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喝牛奶引起的腹泻
1999-06-13朱大钧
●朱大钧
玲玲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由母乳喂养,并按科普书上介绍逐步增加各种辅助食品,出生后10个月已能吃包子、饺子、面条、软米饭、碎菜、肉末、鸡蛋等,难得有消化不良和腹泻。人长得白白胖胖,逗人喜爱。一周岁断奶后,每天吃牛奶一瓶,然而自吃牛奶几个月来,玲玲经常拉肚子,大便呈泡沫样稀水状,有一股酸臭味,人也没有以前胖了。多次去医院诊治,吃了大量抗生素和帮助消化药物,均未见效。父母亲焦急地带玲玲去医大附属儿童保健院看专家门诊,医生详细地询问病史和进行细心检查,经测定类糖实验阳性,粪便PH值测定量酸性。大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无异常发现,确诊为牛奶不耐受引起腹泻,其罪魁祸首是牛奶中含有的乳糖,玲玲体内缺少乳糖酶,不易消化乳糖而引起腹泻。
医生说,每100毫升牛奶中含乳糖4.8克,乳糖摄入人体后,必须经过人体内乳糖酶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肠道吸收。婴儿初生期肠道内乳糖酶活性高,可以充分水解人乳或牛奶中的乳糖,一般不会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和腹泻。但在断奶后,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那些乳糖酶缺乏的孩子,吃牛奶后不能充分水解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腔中贮积引起渗透压增高,体积增大,肠排空加快,乳糖很快排到结肠,在结肠细菌作用下发酵产气,刺激肠壁,引起腹胀、腹鸣、嗳气、排气,甚至腹痛、腹泻,称为乳糖不耐受。
据中国预防医科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所的研究人员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城市选择1200名3-13岁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3-5岁,7-8岁,11-13岁三组儿童的乳糖酶缺乏平均发生率分别为41.9%,85.7%和91.35%。三组儿童乳糖不耐受平均发生率为22.1%,39.0%和36.8%。
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种族倾向,以黄种人发病率最高,黑种人次之,白种人最低。据认为,这可能与黄种人世代无饮牛奶习惯引起的遗传基因突变有关。我国汉族人乳糖酶缺乏病者,明显高于有世代饮牛奶习惯的内蒙少数民族人也是佐症。
玲玲停吃牛奶,改吃豆浆或酸奶后腹泻就痊愈了。“酸奶也是奶,怎么就不引起腹泻呢?”酸奶中含有β一半乳糖苷酶,可以消化乳糖。酸奶和其他发酵乳中含有的乳酸菌等益生菌也能促进乳糖分解。国外能生产乳糖酶或β一半乳糖苷酶,饮用前加入牛奶,能分解乳糖,这样就不会引起腹泻。
图/毛小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