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理论方法浅析

2017-01-14丁美美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4期
关键词:法兰西马克思

摘 要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法国1848年至1850年二月革命、六月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性质、进程和动力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本文通过对《法兰西阶级斗争》各章节细致的解读,系统分析法兰西阶级斗争所运用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 马克思 法兰西 阶级斗争 理论方法

作者简介:丁美美,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003

马克思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总结了1848年至1850年法国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是他第一次尝试以经济状况作为研究出发点来说明一国一段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该部著作阐发了阶级斗争和经济变革的关系以及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等重要理论,是一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政治历史著作。

一、阐述“恩格斯的导言”中阶级斗争的理论方法

“恩格斯的导言”是1895年恩格斯应德国社会民主党《前进报》出版社经理查理·费舍的请求,为该社即将出版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作的导言。在这篇导言里,恩格斯反思了以往工人运动,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不少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斗争的新策略。恩格斯认为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从社会经济状况出发来研究政治事件。由于不能在事件本身的进程中探索出最终的经济原因,因此需要将事件以前形成的经济状况作为分析整个事件的因素参考。

晚年的恩格斯回顾1848年革命时期他和马克思对革命形势的判断时,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研究政治事件及其背后的经济原因。恩格斯坦率地承认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长期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导致了对1848年革命形势的误判。当时他和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将会进行一个很长的和充满变化的革命斗争,无产阶级会取得最终胜利。 但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经济状况制约着历史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

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客观、理性地评价了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有效地利用普选权作为工人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肯定了普选权在工人阶级政党斗争中发挥的作用。恩格斯认为利用合法斗争可以增强工人阶级的斗争力量,把普选权看作工人阶级争取自身合法权利的手段。但恩格斯同时也强调资产阶级的普选制不会给无产阶级提供“更多的东西”,无产阶级利用普选权的斗争只不过是革命决战前的准备而已。因此,恩格斯在《导言》中指出无产阶级争取普选权、争取民主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首要任务之一,这种新的斗争方式是为了争取到无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条件。 他从未放弃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

作为恩格斯的最后一篇著作,《导言》集中反映了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总结了1848年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教训,对以往的错误判断进行了反思和纠正,通过分析新的历史发展形势,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和特点、合法斗争和武装起义等问题上阐述了新的策略,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二、阐述无产阶级专政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方法

马克思围绕第一章“1848年的六月失败”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专政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巴黎二月革命的原因、性质和意义

马克思通过分析1845年和1846年的马铃薯病害和歉收以及英国的工商业危机这两起世界性的经济事件,认为这是加速二月革命爆发的经济原因。此外,马克思对七月王朝时期的各阶级状况和七月王朝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考察,通过揭露七月王朝的统治阶级本质进而说明二月革命背后的政治原因。马克思认为以工人为骨干的人民群众同资产阶级共和派联合进行的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称赞“二月革命是一场漂亮的革命,得到普遍同情的革命” 。他着重强调了工人群众在革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蕴藏的潜在革命力量,认为工人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坚决斗争才争取到了二月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二月革命后所建立的临时政府及其政策

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本质特性和无产阶级在当时处于不成熟的原因。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被迫建立起来的临时政府,从其构成成分来看实质上不同党派为了分享革命胜利果实而作出的妥协。这些党派都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他们的利益是互相敌对的。临时政府中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因此,临时政府的实质即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已表现的十分明显。1848年革命时期法国工人阶级由于受到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对资产阶级本质认识不清还抱有对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工人阶级坚持“保证劳动权”、“成立专门的劳动部”这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根本不会实现的要求时,其结果是遭受到资产阶级的血腥镇压。

(三)巴黎无产阶级六月起义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马克思从多方面对六月革命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革命失败的基本原因是法国此时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高度的发展,无产阶级发展还不够成熟,这也是造成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原因。此外,巴黎无产阶级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和政治路线指导,孤立无援,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尽管六月革命失败,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尝试。六月起义的历史经验也教育了工人阶级认清资产阶级的本质属性,彻底丢掉幻想,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三、分析小资产阶级地位和特性的理论方法

马克思围绕第二章“1849年6月13日”中心问题——“对小资产阶级地位和特性的分析”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 共和派在制宪议会前半期的统治

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12月10日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宪议会的种种反动措施既打击了无产阶级也损害了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不得不起来反抗共和派和大资产阶级,而共和派则采取了迎合大资产阶级而牺牲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各阶级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无产阶级的斗争暂时失败,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大资产阶级在遭受到二月革命的打击后尚有所忌惮,农民阶级把自己的阶级利益寄托在代表过去革命传统的某个人物上。在这种阶级斗争的形势下,路易·波拿巴在12月10日当选为总统。

(二) 制宪议会后半期的历史

马克思利用阶级斗争分析方法论述了这段时期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制宪议会同代表秩序党的巴罗内阁之间的斗争。共和派主张共和制,而秩序党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维护君主立宪制,两者必然存在利害矛盾,这是他们斗争的根源。共和派利用群众斗争暂时当权,但共和国建立以后便很快失去群众基础,丧失自己的权利,政权逐渐归大资产阶级之手。制宪议会的后半期历史以“1月29日事件”、“3月21日事件”、“5月11日事件”标志了共和派的彻底失败。

(三) 立法议会开幕至6月13日

立法议会开幕时阶级力量有了新的变化,此时秩序党在立法议会占据统治地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组成新山岳党。在共和派失败后,新山岳党与秩序党之间的斗争凸显出来,结果导致6月13日事件(维护宪法的和平示威运动)。这一事件标志新山岳党的失败,大资产阶级胜利。

整个制宪议会时期至始至终贯穿着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着重分析了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特性,法国当时的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小生产的突出地位和无产阶级发展尚不成熟,因而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还深入分析了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他指出小资产阶级的地位使得它在阶级斗争中处于左右摇摆、自相矛盾的境地,具有软弱性、依附性和妥协性。在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是资产阶级共和派的附庸物。二月革命后它又成为镇压无产阶级六月起义的帮凶。当它反对无产阶级时,正是反对自己的盟友和真正的群众基础。所以当它反对大资产阶级时,因自身失去了群众基础,加之自身所固有的阶级软弱性,在6月13日进行的和平示威运动是“纯理性范围内的起义”,结果必然是惨败,这被马克思称为小资产阶级“典型式纯粹表现”。

四、论述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理论方法

马克思围绕第三章“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中心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阐述了立法议会时期的历史,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论述了法国当时不同阶级党派的特性、阶级利益以及不同阶级力量的变化。在6月13日之后的立法议会时期,大资产阶级利用秩序党实现国会专政,实行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公开显露出隐匿多时的保皇派面目,对法国的民主力量进行迫害和彻底摧毁。当秩序党全权在握后,统治集团内部开始激烈内争。金融贵族和大地主斗争尖锐化的结果是金融贵族的欧普里内阁代替秩序党的巴罗内阁。此后金融贵族的反动统治又激起了广大中间阶层的反抗,小资产阶级代表联合无产阶级在补缺选举中获胜。秩序党与波拿巴再度勾结以废除普选权的反动措施报复新山岳党的选举胜利。

这一章里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了当时法国国内的农民阶级与无产阶级。他认为,在资产阶级国家里农民和工人都是受到剥削和压迫的阶级,共同的剥削者都是资本,区别只在于各自受到的压迫和剥削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实质是一样。只有建立起反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政府,才能结束农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落。农民必须“团结在作为决定性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的周围”。这种专政的目的是达到消灭一些阶级差别以及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进而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社会观念。 法国阶级斗争的史实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思想提供了历史根据和理论方法。

五、分析阶级斗争的经济原因及资产阶级普选制实质的理论方法

马克思围绕第四章“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的中心问题——法国1848年革命失败和资产阶级反动势力胜利的经济原因,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普选制的实质。马克思着重分析了法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得出了以下的观点:1847年的经济危机是法国二月革命和德国三月革命爆发的经济原因,而1849年和1850年的工商业繁荣则是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加强的动力。这种经济的繁荣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因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尚不成熟,新的革命只会随着新的危机而发展。以上观点证实了马克思前三章所阐述的正确性,并使之得到了补充。马克思在分析法国普选权的历史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实行普选制是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原则,以达到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政权。这在资产阶级对新山岳党选举胜利的报复中就充分地说明了普选结果终归不能越过资产阶级规定的范围。恩格斯在《导言》中也进一步论述了资产阶级的普选制不会给无产阶级提供“更多的东西”,无产阶级利用普选权的斗争只是与资产阶级的未来决战作准备而已。

综上所述,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从经济状况的社会现实出发,运用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论述了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和六月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了法国革命的原因、性质、特点和动力,全面地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既充分肯定了二月革命的功绩与历史意义又总结了六月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后果。此外,马克思运用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剖析了法国当时的阶级结构、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和政治诉求。通过对社会革命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的考察,既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又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疑《法兰西阶级斗争》该部著作使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达成统一,书中无产阶级专政和工农联盟等重要理论在指导世界近百年来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注释: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10,21,49,31,117.

猜你喜欢

法兰西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涨幅达1400%的“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法兰西战役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天空中的法兰西骑士——幻影2000战斗机
雕塑家的仇人
展览 Exhib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