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桐胜:职业军官,职业摄影

2000-06-06

大众摄影 2000年12期
关键词:画册摄影艺术艺术家

个人简历及摄影成就:

河北霸州市胜芳镇人,1953年12月生,1972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研究生文化程度。主任记者,现任国防科工委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摄影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理事。

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奖,出版《走向世界》《伏尔加河之旅》《丽江古城》《心雨集》等二十多本画册。

年收支比例:

在部队从事摄影工作,基本上是吃皇粮,人是单位的、相机是单位的,出外拍摄费用也是单位负担。

这些年,我主要是进行些专题性的研究和创作,出版一些画册。发表作品比较少,稿费也不多,支出以文养文,自力更生的办法。

在图片的销售方面,因为摄影作品市场还不成熟,自己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定位标准和法律准备,虽然有不少人想购买我的摄影品,但一直没有开展销售业务,以后会向这方面发展。

近期计划:

近来正在抓紧时间完成一部反映中国西部的一部重要画册,这个画册已经拍摄7年,现已接进尾声。另外一本反映国外人文风光的画册准备明年出版。

几句心里话:

国防科工委肩负着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武器装备的生产、试验工作,我的任务就是用摄影艺术手段,来反映这一战线所取得的每项重要科技成就。如何通过摄影艺术,再现这些科技成果和科研世界,是我多年来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技摄影所反映的对象确有它自己独特的内涵,神奇的景观和深邃的境界,如果深入观察,动情体验,就会在那冰冷的机械中,发现一种难以捉摸的美。为国防科技事业我拍摄了数十万张科技照片。

在研究科技与摄影艺术的同时,我还长期坚持对如何将摄影艺术与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结合起来。使摄影在人类整个文化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其独特的艺术作用。摄影家不只是一个记录者,应该是一个艺术家、一位学者、哲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技术水准,用自己的思想和眼光去观察生活,领悟人生,才能使摄影艺术走进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摄影艺术佳作。十多年来我通过摄影艺术手段,对俄罗斯、英国等地进行了全面的文化考察和研究。同时也对中国的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摄影考察和文化研究,对西北的丝绸之路,西南的茶马古道等历史古迹都进行了摄影考察,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大批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有不少作品成了绝版,有些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了。这方面的主要成果专著有《伏尔加河之旅——俄罗斯文化艺术》、《英国之旅》、《淹没的三峡》、《丽江古城》等。

图片选自张桐胜《大河风》组照。

编辑同期声

★和别的摄影师相比,张桐胜的日子过的可算是滋润的。器材一流,所有拍摄费用有单位担着,这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可在中国有这种幸福生活的人有很多,但象张桐胜这样革命、生产两不误的却并不多。

★按张桐胜自己的话说,中国有很多养艺术家的单位,但是真正的艺术家并不多。

★主要是条件太优越了,缺少生存的紧迫感。

★张桐胜能有今天这么自由的创作条件也是他这么多年来的奋斗结果。28年前,一个19岁喜好绘画的农村青年走进部队,从放电影到文化干事到专职摄影,一直到现在两杠四星的大校,他付出了多少!

★张桐胜的底子不薄,他说在当兵之前,曾经钻进被封闭的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艺术类书籍。在部队,他最早的工作是放映员,这对他是一个学习的机会。部队这种环境使他对自己的摄影工作有一种精益求精的要求。他的任务是拍摄航空航天科技,他把工作融为艺术的创作。

★他还有一个优点是善于总结,也就是说他有很强的编辑能力,所以他能把自己的图片集结成书,而航空航天类的画册几乎没有谁比张桐胜更有条件编辑,前后二十多本画册的编辑出版,是他的工作成绩,也是他能力的体现。外行人对这个领域不了解,实际上在这个领域这种画册是非常有价值,也是非常有市场的。

★一本《丽江古城》,已经印了三版,从发现选题到拍摄完成前后仅几周,这足以显示出他的敏锐与果断。凝聚张桐胜心血的《心雨集》出版几个月就已告罄,更反映了市场对他的承认。

★其实看张桐胜作品,会感觉到是两个人的创作,这也是他既是一名军人又是一个艺术家的两面性。但是这并不矛盾。

★应该说张桐胜象个优秀的农民,他把自留地和大田都打理得很好,两块地都是大丰收。

猜你喜欢

画册摄影艺术艺术家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