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梦一把梯子
1997-12-31逸君
逸 君
这时候,一定是有什么东西在支撑着我了,支撑着我背离温暖的炉火和爱,走向寒冷,走向苦难,让我桀骜地驾驭着青春朝着我的梦想在人生的大草原上疾奔着而不顾风雨雷电。——狂子《为灵魂说》
远行少女的行囊里放着一本《泰戈尔诗选》
1994年春天,湖南汉寿县,这个仍留着沈从文笔下湘西风情的小镇依然很寒冷。有个名叫熊正红的女孩出发了。
正红的行囊里放着几件衣服、两本日记和一本《泰戈尔诗选》。这诗选是在武汉打工的哥哥特意为酷爱文学的她买的。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小县,人们能看到的文学作品极少。泰戈尔的诗是少女熊正红17岁天空的启明星,她靠着它引路,给梦想找一把梯子,去寻找灵魂可以翱翔的天空。
在长途汽车上,熊正红向家乡留下感情复杂的一瞥。满怀渴望的少女从此走向一个新天地。
在一群机械劳作的打工妹里出了个“狂子”
广东江门,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迎面吹来的春风充满着生机。先来打工的堂姐把她安排在一个工地的工棚里,这里挤住着10多个外来妹,每人每天出1元的伙食费,过着异常清苦的生活。
在找不到工作的日子里,心情是十分苦闷的。熊正红的口袋里此时只剩下从家里带来的十几块钱。这一天,她又独自一人出去找工作,却不由地来到了新华书店。从来未见过这么多书啊!正红一冲动,竟几乎把口袋里的钱全买了书。回到工棚,当大家拿出钱来凑饭钱时,她才发现囊中已所剩无几了。在一群生活拮据的人中,交不出伙食费等于在讨饭钵里抓饭,那是万万不能的。到了开饭的时候,正红只好咽一口唾沫,悄悄离开。幸好,此时的正红有书,她以知识充饥,看书看得忘了饥饿。
堂姐终于为饿肚子的熊正红在皮鞋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皮鞋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外来工,他们整天坐在“线”旁,从线上拿起那些皮鞋的半成品去完成规定的工序,手的动作稍慢一点,产品就会随“流水”而去,那就是失误。为此很多人都挨过“线长”的责骂。为了不挨骂,大家只能拼死拼活地干。在家是小女儿的正红,以往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受着哥哥姐姐的呵护;一下子离乡别井,既要负担沉重的劳作,又要承受情感上的重负,她觉得自己像掉进了地狱似的。
这一天,流水线上又要加班了。工厂总是这样,整天加班,加得疲倦极了的人心理变态。“线长”也“变态”了,骂一位打工妹“贱格”。正红在学校就是出了名的火性子,打工妹就不是人么,哪里贱?她跳起来,与“线长”狠狠吵了一架,末了,心潮汹涌,决心把一切写出来。
加完班,已是晚上11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那10多个人挤住的女工宿舍,姐妹们累得连澡也懒得洗便爬上了床。这时熊正红却睡不着觉,她在蚊帐里铺开稿纸,打开禁锢了许久的思路。涓涓墨流从她做皮鞋生了茧的手指下澎湃地倾泻,她为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狂子,她把17载人生喜怒哀乐填满了格子。时间在飞快地流逝,她在不倦地写,曙色终于爬上窗棂,狂子也伏在稿纸上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了翅膀,飞起来了。
“苦蝉人生”,“灵魂在飞翔”
17岁打工女孩狂子的第一篇作品《苦蝉人生》,记载着1994年夏天一个女孩抛离故乡去寻找精神家园的一段青春历程,在地区级刊物《江门文艺》面世了。这是一种弥漫着年轻气息的文字,这是一个经过流水线锻打的灵魂,她一出现便在江门市庞大的打工队伍中引起共鸣,他们开始注视狂子这个名字。
狂子更狂热地投入写作。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但她仍要求自己,每天都写一点,读一点。早上醒来,看太阳出来了,她的灵光一闪,忘了打水洗脸,竟伏在床上写起了诗。就这样,仅仅两年间,狂子的文思源源不断,先后在江门的报刊上发表了40多篇诗文。
1994年10月23日,一个难得的休息日,同宿舍的人都出去玩了,只有狂子仍留在宿舍里,她正在写一部14万字的小说。
忽然,她觉得很累。她倒在床上,头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人想用力掐死自己。睁不开眼,叫不出声,只有一阵嗡嗡的声音提醒着狂子痛苦的存在。而此时,周围又静无一人。狂子害怕了,怕自己不明不白地客死在这张冰冷的铁床上。曾经无数次幻想过安排自己的死亡,在刚来江门被人欺负的时候,在与“线长”吵架的时候,在和无数少女那样,遭到感情困扰的时候……可他们全不是这样的呀。我不想死!狂子狂叫一声,于是拼命挣扎,拼死睁开眼睛,用力呼吸,并且艰难地挪动手和脚,直至心的深处那停滞了的血液又再度活泼地流向身体的各个部分,咸咸的泪水那么真实地流进嘴角,狂子才知道,原来濒死的人,不管活得多么痛苦,对于平凡的生存都有那么一种潜意识的眷恋。
当堂姐知道狂子病了,匆匆赶来时,她只来得及说一句:“姐,我好累,好累。”就已泪流满面。堂姐抱着妹妹哀求:“红,回去吧,家乡已经好起来了,不要再在这里受苦了,你不知自己心脏不好……”
“不。”狂子倔强地摇头。此时,城市璀璨的灯火已亮起来了,她知道在这个生命力强盛的城市里,自己是一无所有的,然而,那高扬起的文学之帆,已在破浪前进,她唯有举起“坚持之桨”。
1995年,是狂子全速前进的一年,她拖着病弱之身,利用加班后的时间,在蚊帐里,写出了像《生命的负荷》、《灵魂在飞翔》等一批超出19岁少女生命承载力的作品。
为灵魂寻找归宿
狂子的追求终于有了结果。她成了江门市第一位没有该市户口的“打工作家”,而且是最年轻的作家协会会员、江门电台深夜节目的特邀嘉宾,以一个做着文学梦的打工妹的身份去倾听别的打工妹打工仔的心声。江门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学青年的好园丁谢继贤老师为了让她能有时间写作,把她介绍到西区文化站的旱冰场做临时工。
然而,追求者注定没有安逸的家园。初冬,旱冰场要关门了,狂子知道自己必须再度漂泊。
这一天,狂子来到该市的一间报社。她知道这里要招收编辑。主编也知道狂子,但当编辑,首先要是国家干部,要有城市户口。
不当编辑,当校对可以吗?只要让我能亲近文字,只要让我有一份不用天天加班的工作。狂子近乎哀求。主编望着狂子只有1.42米的个头和平凡的脸,犹豫着说:“你,最好去当小保姆。”
这不是侮辱,这是严峻的现实。静静地走在黑暗的街道,狂子想起回故乡时姐姐忧郁的问话:“红,你真的没有积攒过一个子儿么?你真的没有一个棒小伙子站在你身后么?如果实在不行,回来好么,如今家里日子好了。”狂子不能告诉姐姐为了精神自己很少考虑物质,也不能告诉她自己所负荷的东西实际已超过了她农民式的单纯的想象。她不会再回头的,无论前途多么莫测,因为,拥有灵魂并且点燃灵魂指引别人的人是美丽的高贵的。
短短数月,狂子执拗地走遍江门市。她到过江门低智儿童学校应聘当教师,到过各个文化单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去申请当保姆。可是每一次都失望而归。
回到那仅可栖身的“巢”,狂子又把所有对生活的绝望关在门外,翻开心爱的书,铺开心爱的纸,此时,所有的痛苦与屈辱,寒冷与饥饿,连同所有的迷惘与彷徨都化作文学激情。已写了14万字的小说,在狂子眼中已属幼稚,她更厚重的文字已经与江门著名的作家排在一起,她把自己的新作投向省级刊物《作品》……
19岁,如花的年龄,本该向朝阳绽开笑脸,然而狂子不能,自从她攀上了梦的梯子,她便注定比一般少女多了一份沉重与忧患。她知道,人类必须有一种精神,一种嫉恶如仇、正义、善良、纯洁的精神。为了捍卫这种精神,每天,穿行在冷冷的目光中,她勇敢地举着自己的旗,孤独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她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但她说:无论这个世界怎样的空虚,我必须为灵魂寻找归宿。
(李梅摘自《深圳青年》199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