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的清末彩票
2000-06-05闵杰
闵 杰
清末彩票卖得十分火爆。1901年,全国彩票销售中心的上海,正式注册的彩票公司就有111家,每月销售17万张彩票,月销售额达到85万元,这个数额还不包括一些未经批准的小公司。1903年,在华中重镇的武汉,彩票店星罗棋布,有记者报道说:“武昌每一大街,长不过200码,而售彩票者,竟有4家;凡彩票之店,装饰华丽,颇动人目。”又说:“大街小巷,招牌林立者,售彩票之处也;儿童走卒,立谈偶语者,售彩票之事也。”彩票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人都知道,中彩的总是少数,清朝末年国贫民穷,一张彩票价格5元,足够小民百姓一家子充充裕裕过一个月的日子,为什么偏偏要去丢在水里?
中头彩一幢洋楼
既买彩票,说到底,是冲着中彩去的,尤其是想中头彩。当时的头彩中彩率是万分之一,彩金有多有少,除了偶尔的情况外,一般不少于1万元,这笔钱的价值形象点说,就是一幢洋楼。
彩票最讲究的就是头彩,它具有轰动效应。哪家公司头彩给得多,人们就对它的彩票感兴趣,因此各家公司都在这方面做足文章。清末的通行做法是,头彩彩金最少占销售额的20%(注意,不是公司利润的20%)。打个比方说,如果一家公司每月彩票销售额1万元,它就要拿出2000元来给中头彩的人,远远高于彩票公司自己从发行这期彩票中所得的利润。这个规矩从第一家彩票公司广济公司开办时就定下来了。它创办后第一个月的销售额是5万元,头彩是1万 元。别的公司一般也是这个比例。在本世纪最初的几年,头彩最高的是德国商人办的普益公司,它的头彩是一座两层的洋楼,上下60间房,外加平房30间,经公估,这些房屋时价16万元,比其他彩票公司头彩高出60%,这些房间如果用于出租,每年可得租金1800元。
到1905年以后,上海的彩票公司加大彩票发行量,相应地增加头彩的彩金,各省争相仿效,湖北彩票公司、安徽铁路彩票公司的头彩都达到了10万元。1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当时中国很多民营企业的创办资本不到1万元,10万元是一家中型企业。如果头彩得主将彩金用于投资,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个企业家,成为小城市里的大阔佬。
回报率 百分之七十
每一期彩票,头彩只有一个(有的公司开双彩,头彩有两份,但彩额相应降低,实际是一回事),而博彩者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必须要让相当数量的人满意,才能维持他们不变心。对此,彩票公司是很舍得拿出钱来的,返彩率达到70%左右。而且,这不是给人嘴上抹点糖汁,彩票是一种经营,经营就不能蒙人。清末的博彩者,不中彩则已,只要是中了彩,所得到的就能令人满意。
1900年外商在上海设立的广益公司是当时最有名气的彩票公司,公司每月发行彩票1000张,销售额5万元,彩票公司拿出其中的75%,即375万元用于返还中彩人,各个等级的得彩情况如下:
头彩1张,得彩10000元。
二彩1张,得彩4000元。
三彩1张,得彩2000元。
四彩2张,得彩各500元。
五彩10张,得彩各100元。
六彩30张,得彩各50元。
七彩840张,得彩各20元。
头彩附彩2张,得彩各300元。
二彩附彩2张,得彩各200元。
三彩附彩2张,得彩各100元。
以上得彩总张数891张,占彩票发行额1000张的9%,这就是说,按平均率计,每买11张彩票,就有一次中彩的机会。买11张彩票的花费是55元,即使中的是末等的七彩,也可得20元。拿出55元就能得20元,钱花得并不算太冤,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得的更多,甚至中个一二三等彩也说不定,所以许多人都想去碰一碰运气。
再仔细琢磨一下这张彩票金等级表是很有意思的,公司的彩额分配很有讲究:基数特大,末等的七彩840张,占全部中彩的彩票总共891张的90%以上,有意鼓励市井小民多多参与;头彩特重,刺激有钱人多买。公司把全部彩额的大部分放在末彩和头彩中,有钱的多买,无钱的捧场,彩票岂能没有市场?
扣除上述全部返彩金额375万元后,广益公司自己从每期销售收入5万元中仅剩下125万元,再加上给各家经销彩票的票行5%的折扣以及支付各种开销,公司所得不过几千元,远远低于获头彩人的所得,也不比二彩得主多多少。广益是这样,其他各公司也莫不如此。这么说来,彩票公司不是没什么钱可赚了吗?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要掏你的口袋,当然要给足甜头。彩票公司出手如此大方,显然是懂得只有高付出才有高回报的道理。只要彩票卖得出去,公司每期的收入就是有保证的,信誉越高,市场就越大,公司彩票的发行量就可以成倍增长,利润就会相应翻番。清末一些著名彩票公司,从初创到鼎盛时期,彩票发行量都增长5倍左右,利润也以相同比例增长。更重要的是,对博彩者来说,中彩与不中彩之比大约是1比10,1人中彩就有10人在为他垫背,而彩票公司则稳赚不赔。
严惩违规处死舞弊的摇号员
对于买彩票的人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彩票公司弄虚作假,小老百姓根本摸不着大彩,一二三等彩都被经营者的亲朋好友摸去了。在清末正式注册的彩票公司中,外商彩票公司从未见到这种投诉;中国的公司常常发生这种事,但处罚也是极重的。
1900年北方闹义和团加之八国联军入侵,上海市面恐慌,彩票不好卖,常常到了开彩的日期,彩票还未全部售出。如果照常开彩,而大彩的号码恰恰在没卖出去的彩票中,购彩者就会对公司是否公正产生猜疑。为了信誉,外商华洋合众彩票公司宣布推迟开彩半个月,宁可让人抱怨,绝不让人猜疑。外商同利公司是按期开彩的,二彩恰在公司未卖出的彩票内,于是当众宣布,将二彩彩金全部捐给慈善事业,也同样维护了自己的信誉。
中国的彩票公司没有这么严格,特别是官办公司,内部舞弊不断发生,但当局能不断纠正;倘若有弊不究,引起公愤,一般情况下,这家公司就咎由自取,宣告完蛋。1905年,福建彩票公司已经成立一年多,到第17期彩票开彩时,头彩一直未见,原来是摇号人与主持者串通作弊。博彩者上台与主持开彩人理论,遭警察棍殴,致触众人之怒,群拥而上,捣毁公司屋内器具。事后地方官掩饰真相,谎报朝廷说是别有用心者聚众闹事,这是官方的惯用说法。当时新闻报刊已经比较发达,也还敢说话,捅破事件真相,地方官终不能一手遮天,公司被取缔。以后浙江等省的彩票公司也都因为舞弊后,不能立即查明原因,被停业整顿。这些都是巡抚(省长)扶持并报请朝廷批准的全省性彩票公司(每省一家),被取缔后,这些省份就不准再设立彩票公司,省财政收入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清末在严厉取缔违规公司方面,还真有点挥泪斩马谡的味道。
但也不尽然。清末有两家规模最大的彩票公司,一家是上海的南洋彩票公司(其前身即发行江南义赈票的广济公司,1905年因6年专利期满,收归官办,改称南洋),一家是湖北彩票公司,后台分别是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同样是发生舞弊案,公司照办不误,但处理则足以让再犯者戒。南洋公司某期头彩为公司职员所得,经查事属偶然,无作弊嫌疑,然而人言可畏,两江总督下令,此后公司中人不许购买本公司彩票。湖北签捐彩票初办时,从广东招来两名摇号员,舞弊事发,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该彩票头彩停发,两名摇号员处死。所谓法不容情,在清代彩票业中还真有那么点味道。清朝彩票的繁盛不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怎样保持这种繁盛,清政府和地方官还是清醒并拿得出办法来的。
(蔡梗民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