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的探索

1997-03-18王子忠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4期
关键词:工科素质教育院校

王子忠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

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工程教育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面对自身与社会现时需求和长远需求的种种不适应,都在认真审视各自对人才的培养,研究采取的对策。我国建国以来沿袭的是前苏联的人才培养模式,工科院校的教育是专业技术教育。这种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进人90年代以后,亟须从片面的专业技术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工程本身具有两大类基础:一类是工程科学及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另一类是人文科学基础。工程创造物质文明包含着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根据这一思路,高等工科院校为21世纪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和“实用型”的人才。

复合型人才的标准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又会经营的专门人才。其素质不仅有1997年第4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文理交融和人文科学知识。实用性人才的标准是毕业生到生产岗位后很快适应岗位,动手快,思维敏捷,实际操作能力强,又要后劲足,具有开发研究的潜力,并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创造效益。

高等工科院校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指导下,应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从传授专业技术的“授业型”向全面教育的“育人型”转变,从单纯的灌输知识型向培养智能型转变,以便适应21世纪人才市场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的途径

在我国,无论哪类高等工科院校,都应为本行业人才需求和经济效益开设专业,都要为本行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贡献,都要与社会和企业需求密切结合。根据企业对高等工科院校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下面几个问题是解决培养高等工科院校人才的重要途径。

1.调整专业知识结构

过去由于片面的专业技术教育,大部分工科院校专业面窄,教学内容陈旧老化,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供需矛盾较突出。其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依然是20世纪以前的学科结构,新的科技成果很少进入高校基础课程体系。在强化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素质教育,这无疑使学生文化素质弱化状况进一步加剧。部分工科院校学科设置单薄,缺乏基础学科及相关学科配合、支撑。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窄、社会适应性差。因此,必须调整专业知识结构。

2.强化能力结构

要深化教育改革,就要大力提倡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能力结构可由以下几点支撑:(1)动手解决问题能力;(2)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3)使用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4)社会活动能力;(5)创意和思维能力;(6)娴熟的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文化能力。

3.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世界改革的大趋势。世界各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面对即将到来的2l世纪,认真审视自己的工程教育和专业结构。他们积极研究对策,主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我们要采取系统的、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全面地进行素质教育,从观念、内容和形式上对工程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专业教育使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分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却促进了教育必然培养各具特色、类型纷呈的人才,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因而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理想、事业心、责任感、学术水平、敬业精神、心理承受力、社会道德、竞争意识和对新科技的掌握运用能力等。

4.对负面效应的再认识

在当前,行业的负面效应不能低估。有相当一部分工科院校的学生敬业精神差,缺乏远大的理想。他们不愿进工厂,不愿去基层,只图工作清闲自在,对企业的严格管理适应不了。有些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难以实现自我价值,缺乏求实精神。他们期望值过高,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放不下架子,无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较突出。为此,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全面素质教育,这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我们要全方位地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前途理想、勇于奉献的思想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技能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教育,做到文理工相融合,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所需的人才。

作者系东北电力学院高教研究室副编审

(吉林132012)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工科素质教育院校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