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民间美术 造型审美特征
1999-01-13崔毅
崔 毅
在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白花园里,一朵优美、绚丽的三峡民间美术之花正俏然绽放。多彩多姿的三峡民间美术在上承巴蜀文化、下启荆楚文化的同时,饱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伴随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三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向世人展示出古老三峡文化的真话和现代文化生命的延续。三峡民间美术以淳深宏富、神奇动人的造型与审美,表现出源远流长的独特三峡民俗文化的神韵,富有三峡文化艺术一种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她是三峡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三峡艺术长廊中散发出浓郁的艺术芳香和显现出十分诱人的艺术魅力。这使我产生了对三峡民间美术造型审美的感应心灵,投入了对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的探索。
造型特征
艺术的造型是艺术表现的手段。任何艺术都需用造型的手段来揭示艺术形象、精神、意境、美感……不同地域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造型手段和方法,就中国的民间美术而言,有形象化造型、谐音化造型、意义化造型、情势化造型,功能化造型等民间美术共有的造型规律,三峡民间美术也不例外。由于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习俗、感情气质等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造型特点。从三峡民间美术来看,已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彩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地域广阔,民俗风情浓厚的艺术造型特点,我感到从三方面有着独到的造型妙处。
(1)“寄善”写意的造型
人中圣哲都倡善说。抑恶扬善是人的本分,三峡民间美术家正是从“寄善”着想,用仁善心理,洞察自然物象,民情生活,风俗习惯,发现“善”美;用“善”美的心灵,托物喻理,晓善人生,求慈化于弘通,造“善”美之形;用仁意“善”美之形越情万类,衍生意象,陶冶人们心灵,舒豁人们的胸怀、思想、境界。“寄善”的心境使他们因物移情,缘情发聚,开拓意境,畅意写神,塑造出善和、天真、妙解物趣的万物生灵的美好意境。三峡民间美术家们造型以平静、自由、随意、真切中立意,去感受生活的脉博,求索自然意趣的“善”形;从天真、和顺、爱慕等构想中,去发掘具有情趣和神采的意形,透出浓浓的民俗情结;从艺术造型的内容与形式中,去追求“善”与“意”的多样造型情致,达到内涵丰富,意趣盎然的境地。例如:闻名著世的丰都“鬼城文化”,以美妙离奇的传说与故事,设计塑造出千姿百态,精彩传神的众多鬼神雕像以及神迷恐惧的场景,视感阴森恐怖,实为宣扬“忠孝仁爱”,扬善抑恶的文化内涵,神形各异的鬼神,表现不同的“善”美。又如:被誉为三峡奇葩的“白帝文化”,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刻、装饰、园林建筑于一体,看似展现焚州文化历史,山川风貌,民俗故事,峡江传说,实为思念、盼归、情爱、悲伤的“善”意之倩的精妙揭示,很有发人遐想的意趣。从“寄善”中写意,从写意中“寄善”的三峡民间美术造型是何等神妙的艺术。
(2)寓意生灵的造型
相传古代画龙,常常不画眼睛,因为一点,龙就飞跃起来,腾空而去,后谓“画龙点睛”。三峡民间美术造型继承了中国艺术对事物“活”的表现,“灵”的表现,在形和神上,以传神为主;在朴实和华丽上,以朴实为主,具有画外有意,形外有动,动中有“灵”,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精彩的艺术内涵。三峡民间美术家把造型生动、灵捷、活泼、有趣的物象,经过巧妙构想,营造出体态爽朗、舒展夸张,姿态含蓄、喻意深邃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艺术形象,从而揭示具有象征吉祥幸福,如意顺逐,欢乐吉庆,和谐美满的三峡民俗风情,达到寓精灵动的艺术境界。这是三峡万物融其神思的畅“灵”之作,是三峡民间美术家长年累月的生活探寻和特定心理审美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如长江三峡石艺术,从自然中寻觅、透选、构思、加工、塑造等都浸透着寓意生“灵”的造型观。百先,美术家要带着创意和丰富的形象思维去拾觅,经反复观察审度,确定峡石的寓意内涵,或形似人物、动物、植物的峡石,或具有诗意文采的峡石,或富有绘画造型因素及形式的峡石,或奇意怪形内涵深厚的峡石……。其次,有些峡石还需匠心描绘,加工处理,组合成造型妙趣横生,寓意深刻,其乐无穷的比自然美更高的灵美。象这类造型的三峡民间美术还有许多,这无不表明三峡民间美术家运用这种造型的审美意义。
(3)实用与美观的造型
游过三峡的人,往往会被矗立在江岸的历史文化景观的天然合律的艺术造型所吸引,赞叹不已。当身临其间,漫赏这景色壮丽、蔚然奇观的三峡园林建筑造型设色,琳琅满目的书画、雕刻、装饰与游乐的艺术空间时,那奇异精美,合理自然的艺术造型使你心旷神怡,奇妙叫绝。这些古文化景观形态优美、形姿俊俏、收放卷展、和谐自然,显示出整体的丰富美感。在结构上,采用功能与美相适应的“上下呼应”、“前后附护”、“左右对称”、“外张内顾”的造型,尤其是利用变化的直线、弧线与艳丽浓厚的民俗色彩构建形体,求得鲜明强烈,和谐统一的艺术神韵。这是三峡地貌、风俗、情感互融的神奇展现,是实用与美观完美结合的三峡画卷。三峡民间美术如:蓝印花布、挑花、刺绣、编织、皮灯影、年画、竹帘画、根雕、石刻等,是运用实用与美观造型的佳品。这些民间美术选材质美,造型丰富生动,线色变化美妙,直接为三峡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成为意趣鲜明的三峡民间文化。
审美特征
民俗艺术的审美凝聚着某一民族或地区人们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带有强烈的世俗性和共同性。地域文化积淀、习俗风情,地貌环境必然给这个地区的民众意识、情调、志趣、喜好等提供营养和土壤,并留一定的烙印。这便是艺术上形成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通”的艺术情致,这是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是外界事物情感化、意识化,即“自然人化”的结果。故民俗流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三峡人世代生活在这大山大江,风物繁茂,地理环境复杂,生活习俗丰富的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相融的川东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自然使三峡人逐步形成了合符于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审美,三峡民间美术家用真诚的情感把时代、民族的精神融合,构建了符合三峡地域文化情致的审美,其审美特征如下。
(1)阳刚之气的刚健奔放美
咆哮的峡江水,怒涛奔涌,一泻千里,使居住在峡江两岸的三峡人具有强劲的体魄、才能和惊人的意志与毅力,铸造出三峡人高亢、明朗、激进、坦荡、率直、雄壮有力的刚毅之气。三峡民间美术家的感情、品格、审美直接受长江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从博大神迷的丰都鬼文化,到粗犷深厚的涪陵江边石刻,挺拔俊逸的忠县石宝寨文化,矫健明快的云阳张飞庙文化,沉雄博大的奉节夔州文化和壮观神奇的巫山悬棺、岩画等数千里宏大浩瀚的三峡文化,巧妙地、深切地展示着这种审美的内涵,是豪放俊逸的艺术美,是三峡人阳刚之气与壮丽神奇的三峡美相交融的绚丽文化。这种审美在三峡文化中正闪耀着前所未有的艺术生命力,产生着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价值,成为新三峡文化的主流。
(2)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
在长江两岸苍翠连绵的山峦中,纵横交融的溪流、山地、田野、农庄组成三峡自然与人的另一幅和谐画卷,生活在这里的三峡人被风光明媚的气候,郁郁葱葱的树木,奇形壮美的山石,较之肥沃的山地、农田等自然环境所提供的丰厚物质美熏陶、养育,塑造了三峡人细腻、柔情、丰厚、温情的品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这里的三峡人喜欢抒情、柔美、安详、对称、精细、爱昧、温馨、和善的审美情趣,祟尚欢乐、幸福、喜庆、活泼、热烈的民俗美。三峡民间美术家把这样的情致审美注入在年画、竹帘画、蓝印花布、皮灯影、竹编、草编、扇画、雕刻、绘画和手工艺品中,营建出自然、细美、朴实、生动的艺术形象,与色彩明度高,短对比,清明、柔和,构图丰富的融融之美,高唱着三峡民间美术愉悦的美感,使人陶醉,“一见如意”、“一见倾心”。
(3)古朴纯厚的民风民俗美
在远离三峡的祟山峻岭,自然环境尚差,短少与外界交流的广阔深远的大山里,居住着劳动、生活、服饰、情感、信仰、风俗习惯仍基本保持着古老民俗风情的三峡人。他们用简单、粗糙的生产与生活工具,用纯朴的思维方式,用坚强而虔诚的性格与大自然抗争,经受着大自然的锤炼,他们言谈厚实,性情纯朴、持重,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民俗传统浓厚。这里的三峡民间美术家是广大农村妇女和少数工艺匠人,他们有广泛而深厚的生活基础,浓厚的宗教信念,用勤劳的双手和纯朴的情感编织出古朴、纯厚、凝重、苍老的美;这里的民间艺术挑花、刺绣、剪纸、印染、雕刻、装饰等都展现了古朴纯厚的民俗美。这些民间美术取材传统,贴近自然,造型随意、简单概括,形象生动,色彩对比纯洁、明快,构图丰满对称均衡,材质朴素。当你目睹这些民间美术时,那反映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钟情,把心灵、情感、魂魄及至整个生命注入作品中而形成的浓郁的乡土民间美术品,定会使你痴情、羡慕、崇拜、敬仰,喷喷称赞,并为之探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