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万萍:农民别样的营生
2000-06-06
个人简历及摄影成就:
1965年出生,汉族,农民,少年时因意外事故,左腿及右手致残,1985年中学毕业,1987年开始学习摄影,现为自由职业摄影师,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士,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上入选、获奖达百余幅组,发表500余幅,其中《金山岭晨雾》1992年获第六届尼康摄影比赛三等奖,1993年《长城系列》获《大众摄影》主办的“宝丰杯”全国摄影大赛金牌奖,《华夏风采》获中日大自然摄影比赛佳作奖,1994年《金山岭长城朝雾》获中日山水风光游摄影对抗赛金奖,作品《气贯长城》获第十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1998年作品《晨曦中的中国长城》在法国巴黎获得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摄影比赛二等奖,1999年度“柯达杯”《中国摄影》专业反转片比赛获优秀摄影师称号。2000年1月出版长城摄影专集《我的家乡》。
年收支比例:
我近四、五年摄影收入与支出几乎持平,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售照片,报刊投稿,参加摄影比赛等。摄影主要投入是购买胶卷、冲洗放大、装裱及差旅费等。
近期计划:
我没有过多的计划,继续努力将长城主题拍好,是我永恒的摄影追求。
使用器材情况:我现在使用的120相机为玛米亚RB67SD,90mm、65mm两只镜头,135相机是从佳能公司借用的EOS3及两只镜头,f17-35mm和f35-350mm镜头。偶尔也使用海鸥4A相机。
几句心里话:
我家住在长城脚下,几代人也没有走出这穷山沟,我觉得我又是非常幸运的,只因为我选择了摄影这一行。自从拿起相机之日起,大部分时间用在拍摄长城风光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多年来,我的作品接连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上入选、获奖,发表在各报刊、杂志上,尽管摄影很艰辛,但它陶冶了我的情操,锻造了我对艺术的无比热爱。
同时摄影也很难,尤其我觉得拍摄长城更难,要不断的突破自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为了拍摄一张满意的作品,要往返数次,甚至要几年时间。
依靠摄影收入维持摄影创作也不那么容易(也许我的路子走得不正确),十几年来真是困难重重,我没有松懈对长城的拍摄,不管怎么样,我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努力拍摄我心中的长城,这是我永恒的追求。
周万萍和他最得意的作品
编辑同期声
●真没想到周万萍那么不善经营自己。前些天我们到金山岭长城之上他开的那个小店一看:连个招牌都没有。虽然那是个风景极佳、一眼望去长城逶迤的地方,虽然小店的墙上挂着周万萍放大、装裱好的作品,桌子上摆着他今年新出版的画册,但有谁知道这些摄影作品和画册是出自这个小店主人之手,是出于一位地地道道的本地农民摄影家。
●我都替他着急,咱不说包装什么的,就实事求是地把他的简历和取得的成绩写在块板子上,他的照片和画册卖得一定比现在好得多。
●这就是他农民的本色吧!
●据他自己讲画册销得不错,仅这一个小店在今年的旅游季节已经卖出4-5百本了,加上其它地方的销售,这本画册已经收回投资开始盈利。当然,尽管小店里照片和画册摆在显著位置,但更多的还是食品、饮料和些小工艺品,这些大概是他收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周万萍现在的日子还是不太容易,就这个小店,去年的租金是几百元,今年一下子涨到了8000元!
●都说周万萍是受翟东风他们的影响,可他是怎样放下锄头拿起照相机的呢?
●周万萍虽然是个农民,可是在那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几乎是没有土地可种,他全家只有一分地。农民可没有上岗下岗这一说,有地自己土里刨食,没地自己拯救自己,金山岭开辟为旅游区后,由于他有些残疾,干不了重活,也或许他太老实找不到其它事,就一边卖汽水,一边用一架海鸥4A给游客拍些纪念照维持生计。发展到今天饮料还是在卖,持相机的行当却改为给长城拍纪念照。
●当年到金山岭打听周万萍的时候,就会有人告诉你,他一大早,背着汽水到司马台去了(因为司马台的游人比金山岭多)。从金山岭到司马台沿着长城走大约有20多公里,一路上上下下崎岖不平,我走过一次,回来歇了好几天还觉着累呢。
●因为金山岭这个地方的长城残破、地势变化又丰富,所以很多到那的人都是些美术院校的学生,他们到那写生。还有就是搞摄影的。为了赶时间、等机会,有些人就经常住在周万萍家,因为他家就在金山岭长城脚下。一来二去,周万萍和来这拍长城的人就熟了,他也开始用他的海鸥4A拍起长城来了。
●现在金山岭可有一景:卖画册。任何一个旅游景点几乎都卖风光画册,但那是在旅游品商店里。金山岭那些卖画册的却颇为不同,长城上下,尽是些妇女手里拿着金山岭画册,当然包括周万萍那本,有个妇女让我买画册,我说:“我就是这画册的作者。”她说:“别逗了,这画册是我大兄弟拍的!”她们帮游人主要是外国游客背着包,搀扶年老体弱者爬长城,目的只有一个,卖一本画册。这种推销方式也许有点那个,但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对一个地方一个局部的影响。
●我觉得这些画册都是周万萍批出去的,我看见他家堆了好多。
●给乡亲们挣钱的机会,乡亲们也以他为荣了。
●当年,周万萍获得全国影展金奖之后,据说有“农转非”的可能,但后来因为什么事情给“耽误”了,没“非”成。
●焉知非福。假如当年他真的农转非了,可以设想一下,也许他会到县里的文化馆当个馆员,也许他是乡里文化站职工,能否走上今天的道路就不一定了。
●我听过周万萍在哈苏幻灯演示会上的讲话,因为打幻灯,屋里特暗,也没看清楚他长得什么样,就觉得他的语言是一个非文化人的文化语言,很特别。说到金山岭,说到长城,很动情的。
●应该说周万萍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他也看了不少书。
●他是高中毕业。
●那天去周万萍的小店,在长城上遇见一帮也不知道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的,让几个孩子举着面旗子,上面写着“享受磨难”,我就问那个孩子:“你知道什么是磨难么?”已经被导演导累了的孩子说“磨难就是事儿×!”
●真正的磨难是不可能享受的。这一点周万萍肯定有着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