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办学 路越走越宽

1997-02-02孙传堃金载南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1期
关键词:设计院变电吉林省

孙传堃 金载南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是东北电力学院根据电力市场对行业的人才需要,在国内首次创办的专科段专业(目前又有3所院校开办该专业)。从创办专业开始到整套办学的全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成立了由生产、设计部门和学院参加的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协调组,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不断地进行改革,路越走越宽。

一、生产、科研单位直接参与办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四化人才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从1987年开始筹建,先后经过两年的准备,走访了施工单位:吉林省送变电公司,维护、保养、运行单位:辽、吉、黑三省的送电工区及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等10多家电力系统单位,先后召开了由各行各业专家参与的座谈会达10几次,从教学大纲的编制、学制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材的编写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充分协助和支持。经过两年的市场走访和调研,于1989年开始招生。在8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吉林省送变电公司、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和东北电力设计院的大力协助。尤其是实践教学,从1989~96年,每届学生的生产实习都是由吉林省和辽宁省送变电公司的生产经理直接安排,将每届2个班70几名同学亲自送往现场,交给各工区的主任。并指示,宁可牺牲点生产进度,也要安排好学生的实习,这也是生产任务的一部分。实习要求学生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给工区领导带来更大的麻烦,学生集体起伙,自己埋锅造饭,到市场买米、买柴、买菜,既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学生的住宿条件和工人一样,甚至比工人还艰苦,不仅要带上行李和各种用具,还要带上床。每年3~4月份在东北的野外、山区里实习,每天和工人同坐一辆解放牌汽车到几十里外的工地进行组塔、架线施工,其环境的艰苦可想而知。这对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有人说21世纪接班人的培养,智育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德育。因此学生每次到现场实习,不仅对他们进行单纯的生产劳动教育和必要的实践教学,而且我们还请单位的劳动模范做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报告,讲述他们如何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的电力事业,如何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完成各种施工任务,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向学生充分展现了工人阶级为了祖国和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父兄一辈的艰苦创业精神深深地教育和感化了青年大学生,每一次生产实习就是一次活生生的人生观教育课,无论在实践技能的培养,还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上,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届学生的毕业实习都是参与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在野外进行的线路终勘,进行排塔定位的实地设计工作。毕业实习不仅是3年理论学习的检验,而且更是对专业课,如线路设计课、杆塔结构课的理论进行的实践验证,当然也同样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必修课。由于有产、学、研三结合学科建设协调组的合作,所以,每年的毕业设计及答辩都由东北电力设计院的专家来选题并参与,进行真刀真枪的考核。三结合办学,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解决了办学过程中学校难以解决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问题。

由于重视在实践中强化育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业务水平适应第一线的需要,而且思想稳定,安心本职工作,思想素质过硬,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视,毕业生至今供不应求。

二、学校与生产、科研单位密切合作,互相受益

产、学、研联合办学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受益。

多年来,由于送变电行业环境艰苦,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与现代化要求很不相称,初中以上文化素质的职工占全体职工队伍的40%~50%,大专及大学本科人员的比例还不到5%。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艰苦,即使分去极少的毕业生,也都相继调出或改行,好的被公司抽到上面来工作。因此,送变电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状况的落后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是数得着的。目前发电是大学本科层次,而输电却是小学、初中层次来完成,形成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局面。

要改变这种极不正常的格局,光靠学校每年毕业的几十名输电毕业生来满足全国各省市送电行业的需求,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

为了尽快提高吉林省送电技术骨干的文化素质,我们学校举办了输电专业大专层次专业证书班,学员是由吉林省送变电公司和各地区送电工区推荐来的经考试合格录取的技术骨干,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系统地讲授了13门输电专业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系统地培训了公司的有关科长、工区的主任及专职技术员和技术骨干。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奋斗,没有一个学员掉队,终于完成了大专层次的专业学习,1995年由电力部中电联发给了合格专业证书。在此之后,吉林省、辽宁省送变电公司又相应举办了中专和有关送电专业的各层次学习班,我们学校都无条件地选派副教授以上的老教师去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受到各单位的一致好评。

举办各类学习班,长、短期相结合的培训,是学校对三结合的一点贡献,也是三结合学校应担负的责任。反过来,学校教师亦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受到了生动的思想教育,从而为在校后继学生的实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无论学生到哪个省、哪个地区实习,都受到了热情接待。由于各工区主任及技术骨干都是培训班学员,所以对实习提供了各种方便,这种互补性,就是三结合办学所具有的优势。

三、加大科研力度,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几年来,学校先后与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合作主持并参加了多项重大科研攻关课题的工作。不仅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而且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输电线路使用寿命、节省大量钢材、改进现场施工工艺等作出了突出贡献;不仅为现场施工等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并且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由于教师经常到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不仅提高了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而且丰富了教师现场施工经验,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不仅密切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还促进了行业之间的科研力度,加快了科研变为生产力的步伐。

责任编辑:黎立

猜你喜欢

设计院变电吉林省
奔跑的小浪花
35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探讨
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35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设计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分析
反腐
如何在CAD中快速绘制颗粒分析曲线
论合同管理在设计院中的应用
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的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