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值得探讨的两个乡村问题

1997-07-15林晨光

读书 1997年4期
关键词:黄平王颖产权

林晨光

《读书》一九九六年第十期的《乡土中国的当代图景》中,提出二个有关乡村问题的论点,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新集体主义是通往现代化之路”。王颖在自己深入南海市乡村两年调查之后,肯定了这一制度创新。但其中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迄今仍无定论,如股份制是股份持有的多少作为享受权利的标准,即一股一票权,合作制以人为单位,一人一票权,这是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统一呢?再如集体的土地产权如何界定到个人?个人只有承包权,并无所有权,那产权如何清晰呢?其三是只有在类似南海市的条件下,即有70%以上,直至90%以上的农民已转就二、三产业,不再依靠耕地为主要生活来源,土地才有可能集中使用,农民生活才有保障,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仍主要依靠土地生活,如果土地集中经营,究竟能增加多少产量,提高多少效益,以保证农民有饭吃有钱花,从而摆脱贫困,共同富裕,这方面还没有充分的把握。

二、黄平认为:“为什么以前农民并无诸如户口粮票等的限制却也选择过密化的道路,而没有选择外出移民。……很大程度上由于文化传统的作用。”不可否认,农民有安土重迁的心理,但并不是没有选择外出移民。历史上,农民选择外出移民的事例并不少,据统计,现在海外华人约三千多万人,台湾省的人口约二千二百万人,这些人都是解放前,有的是明、清时代就移民出去的农民后裔。中原、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贫困农民为什么没有选择外出移民呢?更主要的原因是“走投无路”。在过去的交通信息条件下,这些农民能去哪里?去附近的城市,很可能饿死冻死街头,还不如在家守着几亩薄田过糠菜半年粮的半饥饿生活。就是饿死冻死,也是在自己家中、炕头总比暴尸街头好些。上海是旧社会最繁华的都市,苏北农村中许多贫困农民就纷纷到上海找生路。可见,只要有谋生之路,农民是勇往直前,是敢于冒很大风险的。

猜你喜欢

黄平王颖产权
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联合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与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不喜欢下厨的女人 也可以玩转餐饮业
追本溯源刨根问底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clothing
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
产权
“小产权”为什么“小”
凭啥挨着局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