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分析

2000-06-13周光涛

中国针灸 2000年9期
关键词:椎动脉椎间盘显著性

杨 翊 周光涛

(十堰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康复科,湖北442012)

摘要对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分别以针刺和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痊愈显效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第10个月和第18个月分别进行随访,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主题词颈椎病/针灸疗法穴,风池穴,肾俞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多发病、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作者对收治的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70例(以下简称针刺组),药物治疗组70例(以下简称药物组),对其疗效做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针刺组70例中,男28例,女42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1月~30年。颈椎X线片58例,提示椎体前后缘增生、生理前凸改变45例;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12例;横突孔或钩椎关节增生18例;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颈椎小关节落位不稳1例;无异常7例。颈椎CT或MRI检查35例,提示颈椎间盘退变20例,伴颈椎间盘突出3例,无异常15例。TCD(超声多普勒)检测27例,有不同程度血流速度不对称、减慢或加快,出现湍流,顺应性下降,无异常2例。

1.2药物组70例中,男30例,女4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2月~35年。颈椎X线片54例,提示椎体前后缘增生、生理前凸改变38例,小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7例;横突孔或钩椎关节增生12例;颈椎小关节落位不稳2例;无异常5例。颈椎CT或MRI检查30例,提示椎间盘退变18例,伴颈椎间盘突出2例;无异常12例。TCD检测26例,血流速度不对称、顺应性下降23例,无异常3例。チ阶樽柿媳冉,其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影像检查、TCD检查表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诊断标准[1](1)头痛、颈性眩晕,曾有猝倒发作;(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等;(4)多伴有交感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2治疗方法

2.1针刺组ブ餮:风池、肾俞、百会、C2~C4夹脊穴、脑空。配穴:肝肾阴虚型配太冲、太溪;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三阴交;痰浊上扰型配丰隆、阳陵泉。均采用1.5寸长毫针,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行针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5天。

2.2药物组ゾ采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口服西比灵10 mg,每天1次,颈项强痛者加服扶他林片25 mg,每天3次。10天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5天。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ト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个月内未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好转:症状体征好转,仍留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中断治疗。

3.2治疗效果フ氪套槿愈显效共61例,愈显率为87.2%;药物组痊愈显效共46例,愈显率为65.7%。两组疗效结果比较及治疗后10个月和18个月的随访结果比较见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针刺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12,P>0.05),但是两组痊愈显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29.83,P<0.01),说明了针刺组的疗效水平明显高于药物组。针刺组无效的2例,1例为伴有寰枢关节半脱位者;另1例为颈椎间盘突出伴钩椎关节增生严重者。药物组无效的6例,2例为横突孔增生伴椎间隙狭窄者,3例为伴有颈椎间盘突出者,1例为颈椎后关节落位不稳者。在两组治疗有效的病例中,其不同的影像学发病部位以及TCD检查不同程度的结果,最终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由表2看出,在10个月和18个月随访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χ2=5.09,P<0.05,χ2=7.31,P<0.01),说明针刺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4讨论

4.1本症属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上气不足""髓海不足"等记载,认为本病内因肝肾不足、阴虚精亏,外因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致脑髓因血流不能上承而失养,所以治疗取风池、肾俞以清泄肝胆上亢之阳,滋水涵木;百会醒脑利窍;因夹脊穴内夹脊里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阳气充足,经脉通畅,则血液自然上行滋养脑络,故取C2~C4夹脊穴;脑空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主治头痛、目眩,在《针灸大成》就有华佗为曹操治"头风","刺脑空穴立愈"的记载,笔者借鉴于此,治疗颈性眩晕,屡试屡验,加之准确地辨证配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ハ执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引起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2]。病机包括:颈椎退变后颈部活动使椎间关节过度移动牵拉椎动脉;横突孔、上关节突增生肥大刺激压迫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使椎动脉痉挛;椎动脉硬化等。针刺相关穴位可消炎镇痛,解除肌痉挛,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纠正椎体移位,恢复颈椎内外平衡,消除对椎动脉的牵拉,从而改善脑部的供血情况。针刺组治疗前部分做TCD检测的患者中有25例异常者,治疗后均做了TCD复查,结果表明,针刺后椎不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血管弹性和有效血流量增加。药物组23例治疗前TCD异常者,治疗后只有部分复查了TCD,所以未做完整记录,两组亦未做统计学处理对照。

4.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丹参、西比灵等药物对绝大多数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其疗效又有较大局限性,且易反弹,而针刺组通过准确辨证取穴,标本兼治,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所以针刺治疗本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4.3针刺组有2例无效者,此两例均有较严重的影像学改变,提示针刺对伴有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间盘突出伴钩椎关节增生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差,此类型不宜做针刺治疗,应改用其他方法。

5参考文献

1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2陈百诚.实用颈肩腰腿痛详解.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

(收稿日期:19991019,齐淑兰发稿)

猜你喜欢

椎动脉椎间盘显著性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半躺姿势最伤腰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