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模块版式初探

2000-02-13缪克构

新闻记者 2000年5期
关键词:文汇报色块版式

缪克构

模块版式,有人又称为板块版式,即指一张报纸版面,由一些矩形板块构成,这些矩形板块可以是单独成篇的新闻报道、新闻图示,也可以是由一些相近新闻组合的集纳(包括图文组合),它们通过线条切割或兜框,形成独立而又有机的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一张模块版式报纸内,有时只有一块模块,那就是一张巨大的照片或一篇长篇报道。在一些青年性、娱乐性的报纸上,这种模块版式是常见的。但更多的报纸的模块版式由众多板块构成,这种编排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报纸欢迎。比如文汇报的版式,一向以黑白分明、眉清目秀、错落有致著称,近年来一改传统做法,在编排上走向模块版式,并且多有创新,为一些同行称道。解放日报早在80年代末就开始这方面的探索,近年来更是守定模块版式不逾“规”。人民日报更多的时候也采用模块版式,至于南方的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几乎比较一致地采用了模块版式,且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走得比较远了。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模块版式受到欢迎,模块版式呈现了怎么样的特点?这都值得研究。我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初探,并作了简要梳理,以请教于方家。

一、模块版式具象、醒目,方便读者阅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不是艺术品。服务于受众,迎合受众口味,是报纸的一个很大的职能。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读者逗留在报纸上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是其一。其二,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发达的社会,受众所要关注的点太多了,再将逗留在报纸上的有限时间分割给几家报纸,时间就更少了。其三,这又是一个图像爆炸时代,有人称为读图时代,受众要求的是“呈现”(show me),而非费劲的阅读或思考。模块版式最早发轫于国外媒体时,方便读者接受恐怕也是主因。模块版式能够较好地靠近受众,使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板块里解决自己的信息需求,读者不必再将有限的精力分散开来,在穿插套拼中费劲地寻找下一栏文字。

二、模块版式便于集合稿件、形成效应。不管是对编辑来说,还是对拼版工人来说,模块版式相对于穿插套拼的传统版式,显然都呈现了自己便捷的优点。然而这一点并非十分重要,因为在电脑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传统版式中的“九曲桥”、“十八盘”都只需鼠标轻点即可解决。模块版式在编排方面呈现的最大优点是,便于集合稿件,形成效应。可以举新闻报晚刊的一版为例,它采用的也是模块版式,在版式的左边是一个一通到底的长方形模块,一些重要但又不是可读性很强的新闻被集纳在一起,读来一目十行、尽收眼底,不会有枝枝蔓蔓十分零乱的印象。又如文汇报的二版(综合新闻),已经习惯将一些相近的稿子以“要闻简报”或“经济短波”形式集合在一起;它的重点栏目“新闻聚焦”采用相同的方法,并且辅以图片,加线兜框,形成模块,凸现于读者眼前。

三、在模块版式之中,断版、碰题等报纸传统编排禁忌已被打破。传统的穿插套拼的报纸编排方式,不仅体现了一种雅致、灵巧的美学追求,而且易于避免断版、碰题等禁忌。文字的曲径通幽,避免了标题与标题之间的相互碰撞,也避免了一篇长文因凝固在一处而使一个版面断成两截的现象。模块版式摒弃了这些禁忌,不仅常常发生一块版面一分为二的现象(甚至一分为三),而且横标题与横标题之间的碰撞、竖标题与竖标题之间的碰撞也司空见惯。

在模块版式中,断版显然不只是因为满足特定需要,比如中央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公布重要文件等,需要通栏标题、突出处理,也体现出一种编排的需要。文汇报、广州日报的一版版面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样式:以横道八栏位置单独处理一个新闻。以框或粗线将这一新闻与下部新闻割离开来。这样的处理使这一新闻很有气势、很显突出,体现了编辑对这一新闻的重视程度。自然,在传统版式观点看来,这样一来造成的断版现象是逾规的,模块版式摒弃了这种规矩。模块版式的断版现象还表现出另外一种形式,广州日报是个突出的例子,它在每篇稿件上都加细框,形成一个个模块,然而这些模块因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使一个版面分成了完整的两个或三个部分,用一根直线完全可以从模块间的空心“走道”穿过去。

在现在的报纸版式中,横题相碰已不奇怪,在模块版式中更甚。竖题相碰仍不多见,即使像文汇报、解放日报这样的习惯于采用模块版式的报纸,也是小心翼翼,避免发生竖题相碰的现象。但在广州日报的版式上,竖题相碰现象也出现了。如1999年11月5日广州日报的B1版,版面的右边是1.5栏位置一通到底的模块,刊发了两篇大小相仿的社会新闻,上面的一篇标题为“打工仔罚趴获赔二千五(主题),经调查体罚属实厂规多项条文违反《劳动法》(副题)”,下面的一篇标题为“一地盘工白天干活晚上偷料价值六千元(引题),摸黑偷运迷路被抓获(主题)”,两个标题都放在稿件右边位置,标题下面不穿文,显然,这两个标题碰撞了,但从视角效果看,两篇稿子大小相当,又都成独立模块,各自加了细框,并没有破坏这个版面的整体美,相反,倒使版面显得很整齐,也突出了读者关心的社会新闻内容。

四、模块版式因每件稿件各自成块,便于添加色块。这一点主要是对一些出彩版的报纸来说。文汇报出彩版后,先在标题上加颜色,以红字标题、蓝字标题、绿字标题等来突出一个新闻,或者使版面的颜色、轻重显得协调一些。后来标题上不加颜色了,而是在整篇稿件上加淡颜色的网块,评论专栏“虚实读”是常加色块的。现在,除了在标题新闻、新闻视点上加些色块外,基本上让版面显得自然些。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出彩色版的报纸,不但在标题上加颜色,而且有时还在整篇稿件上加色块,有时候一块版面看上去充满了色块。显然,色块“肆无忌惮”的添加,是建立在模块版式的基础上的,若在“九曲桥”、“十八盘”上加色块,不但不易加得准,而且不好看。

五、为了配合模块版式的形成,转版和删稿成了两大“法宝”。穿插套拼自然是有优点的,它可以把一篇长文章甩到屁股后面去,让它在九曲十八弯中将文字走完。模块虽显完整,但它同时限定了空间,要在一个完整而且有限的空间内摆下一个稿件,必须将可删的稿件删短,或者将不可删的稿件转到别的版面上去。能将稿子删短,自是好事,一来使版面多容纳几个稿子,使之琳琅满目,二来读者也不必费劲再到别的版面上寻找转版的内容。可是遇上不可删或不能删的稿子,转版是难以避免的。现在许多人对转版多有诟病,但转版之因是复杂的,并不是编辑不愿将稿子删短,许多不转版的稿子,你又怎么知道不是编辑删改过的呢?何况转版决非一件愉快而简单的事,不但要求编辑算准转版字数,而且要与别的版面协调。至于在太多的转版面前不经意造成的差错,更是编辑与读者诸君都不愿看到的。

六、模块版式释放了新闻照片的功能。前文提及,这是个图像爆炸的时代。图像提供信息的直观性、具备摄人心魄的独特性,都使它成为新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部分。模块版式释放了新闻照片的冲击力,它可以在模块内将照片放得很大,而不至于影响其他模块。解放日报在香港回归之时,文汇报在全球财富论坛·上海年会召开、国庆五十周年时都将照片放至通栏位置,的确很有气势。至于将照片放至4—6栏宽那就更不奇怪了。而在穿插套拼的版式中,欲将照片放大则显得困难重重,一是对周围的稿件造成了挤压,要么标题无法摆上舒适位置,要么无法走文。二是照片放大之后,与其他稿件的摆放不协调,破坏了版面的美学原则。

当然,模块版式还是在探索之中。

传统版面观认为,文似看山不喜平,版面也应拼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横切竖割,整齐是整齐了,但缺少变化,好似搭积木。如何在模块版式中将长稿化短,做到长而不闷?如何使版面内容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如何做到错落有致,不会铁板一块?的确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长稿中加小标题,在一版发标题、长文编排至以后的版面,是模块版式借鉴传统版式的一个做法。文汇报一版还采用一种新方式,即将一些重要稿件的主要内容摘发成独立的短新闻,发在一版,长文则放在对口版面上,使版面鲜活起来。其实,模块版式与传统的穿插套拼版式也不是截然对立、非此即彼的,在模块版式中,也可以采用必要的穿插套拼方式,将一些转版字数不多的稿件“吃”完,减少转版条数。

猜你喜欢

文汇报色块版式
多元游牧
纸媒版式设计的美学应用研究
大色块拼接
三个色块
眼睛,请接招
具有双重版式的汉半两钱
版式语言的艺术
青年革命诗抄/怒斥《文汇报》读3月25日《文汇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