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682例治疗分析
2000-06-04张盛强
张盛强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528000)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表现为下腰痛和根性坐骨神经痛,是目前推拿科治疗病中最多的常见病,多见于成年人,尤以35岁左右的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正常生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2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682例患者全部经病史和体格检查,具有相应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腰椎X线摄片,CT或MRI检查,已排除其它病变而确诊。其中男453例,女229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20岁以下18例,21~30例123例,30~40岁385例,41岁~50岁102例,51~60岁45例,60岁以上9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5年,有外伤史356例;经CT或MRI检查,L3、4椎间盘突出29例,L4、5椎间盘突出258例,L5、S璉椎间盘突出167例,L3、4~L4、5椎间盘突出83例,L4、5、L5、SI椎间盘突出103例,L3、4、L4、5、L5、SI椎间盘突出42例,其中合并有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共256例;突出在左侧415例,右侧244例,中央型23例。
2治疗方法
2.1骨盆牵引:患者仰卧在病床上作骨盆布带滑动牵引,负重20~30kg,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每天牵引3~4次,每次1~1.5h。
2.2推拿治疗:患者俯卧位,术者在腰臀部及患肢分别施用滚、揉、按和拿法以通利气血舒筋活络,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用掌揉和推法,弹拨和揉按双侧骶棘肌和梨状肌以松解肌肉痉挛,点按腰阳关、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以通络止痛,最后根据病情选用肩髂斜扳法,摇腰法和弹腿法以达到松解粘连,正骨复位,手法要求柔和深透,灵活有力,推拿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上述病人治疗最少7次,最多5个疗程。
2.3注意事项:要求患者卧硬板床休息,避免弯腰负重及过度行走,斜扳腰部时不可过分追求响声,对重度患者的手法刺激宜轻不宜重,尤其对中央型腰突症的手法操作更需谨慎。并做腰背肌功能锻炼。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选择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杨占辉等《颈腰痛杂志》1999年第20卷第1期)进行评分,主要选择与腰椎间盘突出关系最为密切的症状与主诉、工作和生活能力、下肢的功能、临床体征四大项目,并对各项目及亚项目的不同表现确定不同的评分总分为20分,分值越小疗效越差,并将分值划为4段,即可变成对病人进行优良可差等级评定,优为分值≥16分,良为15~11分,可为10~6分,差为5~0分。
3.2评定结果:682例病人经治疗后,近期效果评定,优285例,占41.8%;良322例,占47.2%;可67例,占9.8%;差8例,占1.2%,优良率达89%。
4讨论
4.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其成分包括软骨细胞和基质。在力学上,蛋白聚糖能抵抗压应力,胶原能抵抗张应力,基质完整是其力学功能的必需条件。随着年龄的增大,椎间盘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髓核趋向胶原化。纤维环因磨损而变性,失去原有的弹性和韧性,软骨板也变薄和不完整,椎间隙相应变窄,其周围韧带松弛,椎体间过度活动,在旋转外力(如弯腰转身负重)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后好发于青壮年,本文20~40岁之间患者共有508例,占74%,有外伤史者356例,占52.2%,因此作者认为腰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后的病理基础,腰部的急慢性损伤是本病的外因。
4.2重量轻、时间长的骨盆布带滑动牵引可以逐渐缓解肌肉的痉挛,松解神经根的粘连,在椎间隙增大的同时,使椎间隙产生持续的内负压有利于髓核的回纳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改善脊柱的侧弯后突畸形。由于安全有效,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
4.3腰椎间盘突出症,变性的髓核组织释放组织胺等致炎物质及其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导致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炎性水肿,引起腰骶部疼痛及下肢神经放射痛,久之突出之髓核将与周围组织及神经根发生粘连和纤维化,使受压神经发生持久性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机体为减轻髓核突出部的疼痛,产生保护加重了神经根受压状态,形成恶性循环。通过点、按、揉等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松解痛处粘连,并对神经根炎水肿的消退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斜扳法使腰椎产生旋转扭错,以扩大神经根管,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故推拿手法能达到舒筋活络,解除肌肉痉挛,促使水肿和炎症的吸收,从而达到解痉止痛,恢复脊柱的内外平衡,促使突出椎间盘的回纳和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