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世纪老人的生命传奇

2000-06-05易飞

东西南北 2000年2期
关键词:双桥罗氏行医

易飞

今年100岁的罗有名刚好与世纪同龄。在方圆几百里的北京城,要说罗有名或许有人不大知道。因为周恩来总理给她起这个名字时,她已经50多岁了。但提起“双桥老太”,在她居住的方圆几十里地却几乎无人不知。罗有名因在北京双桥地区行医30多年得名“双桥老太”。她那神奇的医疗技术使其享誉华夏,名扬世界。

破例成为第五代传人

1900年,罗有名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城东南的罗楼村。罗家有祖传医学,罗氏骨医在《资治通鉴》上便有记载。但是,罗家本是单传,因为罗有名是个女孩,属于不传之列。于是,她也没有起过学医的念头。罗有名少年时家庭生活贫困,野菜和谷糠伴她长到5岁。在七八个兄弟姐妹中,她心地善良,资质聪颖,在选择罗氏骨医第五代传人时,祖母破例将她提名,让她和兄弟们排队摸病人的骨头。别人都摸不准,只有罗有名摸起来既轻又准。于是她成了惟一的罗家传人。

从9岁起,罗有名开始随奶奶学医。奶奶教人,既严且厉。3年中,罗有名在姐姐的大床下铺一个草秸小床睡觉。祖母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杰。不久,祖母去世,于是,罗有名从13岁起便开始独自行医。

18岁那年,罗有名嫁到县城东关王家,与农民王治中结了婚。王家也是穷苦人家。那年豫东大旱,本来十分贫瘠的沙碱地,收获就更是少了。王治中为了活命,减少家里负担,背上一床破被子上南乡逃荒了。谁知,丈夫这一去竟是20年杳无音讯。

神秘客人带她去找红军

丈夫走后,罗有名用她瘦小的身体支撑起这个家。婆母死了,撇下3个年幼的弟弟和妹妹。

她日夜盼望丈夫能早日回来。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盼到愁苦的思绪变成几缕白发爬上了头,丈夫还是无影无踪。

20年后的一天,罗有名正给病人看病,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男人。他说家里有病人,是来请罗先生前去出诊的。听那人口音不是本地人,但从那双机警的眼睛里,罗有名看出他不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她哪敢跟一个陌生人贸然出诊呢?待到病人走完后,那人撕破棉袄的一角掏出一张照片,送到罗有名面前轻声说:“你认识他吗?”

罗有名一看,立即惊呆了。这不是苦苦盼了20年的丈夫王治中吗!

那人说:“首长派我来接你。快收拾一下跟我走。”罗有名如在梦幻中边哭边收拾随身的衣服,便随那人匆匆上路了。

一路上,那人告诉她王治中如何逃荒要饭受尽苦难,又如何在江西参加了红军,又如何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又如何头部受伤被敌人打掉一只耳朵,最后是白求恩大夫给他做手术并挽救了他的性命。最后那人告诉她,王治中现在已经成为陕北解放区里一名共产党的干部。

经过千辛万苦到达陕北。罗有名终于与丈夫见面了。从此,丈夫在前线打仗,罗有名在后方救护伤病员。渐渐的,她这个随军大夫在部队中的名声越来越大了。

周总理为她起名

像所有旧社会的妇女一样,罗有名本没有名字。结婚后,她就叫王门罗氏。谈起“罗有名”这个名字的由来,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长征的时候,王治中曾在红一方面军中任连长。因为他会擀面条,所以经常为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领导们做饭。解放后,罗有名常和丈夫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周总理。毛主席、周总理也常请罗有名去看病。有一天,周总理派车把罗有名接到中南海西花厅。她一到那儿便见邓颖超大姐因病疼得眉头都皱在一起。邓大姐问罗有名:“你和老王怎么不来我这里串门了?”罗有名说:“你和总理太忙,怕打扰你们……”罗有名一边和周总理说话,一边帮助邓颖超翻身俯卧在床上,给她推拿了几下后说:“起来吧!”邓颖超不敢起,罗有名告诉她已经好了,可以试着起来。邓颖超小心地站起来,又在地上走了几个来回,惊奇地说:“哈,真的好了,也不疼了。”

周总理笑着夸罗有名:“‘双桥老太真是名不虚传,你是炕头上飞出金凤凰啊!”此时,周总理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啊,你的名字叫什么?我还不知道呢,总不能光叫你‘老王家的吧!”

罗有名回答:“王门罗氏。”

总理说:“怎么还是罗氏?现在是新社会了,得有名字。你不是很有名吗,我看就叫罗有名吧!”

“文革”中独闯西山

“文革”期间的一天,一辆小轿车把罗有名接去。根据车牌号她知道又是军队哪位首长来请她了。来接她的人一路上不说话。尽管她再三问给谁看病,可接她的人总是说:“到了你就知道了。”

车停下后,来接她的人把她领进一个地下室。她愣住了。她不敢相信躺在床上的竟是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床边站着的是朱德的女儿朱敏。此时,朱敏满脸泪痕,衣服上沾着泥污。

“咋回事?”罗有名紧紧握住康克清的手问道。

康克清流着泪说:“有人想迫害老总,说他是军阀。我娘俩也被拉去游斗了。”“乱了,乱了……”罗有名气得不知说什么好。说着,罗有名给康克清按摩起来。

看着康克清和朱敏身上的累累伤痕,罗有名百思不得其解。康克清是老革命,这些从枪林弹雨中打出来的功臣,究竟有什么罪,遭到迫害?罗有名想去见毛主席,向毛主席汇报一下这些事。

侄儿罗金殿不让她去,怕见不着毛主席。

罗有名心中有数。自己的丈夫王治中与毛主席是长征途中的生死之交。那年公公去世时正值3年自然灾害时期。王治中要回老家行孝,可是没有路费,找到毛主席,毛主席当即给了他500块钱。罗有名心想,如今,我有情况向毛主席汇报,主席不会不见的。

那天早晨起来,罗老太喝了两碗玉米粥,揣上王治中的证件和功勋章坐上公共汽车就出发了。

中午时分,她来到毛主席的住处西山。第一道门卫不让进。她拿出丈夫的证件及功勋章对警卫说:“给主席说,我是王治中家的,有重要事要给主席汇报。”警卫急忙去打电话,一会儿警卫告诉她:“毛主席请您进去。”

到了第二道门卫处,警卫向她敬个礼说:“毛主席在等您。”

罗有名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只见毛主席坐在沙发上,手边放着本厚书。毛主席面色有点苍白。

“主席近来身体怎样?”罗有名问。

主席指指沙发:“坐,坐吧。有场小病刚好,找我有什么事?”

罗有名将所见所闻向毛主席汇报一遍。

毛主席目光有点失神地注视着对面墙上的画若有所思地说:“你讲的这些情况很重要。这些,他们都没给我汇报。”

不久,毛主席适时调整了对“文革”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给以出路”的政策。一批批革命干部逐步被解放出来。

一生与钱无缘

罗有名自从13岁开始行医,如今已行医80多年,每天要收治几十名患者。要说经济收入,早该成为“百万富翁”了,然而她却一生与钱无缘。

那年,日本骨科专家井上修专程带12个人到中国拜罗有名为师。半年过去,他们以为学到“真经”,返回了日本。然而他们在治疗中,虽然运用了罗有名的推拿按摩方法,然而效果却不行。井上修又专程坐飞机赶到北京,见到罗有名,一口一个“老师”,叫得诚恳亲切:“罗老师,我想聘请您做我医院的顾问。您只要同意,年薪我付您20万美金,再配给您一辆日本名牌皇冠车专用。”

罗有名听完,笑了笑说:“我不能去,这里每天都有许多人需要我治疗。”

井上修吃惊地说:“老师,这可是20万美金啊!”

罗有名轻蔑地笑笑:“我行医是为人民服务,为的不是钱。”

井上修不解地问:“怎么,还有不为钱的?”

罗有名笑着说:“白求恩到中国来能是为了钱吗?钱对有些人有诱惑力,对我却是例外。”

罗有名治病确实不为钱。英国、澳大利亚等几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多次要高薪聘请她,都被她婉言拒绝了。说起钱这个东西,罗有名至今仍忘不了那一段让她刻骨铭心的往事。

罗有名12岁的时候,一天,一个摔断胳膊的妇女来到罗家,奶奶让罗有名独自操作。她给病人正好了骨,病人要付钱,奶奶不要。病人出门时硬塞给罗有名5个铜钱让她买糖吃。后来这事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让她把手伸出来,用竹尺把她的小手打得红肿了好几天。奶奶一再告诉她:“人不能贪钱。要行好,才能得好。”从此,罗有名为人治病,从不收治疗费。

三次让车的故事

1974年的春天,周总理亲自批示让罗有名举办全国正骨学习班。学习班上,周总理听说罗有名来回都是坐公共汽车,说:“这样的专家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怎能没车呢?”他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办理此事。3期学习班结束后,一辆崭新的奔驰车开到罗有名面前。罗有名却说:“我不用车,也没地方放车。开会出诊来车接我就是了。”于是她将那辆奔驰送给了国家卫生部。

1984年,上海轿车厂开始生产新型上海轿车,先出6辆试用车。厂家送给罗有名一辆。罗有名摆摆手说:“我不要。我也不外出。要车也没用。”车又被退回了。

1985年秋天,国家卫生部又给罗有名送来一辆尼桑车。罗有名说:“这车我不要,要给就给医院一辆救护车吧。这样接送病人也方便。”

罗有名3次让车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

1900年出生的罗老太,加上闰年闰月,算来已经100多岁了。可是,罗有名耳不聋,眼不花,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绘声绘色。看情态、听声音,谁也不会相信她是位百岁老人。当罗有名60多岁的时候,她也和许多老人一样:眼花了、耳聋了、牙掉了、头发白了、身上脸上长满了老年斑。可不知什么时候,她头发变黑了,牙齿又长出来了,耳朵也不聋了,眼睛也不花了,老年斑也在慢慢地消失。这些不知多少代帝王将相探求的返老还童奇迹在罗有名的身上出现了。

奇迹的出现,使百岁的罗有名成了神话。80年代初,她曾“死”过一次。那是由于她收治的一个病人,当时,这位患者骨骼关节错位,不能行走。那人体重180斤,3个小伙子拉都拉不动,当时,正赶上罗有名在双桥医院门诊。她让3个小伙子走开。她一个人去给这位患者正骨疗伤,病人救好了。她却因体力消耗过量,吐血而“昏死”过去。7天后,她才苏醒过来。助人者,天助之。没想到这以后,她身体一年更比一年硬朗起来。

记者问罗有名会什么气功。她爽朗地说:“我什么气功也不会,只会给人看病。要说功夫,那来自于为人民服务的功夫。几十年来,我给五保户、残疾人、贫困病人看病从不收钱。”

记者又问她长寿有什么秘诀,她说:“要说秘诀也有两条。第一条是我一辈子没离开过劳动,劳动能锻炼身体,不信,现在你和我掰腕子,你不一定能赢我!”说完,她真的把手搭在我的手上,稍一用劲,我不得不服。

罗有名一生没有生育,而从小便跟着她的侄儿罗金殿便成了她的膝下之子。心怀普度众生之念的罗有名并没有将罗氏正骨术单独传给罗金殿。解放后,她在行医的同时,广收门徒,将医术传播开去。60年代,丈夫去世后,罗有名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行医育徒上。到现在,她的弟子已有4000多人,遍布世界各地,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张英摘自《时代姐妹》)

猜你喜欢

双桥罗氏行医
饶桂芳
陶醉郑州四百年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非法行医罪中的主体问题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