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特加酒争霸战

2000-06-11

海外文摘 2000年9期
关键词:伏特加诺夫酒厂

提起伏特加酒,大家马上就想到俄国。一具透明的酒瓶,红标签,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史密诺夫(Smirnoff)伏特加。史密诺夫每年在全世界120个国家卖出1.5亿瓶伏特加酒。

行家才知道史密诺夫和俄国没有关系,而是一家美国公司。但是,现在如果你到俄国去,一定可以发现市场上有另一种俄文标签的史密诺夫(Smirnov)伏特加酒。

到底那一种是真的,那一种是假的呢?其实两个都是真的史密诺夫,只是历史作弄,再加上庞大的经济利益驱使,美国和俄国的史密诺夫正展开一场商业诉讼。

故事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彼得·史密诺夫是伏尔加农夫之子,在乡间的餐厅里当酒保,闲暇无事喜欢买彩券做做发财梦。没想到有一天真的中了奖。那年他30岁不到,于是雄心勃勃辞掉了工作,买了一个酒窖,准备自己做个小老板。

他不仅卖酒,自己也爱喝酒,喝来喝去,也喝出了点心得,于是想到自己来制酒,因此买了一家小酒厂,这是1860年的事。他出产的酒很快的就受到大家的喜爱,在维也纳、巴黎、巴塞罗纳、布鲁塞尔成了名。他出产的“21号餐桌酒”(伏特加酒)还在万国博览会上得了奖。

受封俄国皇室酒商

史密诺夫出产的伏特加酒之所以受到肯定,是因为透明、纯净、无杂质,而他也的确发明了一种碳滤法,可以把酒滤得干干净净。1886年,史密诺夫做梦都没想到,俄皇也对他的伏特加酒感兴趣,正式命他为皇室酒商,他因此受到无比的尊崇。

彼得·史密诺夫从一无所有到建立了一个伏特加王国,1898年过世时,留给5个儿子一笔可观的财富和一家拥有1500名员工的酒厂。长子彼得主掌工厂,其他的儿子也陆续把自己的股份卖给哥哥,酒厂于是完全归了长子彼得。1907年十月革命后彼得去逝。妻子逃离俄国,再嫁给一位意大利人。史密诺夫家族在俄国渐渐销声匿迹了。

史密诺夫兄弟之一维拉迪米卖出股份之后,沉迷于赌马,最湖终于破产,于是离开了俄国,来到突尼西亚、波兰,最后在法国南部尼斯定居。他从小耳濡目染,也懂得制造伏特加酒的方法,于是在尼斯开设了一家小酒厂。但是30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维拉迪米·史密诺夫决定把自己的配方和厂牌一起卖给一个美国酒商克奈特。

克奈特看到这种俄国“无色、无味”的威士忌,便想引进新大陆。但是他的计划并没有成功,到1938年就决定再转手卖给一家叫何伯朗的小公司。但第二年就爆发了世界大战,影响了欧洲酒市场的发展,但是美国国内的酒市场却渐渐开发了出来。

借调酒走红美国

这种来自俄国的“无色、无味”威士忌,用作调酒饮料最合适,例如“血腥玛丽”“螺丝起子”用的都是伏特加。调酒饮料在美国市场上渐渐受欢迎,于是史密诺夫伏特加便渐渐闯出了一片天。再加上好莱坞明星的推波助澜,史密诺夫很快就成了美国式的“成功故事”,但也没有人去追究故事的原委。

这时俄国出现了一位波力斯·史密诺夫,他看到了俄国的经济改革,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常听到曾祖母述说家族的故事,于是决定重振家风,开启老旧的工厂,重新生产“史密诺夫”。波力斯说:“史密诺夫是俄国的象征,是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作品中的名词。我把先人做酒的方法重新拿出来使用,让大家可以品尝到最真实的史密诺夫。”

市场上出现了两种史密诺夫,一种是美国的拉丁字母,一种是俄国的俄文字母。美国何伯朗公司表示:“市场上出现两个史密诺夫会影响消费者。”而俄国的史密诺夫则要求何伯朗停止使用“史密诺夫”之名:“当年的买卖没有任何证据,况且维拉迪米已经将自己的股份卖给长兄,自己不可以再卖“史密诺夫”这个名字了。”他还要求何伯朗公司赔偿从1939年以来使用这个名字的认可费。

美俄商战各说各话

何伯朗公司则表示:“我们销售史密诺夫完全合法,在俄国也是经俄国政府许可的。”波力斯则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何伯朗生产的酒根本不能称之为伏特加,那不是俄国伏特加的定义。“而且,美国的酒是冰的,但是纯正的伏特加不可以低温冷冻。”波力斯说:“俄国人有俄国人的口味,我的史密诺夫让俄国人想起自己原来的风格。”难怪俄文标签的史密诺夫愈来愈受到俄国人的欢迎,到处都有小俱乐部,最近成员已经增加到200万人,其中还有人发起成立“史密诺夫党”,波力斯虽然不愿担任党魁,但也交了党费。

不论美国与俄国史密诺夫的商战如何发展,波力斯·史密诺夫自许身担“复兴之战”。美国和俄国之间的冷战或许已经落幕,但这场酒精热战才正式开打。

[摘自法国《欧洲日报》]

猜你喜欢

伏特加诺夫酒厂
你所不知道的伏特加:半面天使,半面魔鬼
伏特加,酒界的渣男
羿神:神奇之地的一家诚实的小酒厂
酒厂工人
托关系
连环计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
墙怎么倒了
只有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