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针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00-06-13沈克艰
沈克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0)
摘要将60例患者分成2组,排针深刺组为治疗组,一般针刺组为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治疗2~3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2.6%和35.7%,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9.3%,P>0.05。表明排针深刺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疗效优于一般针刺,但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
主题词椎间盘移位/针刺疗法刺法
用传统中医自然疗法(包括中药、推拿、针灸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已广泛受到关注和研究。其中针灸疗法在治疗本病中的疗效也已得到临床验证。自1995~1998年,笔者用排针深刺治疗LIDP患者共32例,同时用一般针刺28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疗效进行临床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治患者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平均38.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6年。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2组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凡符合手术指征者除外,如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1.2诊断标准
(1)疼痛部位及其放射规律和使疼痛缓解或加剧的情况;(2)压痛点;(3)直腿抬高试验;(4)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5)脊柱姿态改变;(6)X线腰椎正侧片显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前凸消失;(7)CT或MRI显示椎间盘突出;以上(1)、(3)、(7)为基础依据,可伴其余几项[1]。
1.3中医分型
主要以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为主,兼以肝肾亏虚。前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腰部僵硬,活动障碍,部分患者舌质紫暗或瘀点,脉象弦紧或涩。多有腰部受伤史。后者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劳累受寒或阴雨天加重,患肢畏寒,得热则舒,部分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紧。有劳累和受寒史。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主穴取肾俞、阿是穴(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病变处上下各一水平节段起,旁开正中线约1寸处为进针点,针间距离约1 cm。针尖略向腰椎方向斜刺,深度为2.5~3寸)。如压痛点明显者,先针其压痛点,使其有强烈针感向下肢放射为佳,然后在此针上下纵方向刺入其余各 针。双向突出者取其对称点进针。配穴可依据疼痛放射部位取环跳、承扶、阳陵泉等。治疗每 周1次。
2.2对照组
主穴取肾俞、大肠俞、腰眼、小肠俞。配穴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在腰部配合TDP神灯照射30分钟,或拔罐10分钟。配合骨盆牵引,每天1次,重量为10 kg,牵引时间1小时。其中气滞血瘀组采用坐位,在腰俞穴用三棱针放血,出血量以自然血止为是,每周1次。寒湿组用火针在病灶两侧距正中线1寸速进速出,每周1次。
两组治疗10次后做疗效统计。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
痊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直抬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过重活动后有轻度疼痛和不适,休息后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腰腿疼自觉症状部分消失,活动轻度障碍,部分恢复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直抬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3.2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如表2所示,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4例,其愈显率为62.6%;对照组痊愈为3例,显效7例,愈显率为35.7%;2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说明排针深刺能较好地改善LIDP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其生活和工作质量。但二者总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本病都有效,无明显差别。
针刺对气滞血瘀型和寒湿凝滞型之治疗效果,因例数少而未作统计学处理,故未能肯定针刺对不同证型之患者疗效差别。对可追踪到病人半年、1年内随访,发现半年内复发者相应较多,1年内复发者相应较少。其原因多与过度劳累、受寒或扭伤所致。平素注意饮食起居、锻练者,比工作紧张、压力重者预后要好。
4讨论
排针受启发于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其治病多采用针刺放血疗法,所著《儒门事亲》中用此法治疗三十多则验案,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他把放血作为一种攻邪的重要手段。其放血特点一是运用针多,针又称铍针,形如剑锋;二是每次针刺部位的针数多;三是出血量多。本人在吸收张氏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宁失其穴,毋失其经"之论,结合临 床实际情况,采用沿经脉循行路线,在患部以多针排列针刺的方法来治疗某些疾病,如颈椎病、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腰突症发病关键在于腰部椎间盘在不同诱因作用下向各方向突出,从而压迫相应神经根和周围软组织,引起局部水肿,炎性渗出,继则引起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机体内分泌、激素异常及椎间盘本身蛋白多糖、胶原蛋白等代谢障碍[2]等等,故该病初期针灸施治重点应放在腰部。因其病变部位集中,常规针刺法难以达到对病灶较强刺激,故采用在病变处用2寸以上长针多针刺激,以达到预期效果。从临床上看到该法对初期病变患者较好,治疗组中6个痊愈者病程均在6个月以下。
5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5):52
2杨俊兴,等.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中医正骨,1999;11(9):565
(收稿日期:20000417,赵昕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