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建设的1998年和1999年
1999-04-04贺恭
贺 恭
1998年是大江截流后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施工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三峡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工程取得了新的进展,不仅实现了安全度汛、较好的完成了年度计划,也为1999年混凝土开始高强度施工作了必要的准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1999年将要展开的时候,我们有条件相信也有信心把工程建设组织得更好,朝着2003年发电和实现工程“三个一流”的目标前进一大步。
1、1998年工程进展和建设管理的简要回顾
根据统计,1998年完成基建投资和主要实物工作量是:总投资完成90亿元,为年计划的101%,其中,建安静态投资完成约21亿元,为年计划的123%。土石方开挖完成1501万m3,为计划的107%;土石方填筑完成620万m3,为计划的154%;混凝土浇筑完成118万m3,为计划的107%。
主要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1 圆满地完成了三项主要任务
一是二期上下游围堰的施工。三峡二期围堰的工程规模,技术要求以及施工难度均为世界级水平,其主要的工程特点和难度是:工程量巨大(填筑量约1100万m3,防渗墙8.4万m3),规模宏伟(上游围堰防汛标准为百年一遇,堰顶高为海拔88.5m,最大堰高超过了80m),工期紧张(基本上要求在一个枯水期完成上述工作量,迎接1998年的洪水),技术复杂(主要是在水下基。岩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做深度达70多m的混凝土防渗墙,而且上游围堰深槽段要求做两道墙)。面对这样的特点和难度,该项目的承包单位葛洲坝集团和基础处理公司在设计,监理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业主项目管理部门的协调组织下,在各方面专家的关注和咨询下,加强施工管理,发挥先进设备作用,严格控制质量,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终于圆满的完成了项目合同任务,不仅高质量地建起了围堰,而且实现了安全度汛,特别是按期于9月份完成了抽水,为展开基坑施工创造了条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期围堰的胜利建成及其优异的质量充分展示了三峡工程技术素质的高水平。
二是二期混凝土浇筑系统的准备。这个系统包括着建筑材料(含水泥、粉煤灰、砂石骨料等)的生产、运输和混凝土拌和、制冷、运输等各个环节,在第一阶段己做工作的基础上,1998年要基本上建成,1999年混凝土施工高峰前全部完成。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水泥、粉煤灰、特别是一级灰的供应定点以及运输方式等已经确定并进行了初步地实践;下岸溪,古树岭砂石骨料系统的增容改造工程和骨料运输以及现场储运系统正在抓紧进行,可望在199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四大拌和、制冷系统相继开工建设,七座楼已完成五座,明年一季度全面完成;由多种大型先进装备(包括门塔机、塔带机和缆机等)组成的混凝土吊运系统在陆续展开安装,进展正常而紧张,必须在明年二季度前全面建成。
三是主体工程施工从土石方开挖转向混凝土浇筑转移。按照三峡二期工程施工总进度,1998年必须做好大坝基坑及永久船闸的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的衔接,并实现转移。实践的结果是,大坝基坑于9月份完成抽水后,四季度基坑展开了全面开挖,到年底,近800万m3的开挖数量,除拌和系统占压部分外已基本完成。最深的部位(泄洪坝段1~4号和左导墙基础)已开挖到建基面的保护层。整个厂坝部位全年完成混凝土浇筑51万m3,基本上实现了转移。永久船闸在进入闸室切槽开挖后,难度很大。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工程形象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开挖总量完成90%以上;从四季度起,混凝土开始浇筑,部分地实现了从开挖向混凝土浇筑的转移。
1.2 面临多次大洪水冲击,实现安全度汛,完成应急转运,并有力地支援了长江全流域的抗洪斗争
从七月初至八月末,长江全流域前后发生八次大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来水总量之大,对中下游造成威胁之重,均为历史罕见。此八次洪水对三峡工程来说也是自开工以来流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一个汛期,又是大江截流后围堰挡水、明渠导流过水的第一年,而且围堰的防渗墙还正在施工。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由三峡总公司牵头组织的三峡度汛领导小组,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判断和决策,果断采取有力措施,经三峡建设各方、各环节(特别要指出气象,水文部门的特殊作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度汛、施工两不误的好成果。
从二期工程开始,三峡坝址的通航流量受到明渠和临时船闸的控制。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规定,导流明渠和临时船闸的最大通航流量分别为20000m3/s和45000m3/s。而历史上超过45000m3/s多年平均流量,每年只有6天。而且在这个流量以上,也基本上不再通航。而今年由于持续多次大洪水,超过45000m3/s流量的天数达到53天。加之围堰挡水、明渠缩窄原河道,上游河道水位提高,航道条件得到了改善,不少大船从上游可直达三峡坝址前,形成了数量大、时间长的超通航标准的水陆转运问题。我们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及时和航运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共同协调,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安全、稳妥地完成了转运任务,转运总人数近47万人次。
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根据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和湖北防汛指挥部的指令和要求,三峡总公司和三峡建设者给予各种方式的支持。一是从现场调运砂石骨料送到长江大堤各个险段,总计调运近30000m3。二是葛洲坝电厂利用仅有几十厘米的大坝极限安全水位调蓄洪水,控制下泄流量,起到了对下游洪水削峰错峰的宝贵作用。三是派出专家组数次到长江堤防危险段帮助抢险,起了重要作用。四是水电武警派出精干队伍到荆江大堤参加抢险,武警官兵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好评。上述各项均得到国家防汛机构的表扬。
1.3 工程管理上突出抓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年来,工程技术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加强了技术管理和设计协调,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科学、及时地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目前,三峡总公司的技术系统和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咨询系统以及长江委的设计系统,这三者能够紧密合作,围绕工程总进度和重大技术问题,本着既符合设计要求又方便施工的原则,及时协调解决。今年以来,已经解决或者已明确原则的主要技术问题有:通航建筑物上航道的隔流堤方案;左右厂房部分坝段的地质和稳定;船闸闸室直立墙锚固;蜗壳打压和混凝土浇筑;大坝建基面验收的有关问题以及混凝土浇筑的配合比方案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工程的进展,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在1998年有大的突破。一方面,三峡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在分项目管理上,在厂坝和永久船闸两个最主要的项目上,落实了项目责任制,既签订了三级(总公司、工程建设部、项目部)责任书,也明确了年度考核指标。在总公司各综合部门的支持下,在工程建设部的总协调下,各项目管理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组织本项目施工、监理和设计等单位,落实合同所规定的质量、工期和造价控制的目标。另一方面,承担二期工程的各个施工集团,面对新的繁重的合同任务,在总结一期工程施工机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均按“项目法”施工要求不同程度地调整自己的体制。在机构、人员上进行合理的精简,在资源配置上进行科学优化,在施工集团的内部和外部,竞争的气氛更加浓厚。所有这些,不仅对1998年的施工起了推动的作用,对整个二期施工也是十分有利的。根据一期工程在质量管理上的实践,结合二期工程对质量要求的特点,1998年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着重围绕混凝土浇筑全过程涉及的各个环节,逐一落实其质量管理的机构和职责。在生产流程上,从原材料的检测抓起,直至明确?昆凝土浇筑层的责任人。在管理职责上,重点抓施工企业的质量“三检制”和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理”的落实,二是建立符合一流质量要求的三峡工程质量标准体系。一流的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要求。根据专家们的建议,结合设计标准和合同条款,组织编制覆盖主要施工工序的《三峡工程质量标准》,把“一流”的概念定量化。三是学习国内外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在一些关键项目上调整监理方式。经过慎重研究,已经确定机组制造的监造将委托国际上有经验的监造公司,这在国内将是首次。
1998年在工程进展和工程管理上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工程进展还不够平衡,有些项目按照总进度和合同要求尚有所滞后;一些辅助项目的完善比较紧张,也还需要经过大生产的检验。质量管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在部分单位和环节上不论是质量意识还是管理机制均还存在不足。
2、1999年工程建设的展望
三峡工程二期建设从1998年至2003年共6年,1999年是任务最繁重的一年。这一年,要在1998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结束土石方开挖,全面转入混凝土施工并且形成第一个高峰年。所谓“高峰”既是二期建设总进度的要求,也是由于工程进展具备了进入高潮的条件,因此,将要能够形成的混凝土施工高峰是需要和可能的结合。这个“高峰”将以其混凝土月浇筑强度和年浇筑强度分别突破50万m3和400万m3而创造新的世界记录。
2.1 1999年安排的基建投资和主要的实物工作量
总投资为113亿元,其中,工程建安总投资46亿元,库区移民总投资47亿元(此两项均未含利息)土石方开挖约为400万m3,土石方填筑245万m3,混凝土浇筑448万m3。主要的工程目标为:
(1)厂坝项目是1999年的主要工程项目,开挖上要集中力量抓好开挖收尾和清基交面,为浇筑混凝土创造条件。混凝土安排340万m3,其中,泄洪坝段220万m3,厂房坝段78万m3,厂房44万m3;厂坝所有坝段平均上升高度为30~40m,最深的左导墙和泄洪坝段1~4#也要力争上升30m。
(2)永久船闸项目是1999年的另一主要工程项目,其主要目标是开挖向混凝土浇筑全面转移。闸室段的
开挖和闸首段混凝土的浇筑是重点,共安排开挖180万m3,其中间室开挖120万m3,混凝土共安排81万m3。
(3)辅助工程项目主要是砂石骨料系统、拌和系统及混凝土运输系统的续建,目标是在上半年全部完建,形成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完全可以满足施工强度的配套完善的混凝土浇筑综合体系。
(4)其他工程项目亦按照总进度和合同进行安排。已有合同的项目,如升船机工程、茅坪坝工程、右岸
项目以及水轮发电机和金属结构制造等均按照合同进行安排。有的项目,如大坝金属结构机电项目在年内安排招标。
2.2 完成1999年任务的主要措施
2.2.1 统一认识。
1999年的工程任务十分繁重而又必须完成,否则将对2003年的发电目标造成影响。对此,全体三峡建设者必须统一认识,奋发努力,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任务的完成。我们既要清醒地估计到困难和不利条件,也要充分利用和发扬有利条件。应当说,1999年混凝土浇筑上高峰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比如,要协调好开挖交面、混凝土浇筑和施工设备安装的矛盾,要安排好夏季浇筑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要摆布好建筑材料、砂石骨料和混凝土的衔接等等。所有这些,尽管都做了必要的准备,但还缺乏高强度、大规模的实践。因此,在具体运行中一定会出现不少难题要我们去克服。但有利条件也应当看到,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完全适合三峡工程,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神对三峡工程建设是个巨大的鼓舞;新一届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也将进一步加强对三峡工程的领导,我们必须以自身的努力去响应中央的号召。二是经过六年的建设努力,三峡工程的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备,大部分的技术难题已有了确定的方案,施工已形成了几个大集团既竞争又协作的好的格局。建设管理上也有成效的实施着项目管理和总体协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可以说,三峡工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已较为成熟。三峡总公司做为项目法人,团结组织全体建设者驾御工程全局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三是三峡建设的宏观环境越来越好,二期工程基建投资总盘子和筹资渠道已基本确定和落实;1999年的基建投资计划已经国家批准,资金来源也已落实。三峡市场随着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招标又形成了新的竞争,众多的国内外厂家都在积极响应,参与投标。舆论环境因工程的巨大进展和长江洪水的影响而出现了新的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的形势。
2.2.2 狠抓质量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建成具有一流质量的工程,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厚望,也是三峡建设者的根本任务。首先,对工程质量的现状,我们应当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专家们对三峡工程一期的质量给予过科学的、准确的评价,即“总体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再从1993年至1998年11月的统计看,已经验收的6万多个工程单元全部合格,优良率达82%。这个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工程质量的基本成果,和上述评价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数年来在工程的不同部位,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上出现了若干起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虽经及时认真处理后都达到设计要求,不会给工程留下隐患,但应当留下深刻的教训,说明我们在质量管理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也理所当然地应引起各方的关注和批评。第二,面对1999年高强度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结合以往的教训,在新的一年里,质量管理必须“严”字当头,狠抓落实。一是监理要严,要使监理工程师在合同授权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严格管理,坚持巡检和“旁站”监理。二是施工要严,要加强培训,落实保证质量的施工组织措施,特别要严肃岗位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三是把施工单位的干好和严格监理结合起来,要充分认识到,质量首先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监出来的,但严格的监理可以触动和监督施工单位干好。第三,要进一步摸索总结工程常见和多发的事故或缺陷的规律,从而有预见性的提前采取技术措施,以尽力避免发生或扩大事故。
2.2.3 强化管理
管理包含的方面很多,这里着重强调一下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既是市场的基本法则,也是管理工程的基本依据。前已述及,三峡工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趋于成熟,但还有一个过程,我们应当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来加速这一成熟的过程。这里包括着合同观念的强化:从招投标到确立合同的规范,合同运行中甲乙双方行为的约束,监理工程师对合同的公正监理以及合同变更和索赔的规范办等。总之,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合同约束,严格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是从三峡大系统工程需分项管理的特点出发,并以项目合同为依据实施工程组织管理的有效形式,在1998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一是把项目中各方(施工、监理、设计代表、业主代表)的职责和相互关系按照合同界定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目标统一,职责清楚,有机合作,协调运转,高效决策的项目管理体系。二是项目各方的领导和综合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支持、服务和考核,把项目管理的责任落在实处。
2.2.4 加强协调
三峡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盘难下但必须下好的棋。面临1999年艰巨的工程任务和各种矛盾,如何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既强有力地又科学地组织和协调,把这盘棋下活、下好,这是摆在三峡工程项目法人——三峡总公司面前的繁重任务。协调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项目间、工序间、特别是主体和辅助项目之间的协调;二是工程第一线和技术供应及物资、设备供应之间的协调;三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的协调。按照总公司各部门职责划分和授权范围,上述协调可以在不同层次和范围内予以解决。大量的、日常的协调是在前两个方面,主要依靠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来做工作。在新的年度里,除了采用常规的现场或会议方式协调外,要加大协调的科技含量,即充分运用已建成并在不断完善的工程信息系统来编制完善计划,分析工程进展和各项合同的衔接和矛盾,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就使协调更加科学和确切。重大问题的协调由总公司领导直接组织,以便稳妥而及时决策。当然,所有的协调的依据是合同,在协调后如需变更或调整合同,也要按照合同的程序来处理。
在1998年即将结束时,国务院朱镕基总理莅临三峡工程现场考察,他用“千年大计,国运所系“八个字来勉励大家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搞好三峡工程;他用”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三峡建设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质量,把质量视为工程的生命。在1999年和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以这些精神为指导,努力工作,不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期望,使三峡工程建设的前景越来越辉煌。
[作者简介]
贺 恭 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