定级标准和职称考评标准,并尽量予以推广执行是非常重要的。还需强调的是:考取“×级段”,必须通过相应该级段的理论考核、拳架(器械、推手、散手)的正确演练及功力测试等;获得“×职称”者,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学历、论著、成就等要求,高级职称应有外文要求。如作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练员除了具备中级段水平外,还应懂一些中医的阴阳、经络学说,西医的解剖学及心理学等知识,并能防治一些简单的损伤疾病。而作为裁判员就应先有教练员的职称(行家里手,才能正确地去评判其他人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们对太极拳的偏见,提高其辨别能力,重新唤起他们学练太极拳和参与相应活动的积极性(几年来,我们采取“九级三段制”进行“体、理、用”考评的定级和职称评定的尝试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深受太极拳爱好者的赞许),把太极拳引上正轨,使太极拳不断地得以发扬光大。
●真功妙法,是登堂入室之正门●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包括一些练太极拳几十年者,仍然没有真正理解太极拳,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某些不良反应,更不用说达到应有的练功效果和进行学术研究了。这主要是缺乏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练功方法等所造成的。目前,有关太极拳方面的拳架、功法、资料较多,就其内容、优劣及应用价值众说纷纭。对一般人来说,也的确是难以辨别的。还有一些教练员为了眼前的名利,往往没有先在继承方面下功夫,而是急于求成,大致上学了一点东西就去教人。有的甚至连太极拳最基本的拳理和原则也不清楚,所练的拳架很不象样,但他们照样教人不误。结果许多人练了一辈子太极拳还未领悟到太极拳的奥妙。太极拳的整体水平也随之下降。
其实,学练太极拳虽难亦不难。能否掌握好太极拳的关键是正确的学练方法。要学练好太极拳,首先要对其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要懂得太极拳为什么要采取一系列与一般拳术不同的修炼方法,然后要根据自己学练的目的,结合自己的客观条件,选用相应的功法,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练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练。为了能取得最佳效果,最好尽早寻求明师指点,要明白拳理。不管是跟名家、普通的拳师或通过其他方式学习,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学练的应是太极拳之精髓,还是一般的拳架而已。都要面对现实,而不能借老师的声誉来谋取自己的虚名,以免自误误人。“名”虽可贵,“明”价更高。学练太极拳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经常对照拳论,把自己所学练的内容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验证。如有偏差,要尽快调整。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盲目崇拜、迷信,不加辨别地瞎练一通,以免白白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正确学练一年的拳架和太极内功功法都会有明显的成效。否则就要仔细地分析一下,到底是自身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找出原因后要及时解决。如有条件应好好地钻研太极哲学,向如何练就超常的生理机能和在技击方面的“内化内发”,以“一变应万变”,“随心所欲”的境界发展。对自己所练的每一个动作不但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能演示体现出来。“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最后还要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谦诚为本,经常找益友对练,切磋技艺,交流心得,把理论不断地变为实践。如能按照上述的要求去研习,一般都会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也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地学练好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