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勤耕耘 不断求索

2000-06-04王保易王芷华

当代戏剧 2000年3期
关键词:秦腔戏曲艺术

王保易 王芷华

贺孝民是秦腔剧坛卓有成就的导演,艺术生涯近六十年,曾为西安易俗社排导了大量的剧目,培养了许多演员。他曾任易俗社副社长、调研员等职。国家一级导演。对易俗社的艺术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贺孝民,仍在秦腔艺术天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求索,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贺孝民是西安易俗社第十二期学生,受教于郑香亭、刘迪民、张秀民、田畴易、李可易等名家。是当时易俗社乙班的主要演员,曾扮演《楚汉争》之虞姬、《吕四娘》之吕四娘、《盗宗卷》之吕雉、《儿女英雄》之十三妹等,在秦腔观众中颇有影响。王绍猷先生在《秦腔记闻》中曾赞之为:蓝田美玉。

解放后他积极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协”主办的文艺政策讲习会,深感秦腔艺术要适应新时代,就必须用新的戏剧理论来充实自己,改进秦腔。他毅然考入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在这座革命熔炉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新的戏剧理论知识并积极参加实践,为他后来从事戏曲导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毕业后返回易俗社新生部(易俗社第十四期、49级)负责业务工作,并开始了导演生涯。五十多年来他为易俗社排导了大量的剧目,并培养出许多优秀演员。如全巧民、陈妙华主演的《绿绮记》,肖若兰、宁秀云、尹良俗主演的《红梅岑》,张泳华、王芷华、王保易、惠焜华、郭葆华、伍敏中、孙莉群主演的《圣旨的罪恶》、《胭脂》、《墨绿》、《珍妃泪》、《祝您健康》,戴春荣、张保卫、王科学、冯永安、任炳汉主演的《女魂》、《卓文君》、《蝴蝶杯》、《空海在长安》、《日本女人关中汉》等。易俗社的重点优秀剧目如《三滴血》、《夺锦楼》、《游龟山》、《双锦衣》、《万水千山》的加工排练他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重要的贡献。九十年代,花甲之年的他执导或与人合作导演了《空海在长安》、《日本女人关中汉》、《三滴血》及新近的《女使臣》等剧,参加了全国梆子戏调演,文化部艺术局“金三角”调演及陕西省、西安市的会演,均获得不少的奖项,再次为易俗社增光添彩。

贺孝民出身于演员,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熟悉秦腔艺术,后来又系统地学习话剧、史坦尼的戏剧理论,是一位综合素质较强的戏曲导演。在他的导演艺术中最大的特点是在继承中求“变”——赋于时代感,于改革中求“化”——坚持戏曲化。他每排一戏,首先深入细致地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行动,他常要求演员:要正确深刻地理解剧本和角色,才能谈到准确地体现,才能运用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演程式创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五十年代他给我们排导的《圣旨的罪恶》一剧就是很好的例证。该剧是易俗社副社长姬颖根据福建蒲仙剧《团圆之后》改编的,初名为《孝子弑亲》,后省委领导张德生建议改名为《圣旨的罪恶》。这是一出以控诉封建礼教为主题的大悲剧,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尖锐、情节跌宕曲折,他做了大量详细的案头工作,帮助我们体会、理解主题思想,细致地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使每个演员对自己所演的角色做到了心中有数。如主人公施俏生“求情”一场,他明知妻子无罪,为了保全母亲的名节,自己的名声和家声,不得不让妻子委曲求全,含冤认罪。当明知要把妻子处以极刑立即问斩时,他却大惊失色,是前去说明真相,落个欺君之罪呢?还是忍痛隐瞒,将错就错断送娇妻保全自己?人物此时矛盾重重,在这场戏里贺导演从人物复杂的矛盾心态出发,连用秦腔传统艺术中的情绪程式,踢袍甩袖,踏三锤,耍帽翅,拓宽人物的心理空间,把人物的思想矛盾外化,强烈地表现了人物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心理。不仅使观众欣赏到了丰富的艺术技巧,也收到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六十年代初导演的现代剧《红梅岑》,是他较早探索现代戏戏曲化的剧目。这是一出反映农村知识青年改天换地、新与旧、公与私两种思想斗争的戏,全剧充满轻松愉快的情调,贺孝民确定了轻喜剧的风格,要求音乐轻快、明朗、活泼、跳跃。要求舞美简练、明快、清新,服装、导具略有夸张,色彩鲜明,带有装饰性。充分发挥“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特点。如剧中范泉的挑担,冷翠手中的毛巾,众妇女的采茶舞,冷翠和范泉的“三击掌”及“哭嫁妆”,迎亲的“吹鼓手舞”等场面都是根据戏曲的特点规律,将生活原形通过提练、夸张、装饰、美化创造出的新的表演程式。这些不单单表现在以上舞蹈中,而且表现在所有人物及剧情的全过程。如冷翠、范泉、队长娘子、任老以及王进财、茶贩子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已充分戏曲化了,真可谓“无动不舞”。该剧的排演为现代剧的戏曲化做出了宝贵的尝试,这在63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为此西安市文化局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讨论了如何运用传统戏曲表演方法反映现代生活,与会者认为:易俗社的《红梅岑》在探索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演出证明:戏曲艺术只要经过认真慎重的改革,完全可以担负反映现实生活的光荣任务。同年该剧参加了西安市现代戏会演,编、导、演、音、舞均获多项奖励。

贺孝民是一位锐意创新的导演。《三滴血》是易俗社的传统戏,八十多年来各班均演,且盛演不衰。解放后几度加工,拍成电影,已成为群众公认的秦腔经典剧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曾几次参与加工修改的贺孝民与他的合作者王芷华殚精竭虑,反复研讨,使《三滴血》这一老戏焕发新颜。他们在这个戏里加强了晋信书形象,要求演员进一步表现出晋信书食古不化的老学究思想性格,如“一滴血”的最后,周仁瑞父子被拆散,高喊冤枉时,晋却充耳不闻,手执书本,认真攻读,并口中轻藐而叹息地说:哎!愚民无知,奈何,奈何!当最后周家父子团圆之时,舞台一侧出现了晋信书在青灯下苦读的画面,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深刻动人。另外,在这次排导中他们撤掉了二道幕,充分连用转台。并特意设计了五个“三棱柱”景,一面室内景,一面公堂景,一面山野景,随着转台的转动,“三棱柱”的变化,环境及时变换,布景迁换迅速,上下场紧凑,使整个戏剧节奏连贯、流畅。这个戏在转台的连用上独具匠心,提供了新鲜经验,丰富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拓宽了舞台时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贺孝民每排一戏,非常重视对剧本的分析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尊重作者意图的同时,对剧本进行调整删改,使之更符合排演实际。在最近新排的新编古代剧《女使臣》(权宽州编剧)中,为了加强主人公冯嫽的形象,他对剧本进行了删改、调整。如第四场解忧公主和冯嫽正在和番路上,乌孙国突然内乱,破坏和亲,解忧公主忧心忡忡,束手无策。贺导演建议改为在这政治骤变面前,前来迎亲的乌孙右大将军英靡焦虑万分,提出愿送公主返长安,暂缓和亲。这时冯却大义凛然,迎难而进,向公主、英靡陈述利害,不须立即前往乌孙,设法解除内乱,促成和亲,以达到团结乌孙及西域各国的使命。还有,冯和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见,原来是怀疑父亲降敌,后改为坚信父亲不会降敌。以上两点改动,使主人公冯的思想行动得到了加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如在《蝴蝶杯》、《卓文君》、《女魂》、《日本女人关中汉》等剧的排导中,他对剧本的删改、调整,或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或删繁就简,都使剧本的结构、主题、人物及艺术处理得到了提高。

贺孝民在导演艺术创作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既有独特的见解,又有创新意识,他为人正直,淡泊名利,从不张扬自己,默默耕耘,如今已届古稀,仍然为着秦腔艺术不断拼搏,其精神令人敬佩。

猜你喜欢

秦腔戏曲艺术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纸的艺术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