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普知识造福人类
2000-06-06杨木
杨 木
再美的花朵也会在岁月的演变中枯萎凋零,再亭亭玉立的少女也会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步履蹒跚;盛衰荣枯,生老病死,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然而健康长寿却是人类世世代代的美好愿望与追求。有幸的是,伴随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些当年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已变得有可能,例如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由三四十岁延长到七八十岁,生命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可以说,摆脱巫术,消除愚昧,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人们养生保健,进而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已完全成为不争的事实。
许多中老年人在回忆自己孩提时代的生活环境时,对虱子、跳蚤、臭虫是深恶痛绝的。但幼年时的他们只知道这些小东西能咬人,人被咬后就浑身痛痒,却不知道它们能传播疾病。是医学科普知识的不断普及,使人们认识了它们能通过血液、唾液传播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疾病,并知道用烧燎灼烫、灯光诱捕、药物杀灭等方法能杀灭它们。令人庆幸的是,现代的孩子已很难见到这类害虫,让它们描述这类害虫,是件很难的事。这除了人们学会了战胜这类害虫的方法外,还因为人们居住、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为战胜这类肆虐人类成百上千年的害虫创造了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当我们为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今天感到欢欣鼓舞时,也同样存在着遗憾:在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往往因为急于摆脱贫困而不顾后果,这就使工业生产给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料;先进的交通工具给人们提供了舒适和高速度,但也带来了噪声和尾气;食品加工储存中使用的添加剂、防腐保鲜剂使人们对营养的摄取更加方便,但却又增加了致病甚至致癌的因素;城市化和人口密集以及高层封闭式建筑和空调、制冷设备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温室效应”;无处不在的塑料制品及其他化工合成材料造成了极难分解的“白色垃圾”……
尽管有着这么多的遗憾,可谁能说他不用工厂生产的产品,不坐高速行驶的汽车,不吃化肥催长的蔬菜,不住高层楼房而重归洞穴山林中度日呢
既然人们难以割舍现代化的生活,那么就只能用科普知识武装自己,保护自己,明白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享用现代化生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现代化带给人们的危害,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但这是人为的划分。实际上,人的一生,从成长到衰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每个人都曾经是小孩,然后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姑娘小伙子。而且有一天,突然会有孩子管你叫叔叔阿姨,甚至大爷大娘。称呼还会伴随岁月不停地变换,今天同事管你叫“小张”、“小李”,明天会叫你“老张”、“老李”,不定哪一天,有人还会尊称您为“张老”、“李老”。也就是说,每个群体中的成员都是在不断的更替中,现在的中年人从前曾是小孩,而他们又是老年群体的候补队员。
现在的科普知识总是跟着“潮流”涌动,甚至一个小生命在娘肚子里孕育的时候,科普知识就开始为母子俩“保驾护航”。人到老年,该无可奈何地看着夕阳西下了吧煹我们的科普作者仍然牢记使命,继续将经过现代医学验证的每一个有利健康长寿的成果传授给老年人,希冀老年人“枯木逢春”,再显生命力。从这种宣传力度和人们对科普知识重视的程度来看,人的期望寿命还会向八九十岁迈进。或许有人对此会提出疑问,那就让将来的事实说话吧,马寅初在1948年的报告中指出,国人的平均寿命为36岁。50多年前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今天的人会活到七八十岁,但今天不是实现了吗
科普知识不是教科书,不是长篇大论,它是“豆腐块”式的文章,在写法上又尽量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如果您想健康长寿,活得高高兴兴,不妨利用闲暇时间,读读这类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