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兴建中国商城
2000-06-11[荷兰]张卓辉
[荷兰]张卓辉
在法国首都巴黎颇具规模的中国城开业两年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在旧唐人街基础上扩建,正紧鼓密鼓构筑新中国城;而荷兰世界第一大国际商港鹿特丹也在敲定中国城的建设方案;如今后来居上的却是南欧的意大利首都罗马新中国城落成。规模更为宏大,令人瞩目。
意大利《共和国报》报导:约有150间中国公司已最近于罗马国际机场附近的新中国城开业。这些公司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中资和驻意华资,进而成为目前欧洲最大的中国人拥有的贸易中心。
欧洲的“中国城”热,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犹如星火燎原,标志着200万(含流动人口)旅欧华人迅速崛起,正如意大利有句谚语说:“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样,意中两国官方交往、民间友谊追溯到公元1257年,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远赴华夏,来到中国元朝首都大都(现在的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朝廷内任官职15年之久,而著述传世杰作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距今已历七个半世纪。
然而,今年11月6日是意中建交30周年(意大利与中国正式建交于1970年11月6日)。这座新中国城就是建国50年的新中国迈过第三个里程在欧洲树立的丰碑,为意中建交30年献上厚礼。
地处南欧、欧洲文化复兴运动发源地、已连国130年的意大利共和国是排名第六的世界七大工业国之—,经济相当强盛。尤以工业先进著称,能源、钢铁、汽车、纺织(成衣和制革)化工发达。意大利北京都灵便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城,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米兰是世界服装成衣都市(仅次于法国巴黎),还有意大利皮具辈声世界。
旅居意大利的华人约有6万,排名列于占逾百万欧洲华人总数中的第六位;其余是:法、英各20万,荷、德各10万,西班牙7万。如同西欧华人一样,旅意华人多半从事餐饮业。所有区别的是华人妇女中大部分从事缝纫业(如皮革加工、成衣加工等),因而形成了南欧华商特色的“男厨女车”的社会生态。他们多数聚居罗马、米兰、都灵等地区与城市。
最先是70年代大批涌入欧洲的东南亚越棉寮(越南、柬埔寨、老挝)投奔怒海的华人难民,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也有相当多的中国移民,多为浙江、福建和广东一带华东、南沿海的闽人偷渡的越来越多。这些华人新移民多半文化水平稍高,且有一定经济力量与资本。他们投入华人社会,提升了侨民阶层。与此同时,东西方冷战结束,欧洲经济复苏,意大利百业兴旺,不少华人有识之士离开餐馆,走出唐人街,从事高科技、商贸等,使华人经济变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发展。
罗马新中国城的这项计划就是由现年45岁的旅意华人企业家孙盛德策划实施的。有关项目占地逾20万平方米,当中包括棚厂、商业大街及一幢商业中心。单是一幢批发商业中心便占地两万平方米。
孙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已拥有一个小型商业王国,内有二间饮食店,其中一间位于特雷维喷池附近(意大利首都名胜地)。此外,他还拥有孙氏集团以及一间专为中国移民人士提供法律及财务咨询服务的公司。他同时是活跃在意大利华人社会的侨团领袖之一。
该幢名为“罗马中国商业城”的综合中心设于罗马的蓬泰加莱里亚。蓬泰加莱里亚位处菲乌米奇诺机场、罗马的回旋大道及一个火车站之间。该处为罗马建国2753年纪念的标志。
参与这个批发、零售的商业中心开业的行业包括:服装、丝绸、纺织、电子及家庭电器等。
[摘自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