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改革刍议

1997-02-02李庚全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1期
关键词:品德课教师队伍课程体系

李庚全

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理论教育,使之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必修课之一。由于这门课和现实结合比较紧密,因此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的需要,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一、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状况

大部分高校的思想品德课是从80年代初期逐步建立的,相继开设有《思想修养》、《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人生哲理》、《法律基础》、《国情教育》等课程。10多年来,经过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已经由当初随意性较大的选修课发展成为具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教育对象的必修课,教学内容纳入高校的基本教学计划,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我们对这门课做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时,就会产生这样的直观感觉:思想品德课在师生心目中地位并不巩固;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课程的整体影响力度不够强,育人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上述情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重复较多,针对性不强。由于思想品德课建立时间有限,课程体系规划粗糙,显得十分庞杂,似乎要包罗万象,而内部结构还不顺畅、不清晰,使得内部各分支之间界限模糊,各科概念、原理以及事例的选择有诸多重复。教材内容与实际结合比较生硬,缺乏理论阐述和分析,多倾向于事例的简单堆砌,少有对未来人生的启迪。理想教育和人生教育没有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往往在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集体主义人生观的时候,忽略了一般人生理想和观点的教育。讲授的内容,时事宣传的味道太浓,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与学生整体的思想状况也不吻合。教材的可读性不强,学生拿到课本,很难产生如饥似渴的感觉,反而象端着一碗“剩饭”,提不起兴趣。思想品德课还没有入耳入脑,还没有产生震撼心灵、警示人生的作用。

第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减弱了课程的吸引力。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人员更替比较频繁,表现出较大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二是经常出现调动教师所任课程的情况。由于流动性大,事务性工作又忙,思想品德课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理论,推敲教材和教法,所以上课难免产生照本宣科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似乎有道隔膜,不易产生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教学成了师生双方的“例行公事”,双方好象有某种默契而互不干扰。

第三,考核制度不健全,教学纪律不严,削弱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譬如,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态度只有一个大概的评价,还缺乏系统的质和量相统一的评判。对学生的考核也不系统,考核的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影响到教学纪律的严肃性。教学纪律松懈,必然损害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使其教育效果大减。

二、对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建议

搞好思想品德课建设,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从何做起?笔者认为,应当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搞好思想品德课体系建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关于课程体系建设这个问题,国家教委于1995年7月下达了《关于改革“两课”教学的通知》。《通知》简化了课程设置,为解决体系庞杂问题打下了基础。现在应当在《通知》精神指导下,集中力量,对以往的课程体系去粗取精,化繁为简,理顺内部结构,界定每门分支课程的理论范围,规划课程实施方案,拟定考核细则。除特殊专业的《职业道德》外,应重点把《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搞精,使之具有吸引力,富有成效。同时,还要组织骨干力量,编写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连续历史渊源,反映社会现实,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好教材,清理教材使用中的混乱现象。

其次,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素质。(1)鼓励或选送部分年轻同志读学位或进修,给这些同志腾出时间“充电”,也可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增加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知识容量,扩展他们的视野。(2)坚持教学例会和集体备课制度:教学例会和集体备课便于统一教学内容,整齐教学进度,解答教学疑问,查找教学缺点。无论专、兼职教师,都应参加教学例会和集体备课,从集体智慧中吸取自己缺少的东西。(3)对教师教学进行综合考评。从教学态度、工作任务、教学效果诸方面规划详细指标,对每个教师进行衡量,使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教师工作的详细情况,同时也使教师本人了解自己的长短所在,以便弥补缺点,取得进步。(4)奖励和淘汰并用。对教学认真、效果优良的教师要给以必要的奖励,以鼓励全体教师力争上游,搞好教学。对那些教学效果差、不具备任职资格而短时间内水平又难以提高的教师则应果断调换。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具备精简、优质、高效的素质。

最后,严格教学纪律,坚持考试标准,巩固教学成果。对此,教研室和任课教师责任重大,教研室要从宏观上做出合理安排,任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授课,大胆地组织教学,果断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违反课堂纪律、违反校规的不良行为。教师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要象讲授其它专业课那样认真组织,必要的提问、应答、表扬、批评等手段都应采用。此外,还要注意巩固教学成果,每次讲授之后都应给学生留下作业,或结合学校工作、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动脑筋思考或回答,触及其灵魂。期末课程结束时,无论是考查还是考核,都要按规定严肃认真地组织,力戒敷衍了事。理论测试要努力向标准化看齐。对理论考试不及格者应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严肃性和学生学习的责任心,保持课程的影响力。思想品德课的考核还要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应该有实际表现的成绩,并且和评先、奖优以及学生未来的就业相结合。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品德课教师队伍课程体系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