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压力是福是祸?

2000-06-11

海外文摘 2000年9期
关键词:研究

令 乔

“压力”曾一度被视为能促使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克服压力是一种面对危险时所产生的天然反应,一种直接由远古的祖先遗传至现代人的感觉。遗憾的是,压力只会制造麻烦而一无长处。有些人擅用压力,他们服从于“压力只会使人更强”的神圣理念。通过过现代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罢了。

压力容易让人生病

一项崭新的全方位研究显示,对身体造成连续破坏的压力,不单会引起心脏病和胃溃疡,更会使人丧失记忆、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甚至导致一种特别的痴肥症。病发初期,这种痴肥症只不过使人肥胖,但最终会致命。

美国哈佛大学身心医学院始创人赫伯特·本森医生回忆说:“30年前,当我开始着手研究压力的时候,有人对我说这样做会影响我将来的医疗生涯。直到最近几年,研究人员才开始用分析口水内某种荷尔蒙的浓度作为量度压力的指标。研究人员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身体以不同的方法处理压力;他们还提出令人忧虑的证据,证明压力在人类生命最初的几个星期内影响儿童成长。由于上述发现,医学界衍生出一门新学科——精神神经免疫学。匹兹堡大学布鲁斯·雷宾表示:“通过传染病学的分析,大家都知道压力和疾病之间有着某些关联,只是不明白当中的机制。现在,精神神经免疫学已提供了足够的资料。”

持久压力危害大

有关压力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才由内分泌学先驱汉斯·塞尔弗建立。他发现不同的生物对一连串不愉快的感觉和精神经历有着相类似的生物反应。这些不愉快的感觉和精神经历统称为“压力来源”。所谓“压力来源”就是一些人类千方百计要避开的事。举例说,如果你是一头实验室的白老鼠,实验时用的电击便是“压力来源”;或者如果你是一头猎物,目睹猎食者的来临便是“压力来源”;如果你是位投资者,股市突然下挫500点也可以是一种“压力来源”。急性压力事件,使每个人都感到肾上腺素激增:剧烈的心脏跳动;唇干舌燥;胃部紧张得要呕吐等。由此证明人体已做好所需的准备。人类天生便具有处理压力的本能,只要不是经常需要面对的话。但如果压力不断出现,那些反应便会大量涌现,不知不觉地在人生中反复恶化。

1991年,心理学家谢尔登·科恩和同僚进行了一项研究,分析压力与免疫系统毛病之间关系,他们发现那些在心理测试中对感官压力有高度反应的人,一旦接触到一种呼吸系统病毒,他们患感冒的概率较高。

1998年,科恩再一次进行这项研究。这次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单一独立而巨大的压力事件不足以影响研究对象患病的机会,但如果是慢性压力的话,例如与工作伙伴或家庭成员不停地争执,便会将患病机会大幅提高3-5倍。

男女处理压力大不一样

俄亥俄州的的凯瑟琳·斯托尼发现,面对压力,女性血压升幅比男性低,不过女性在更年期或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后,对压力的反应会明显增强。哈佛大学的罗纳德·赫斯勒曾进行了一项测试,他邀请了166对夫妇连续6个星期每日记下压力日记,结果发现女性倾向于对广泛的压力来源产生反应。凯斯勒指出,女性感到有压力的时候较多,因为她们全面兼顾日常生活。倘若家中有直系成员病倒,男性会感到忧虑:但太太会担起整件事件的精神负担。赫斯勒说:“男性在同一时间只会关心单一件事,女性会同时再次将所有事件拼凑在一起。”

除性别不同会对压力产生不同反应之外,似乎童年经历也会严重影响一个人日后对压力的反应。乔治亚州医学院的法兰克·特雷巴尔表示,在孤儿院或被忽视的家庭长大的儿童将来对力会有“激烈”反应。他们发现,假如你来自带点混乱、不稳定、关系破裂、积怨甚深的家庭,日后在面对压力时,血压可能升得较高。

小孩子的脑部在8岁以前,仍在因周围的环境而发展:脑细胞的生存或死亡就取决于投射到脑部的经验。美国国家卫生学院的杰伊·吉尔德说,初期的脑袋可以发育出特别强大的面对高度紧张的能力。这样的脑袋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也会有大量肾上激素流动。但这些儿童在长大成人后,假如不是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便会感到空虚或沉闷。

反之亦然,明尼苏达大学的梅根·冈纳表示,在温馨安全家庭长大的儿童对压力的反应温和。初生婴儿一般在接受割包皮手术时回紧张起来,其皮质醇水平亦会因此升高。不过,倘若初生婴儿在出生3个月内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便可以应付若干程度的不安,不会因紧张而有太大反应。例如,他们接受身体检查时可能会哭突啼啼,但他们的压力荷尔蒙却不会上升。冈纳说,倘若孩子是在情绪温和的安全家庭成长,他就可以承受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

许多专家认为儿童所面对的压力有上升趋势。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的小儿科医生巴巴拉·霍华德表示,她1/4病人的身体疾病与压力有关,而这个比例正不断上升。她说,这些病人一般有肚子痛、小便频密、头痛等各式各样的症状,但这些症状经常被误以为是身体问题。根据西奈山医学院的乔治亚·威特金进行的调查分析,父母经常错误判断孩子在生活上所遇到的压力来源。他们以为小孩最担心朋友之间的关系和受欢迎程度,但小孩其实是担心成年人。孩子们最担心父母病倒、发怒或离婚。吉尔德表示,令你震惊的是,小孩子的忧虑有时牵涉到很多方面,例如战争、环境及罪案这些成年人同样关注的问题。

种种现象所引出的问题,至今没有哪一位研究员胆敢轻率地回答说,不断上升的压力已成为现今生活中无可避免的伤害。凯斯勒表示,人类200年前的生活压力比今天还大,那时许多小孩没到成年已经死去。但当时的生活也较简单,因为压力并未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主题。人们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岗位,也得到大家庭、大部族及庞大村落的支持。

可以肯定,人类能够活到今日,经过了数百年对生活危险的应变,我们要面对的挑战并非压力本身构成的威胁,而是我们太人性的反应。

人人都能学会调节压力

有些人天生懂得如何抵抗压力,但任何人都可以用好的方法使身体和思绪平静下来。

即使压力难以应付,而且谁都躲不掉,也并不表示我们注定会被压力困死。正如斯坦福大学精神病专家大卫·斯皮格尔所言,“想要在毫无压力下生活是不合理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应是主动地和有效地应付压力。”虽然有些人较容易排解压力,但研究指出,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处理压力。

其中一个方法是仿效天生会抵抗压力的人。有些人能以超乎常人的平静心境对待令人泄气的遭遇,例如被囚禁、被施酷刑、患上顽疾、遇到失败。研究员发现这些人具有特殊的思想习惯。他们更关注急迫的问题(这个垂死的孩子现在是否感觉舒服),而非综合性的问题(他是否快要死去)。他们会想方设法去合理地解释这些问题——其中许多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把苦难者的经历视为上主特别的指令。

即使是悲观主义者也可学习调节压力的办法。在麻省大学的医学、健康护理及社会关注中心,专家花了20年时间教人通过冥想及其他放松练习去舒缓压力。

按摩是另一种有效排解压力的方法。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揉弄身体如何舒缓压力反应,但效果却是有目共睹的。迈阿密大学触觉研究中心的心理专家蒂芬妮·菲尔德在研究报告中称,在过去23年间,按摩可加快早产婴儿增磅的速度,改善气喘病患者的肺功能,增强爱滋病带菌者的免疫力。在1996年的研究中,每两星期一次按摩的医护人员,连续10次按摩后,在限时数学测验中所得成绩比其他没有按摩的同僚好。

假如认为按摩和冥想过于温和,你可以选择运动。研究员发现,年轻男子经过半小时的踏车运动,在忧虑测试中的得分下降25/%并对脑袋活动产生有利改变,例如减低对压力敏感的扁桃体的反应,额前皮肤活动较多。暂时还没有关于运动是如何产生这种功效的确切解释,但已知运动可以刺激身体生产内啡呔,改善脑部氧气供应量,放松紧张的筋肉。

排解压力的方法还有瑜伽、生物反馈及音乐治疗等,这些方法均不会产生排斥,你可视其功效选取一种适合自己的。

专家建议,倘若你被纠缠不清的问题困扰,你应参加一个支援团体或写日记,总之要找到说明自己感受的办法。研究显示,支援团体可延长皮肤癌或乳癌病人的寿命。哮喘病人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可通过描写人生最大压力来减轻病情。

[摘自泰国《新中原报》]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