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法语
2000-06-11[荷兰]张卓辉
[荷兰]张卓辉
法国的文学傲视世界。法国的文化曾为欧洲的主流.而法兰西的文学、文化所以能如此精彩而奥蕴深广,则得力于它拥有精致而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国语。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各国,宫廷内与上流社会竞相以说法语为风尚。许多外国作家以法文写作,如英国作家王尔德,以法文撰写其唯美凄绝的《莎乐美》,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以法文写他的回忆录,皆脍炙人口,并都因法文的格调令人向往。但法语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精致而丰富的。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的一支。罗曼语为古罗马时期与拉丁文并存的通俗口语。纪元813年,图尔天主教会议决定允许教士不用拉丁语而用罗曼语传教。法兰西民族开始拥有自己的语言。1539年法国国王佛朗索瓦一世宣布以法语为国家语言。1549年以诗人杜倍尔(1522——1560)为首的一群诗人发表《法兰西语言的保卫及发扬》一文,全力整顿诗体,吸收希腊、拉丁及古法语语汇,延伸既有辞汇的含义,成就了法语作为文化语言的基础。
17世纪初,以朗布勒侯爵夫人(1588——1665)为中心的文人们发起语言精致化运动,号称“PRECIEUX”成员包括当时社会菁英及文坛才子。他们主张净化语言、提倡精致思想及表达思想的优雅语。他们也排斥粗糙的语言,为法语注入了风格与气质。不久,哲人巴士葛(1623——1662)在其著作中一再提及语言的巧妙性,他说:“优秀的民族诞生优雅的国语,优雅的国语塑造优秀的国民。”
差不多同时候,有一群文学家得到里修莱首相(1585——1642)的赞助成立了“法国翰林院”,审查文艺作品,并编纂辞典,致力于正确的法语之普及.
另外,在1680年,法国第一座国家剧院成立,致力于传播具有文学气质的法语。在战前,剧院的朗诵诗表演会使千万观众如醉如痴.其至有些母亲把女儿送到剧院优伶之家学习正确而优美的朗诵法。
在世界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或国民如此热爱他们的国语,且处心积虑为纯化、丰富化、文学化他们的国语而那样努力、操心、费精神、费金钱。法语能成为举世公认的优雅语言,诞生许多优美的文学、诗歌,并非偶然.
19世纪法国文学家杜德(1840——1897)所著《周一故事》中有一篇《最后的一课》,纪录法国阿尔萨斯及罗连两省要割据给普鲁士前日,老师上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当平日不上进的主角“我”听到老师声泪俱下地说出“没有任何民族能真正被征服,只要他们保有自已的语言”时,他几乎要哭出来。事实上,这篇文章100多年来不知使多少读者感动得哭出来。法国人有资格说这种话,法国人也果真荣耀地活到今日。
[摘自泰国《新中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