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治疗频度的疗效观察

2000-06-13李应时

中国针灸 2000年9期
关键词:频度面神经口角

李应时

(新会市中医院,广东529100)

摘要将90例面瘫病人按初诊次序随机分组,统一采用相同的针灸治疗手段,观察不同治疗频度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疗效无差异(P>0.50)。提示:面瘫的针灸治疗可改变每日1次的常规方法,适当减少针灸治疗频率。

主题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电针电磁波谱治疗仪

目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常规方法多是每日治疗1次。笔者为了探寻其较佳的治疗频度,而选择本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统一采用相同的针灸治疗手段,对照观察不同治疗频度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观察对象シ卜合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1];临床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时间在10天以内的门诊病人为观察对象。

1.2一般资料ス补鄄觳∪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在15~79岁之间,以青壮年为多。按初诊次序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对照组,B组、C组为治疗组,每组30例。组与组之间性别及年龄组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2治疗方法

2.1取穴セ疾嘌舭住⒂阊、太阳、丝竹空、地仓、颊车、翳风、颧,健侧合谷、外关。

2.2操作パ舭淄赣阊、太阳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采用平刺,快速刺入,缓慢运针,平补平泻。翳风、颧采用直刺,进针0.8~1.2寸,平补平泻。合谷采用直刺,进针0.5~1.0寸,用补法。外关直刺0.5~1.0寸,用泻法。

2.3辅助方法(1)用G 6805电针治疗仪一组输出线接地仓与颧,另一组输出线接太阳与阳白。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电针30分钟。(2)用TDP神灯照射患侧面颊部,热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照射30分钟。

2.4治疗时序A、B、C组统一采用相同的针灸治疗手段及取穴,不同的治疗频度:A组每日治疗1次,B组隔日治疗1次,C组隔2日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未愈者休息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对比。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ゲ握铡读俅渤<疾病诊疗标准》[2]制定疗效标准。(1)痊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欢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2)好转:双侧额皱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欢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3)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仍未达到上述指标。

3.2治疗结果ブ瘟平峁见表1。

表1数据经卡方检验,A组与B+C组痊愈率比较,(χ2=0,P>0.50),两组无差异。B、C组痊愈率比较,χ2=0.104,P>0.50,两组无差异。表明3种治疗频度治疗效果相同。ピ诒1中,A组采用的是每日治疗1次,两个疗程后病人接受针灸治疗的次数为17±3次;B、C组因采用的是隔日、隔2日治疗1次,两个疗程后病人接受针灸治疗的实际次数仅为9±1次、7±1次,治疗次数较A组要少50%或以上。

4讨论

4.1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并非是针灸疗法本身给予弛缓不收的面部肌肉以纠偏力量,而是通过针灸疗法对腧穴和经络的良性刺激,激发和提高人体内在的修复机能与抗病能力,促进机体"正气存内",达到"邪不可干"的目的。不容置疑,机体修复机能的恢复与提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既往每日针灸治疗1次,之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愈合不理想,而在疗程后的休息过程中愈合较快,其原因,可能是给予患者机体自身修复的时间不够充足。本研究证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的针灸治疗频度与疗效不成正比,隔日或隔2日治疗与每日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

4.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急性非细菌性面神经炎,使受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失去神经的支配与控制作用,出现面部表情肌弛缓不收的病理状态,俗称面瘫。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是因机体正气内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或因素体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致肌肉纵缓不收而为病。由此可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为虚证,针灸治疗当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4.3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频度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50,治愈率无差异。但因B、C组采用的是隔日或隔2日针灸1次,其治疗次数较A组减少了50%或以上。这样,既减少了病人针灸的痛苦,又节省了费用和时间;同时,也减轻了针灸科的工作压力,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有临床价值。

5参考文献

1张学庸.新编诊疗常规.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233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

(收稿日期:19991203,赵昕发稿)

猜你喜欢

频度面神经口角
科学抵御“植物入侵者”
视角与口角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两代人的不同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肌电图监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
频度副词问与答
烧伤后小口畸形的整复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